當前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顔淵篇》12.13 子曰:“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

12.13 子曰: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

【注釋】

聽訟:指聽理訴訟;審案。

無訟:沒有訴訟案件發生。

【譯文】

孔子說:審理訴訟,我和别人差不多。一定要使天下沒有訴訟案件的發生才是最好的。

【學而思】

治理是末,教化是本,儒家思想的根本目的是教化民衆,人人都能做到君子的溫良恭儉讓,就不會有訴訟案件的發生。《禮記·大學》子曰:“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無情者不得盡其辭,大畏民志。此謂知本。”(孔子說:審理訴訟,我和别人差不多;一定要說有什麼不同的話,那就是我想使訴訟從根本上不再發生。讓想要隐瞞實情的人不能編織謊言,使民衆從内心有敬畏之感,這才是事物的根本。

無訟是理想中的社會,即使是當今社會,也做不到無訟。李澤厚《論語今讀》中說:但至今中國人一般不喜好打官司、上法庭、公堂對簿,甯願協調,商量而和解、私了……孔子這種'必也使無訟乎似乎貫穿了數千年的中國傳統社會。

參讀《為政篇》2.3 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知識擴展】

《資治通鑒·隋紀一· 隋文帝開皇十一年(公元591年)》:平鄉令劉曠有異政,以義理曉谕,訟者皆引咎而去,獄中草滿,庭可張羅;遷臨颍令。高熲[jiǒng]薦曠清名善政為天下第一,上召見,勞勉之,謂侍臣曰:“若不殊獎,何以為勸!”丙子,優诏擢為莒州刺史。

【譯文】平鄉縣令劉曠有突出的政績,他對前來告狀的人曉之以理,使他們都自責而去,以緻于監獄中都因為沒有犯人而長滿了草,判案大廳裡也因為沒有人來打官司而可以張網捕鳥。劉曠後來調任臨颍縣令。尚書左仆射高熲薦舉劉曠,說他的清名善政是天下第一,于是隋文帝召見了劉曠,對他加以慰問鼓勵,又對侍衛近臣說:“如果不破格獎賞劉曠,怎麼能夠勉勵天下官吏都勤政愛民呢?”丙子二十四日,隋文帝下诏提升劉曠為莒州刺史。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