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陽學說認為,一切事物的形成變化和發展,完全在于陰陽二氣的運動。天地自然和人類社會的一切事物分成陰陽兩大類,它們一一相對着、運動着和互相鬥争轉化着。這其實就是哲學中矛盾的對立和統一。陰陽學說不僅用于命理學,而且應用到各門學科領域裡,成為我國自然科學和唯物主義理論的基礎。
《易經》說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就是陰陽二氣。在陰陽二氣相生相克、互相轉化的過程中,誕生了宇宙間萬事萬物。很早以前,陰陽隻是作為陽光向背的意義而出現的,向着太陽一面叫“陽”,背着太陽一面叫“陰”,後來又轉化解釋為氣候寒與暖。随着人們認識的不斷提高,把陰陽作為一種哲學概念,用來廣泛解釋自然界和人類社會兩種互相對立規律。例如日月、晝夜、明暗、動靜、男女、内外、寒熱、剛柔、遲速等等。它們都可分成陰陽對立兩個方面。而這兩個方面又是互相轉化的,所以《易經》有一陰一陽謂之“道”的說法。這個“道”就是天地變化發展的自然規律。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陰陽,“陰陽”代表事物對立與統一的兩個方面。陰陽現象是無所不在的,就拿一個筆記本來說,封面是陽,底面是陰,表面是陽,裡面是陰。陰陽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它可以随着外界條件的變化而變化。所以老子說萬物負陰而抱陽。”
陰陽轉化是物極必反的自然規律。任何事物發展到最高峰的時候,就會走向反面。例如,白天到中午就是頂峰的時候,這時候就開始低落了,慢慢地走向黑夜,而黑夜到了半夜子時為極限,也勢不可抗拒地開始轉化,慢慢地又走向白天。一天如此,一年也是如此,春去夏來,秋複冬往,循環不已。生命的盡頭是死亡,死亡的反面是新生。物極必變,物生謂之化,生死變化,是自然界變化不可抗拒的法則,任你有多大本事也不能改變這些自然規律。
物質世界是不斷運動着的,在這個世界中,一方面是生命物質不斷誕生,另一方面是生命物質不斷消亡,就這樣生生滅滅地變化着,而其中的原動力不外乎是陰陽五行生克制化,相生相克,形影不離,對立而又統一的相互作用。
陰陽五行術數學是古代中國人認識世界的一種方式陰陽五行術數學在古代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都很不發達的情況下,人們要把握事物運動規律,預見事物的發展趨勢,不得不主要借助于術數.因此,術數在古代也被作為一種經驗的實證活動。明代的方以智把整個學術分為“質測”、“宰理”和“通幾”三大類,其中“質測”是研究“物理”(事物規律)的。而術數就在“物理”之列,還排在首位:“考測天地之象,象數、律曆、音聲、醫藥之說,皆質之通者也,皆物理也。”(《通雅·文章薪火》)這“象數”指的就是術數。馮友蘭先生對中國古代的術數在思想史上的作用曾有一個總的評價:陰陽五行術數學本身是以迷信為基礎的,但是也往往是科學的起源。術數與科學有一個共同的願望,就是以積極的态度解釋自然。通過征服自然使之為人類服務。術數在放棄了對幹超自然力的信仰并且試圖隻用自然力解釋宇宙的時候,就變成了科學。這些自然力是什麼,其概念在最初可能很筒單,很粗糙,可是在這些概念中卻有科學的開端。中西方哲學的起源是不同的。亞裡士多德說,古希臘哲學起源于對天地萬物的“驚異”,所以哲學是自由、閑情逸緻的産物。古希臘人以數學、幾何學作為思考、解釋世界本原的基礎;但中國哲學卻并非自由和閑暇的産物。中國哲學産生于社會激烈動蕩的年代,起源于對“天命”的思考與探索。從孔子開始就講“命”,甚至說,“不知命,無以為君子(《論語·堯曰》)後來儒、道、釋諸家,在這個問題是驚人的一緻,幾乎沒有否定命的。對“命”的探索,是與對“道”的把握緊密相連的。人們通過“命”去理解、把握“道”;又通過對“道”的理解與把握去探索“命”。術數,作為自古以來以來人們預測命運的T.具,理所當然地受到思想家們的軍視,并且順理成章地成為中國哲學的一個重要基礎,一個發展動力。以上就是陰陽五行術數學是古代中國人認識世界的一種方式。什麼是陰陽,陰陽是如何劃分的?什麼是陰陽?古代思想家認為,宇宙間一切事物都是由互相對立又互相依存的兩個方面構成的,這兩個方面就稱為陰陽。
一般說來,陽代表事物具有動的、活躍的、剛強的等屬性的一面,如動、活躍、積極、光亮、剛強、熱、增長、無形、外餺、生命活動等。
陰代表事物具有靜的、不活躍、柔和的等展性的一面,如靜、柔和、抑制、消極、重的、減少、有形的、下降的等。
陰陽變化的極點---冬至與夏至一年之中,五行配合着氣候,在十二月中各有自己生旺的時候,并依此來确定用神。其中五行又分為陰陽兩股,在一年之中各有自己生旺的時候。比如,冬至到來後,陽氣上升,木有生任的趨勢。這是為什麼呢?
以出生幹甲乙日的人為例,冬至之前,陽氣沒有上升,木也處于死絕的狀态,此時的木是非常不吉利的。如果冬至到來後,陽氣上升,木就會借着溫暖的氣息生長。這代表着此人長壽,且享有福祿。
再以出生于丙丁日的人為例,在冬至之前,隻要遇到水就有死滅的危險。但在冬至後則并不怕水,因為木能生火,即丙丁會借助木的生長而變得旺盛。
夏至到來後,陰氣上升,這其中蘊含着金生水的原理。正如曆法中所記載的,夏至到來後,遇到庚就為三伏。這是因為陰氣上升後,火的力量就在一定程度上被克制住了。庚辛生于夏至之後,金的力量已經逐漸萌發起來,所以也就不懼怕正在走向衰落的火。這是十分簡單明顯的道理,學者們一定要知道。
什麼是五行,五行的特性是什麼,圖解五行相生相克
什麼是五行呢?五行是中國古代的一種物質觀,古人認為大自然的萬事萬物都娃由金、木、水、火、土這五種要素構成的,簡稱五行。
五行各有其不同的特性:
五行水的特性:水曰潤下,小河有滋潤萬物的能力和向下流的特性,五行屬水;
五行火的牲:火曰炎上,火具有湛熱 上升的特性;
五行木的特性:木曰曲直,植物具有生長,生發的特性,五行屬木;
五行金的特性:金曰從革,劍和斧子都帶有肅殺殺之氣,是變革常用的武器;
五行土的性格,土曰稼穑,土有播種和收獲農作物的作用。具有生化、承載、受納作用的事物,均歸屬于土。
意思是說:木具有生發、調達舒暢的特性;火具有炎熱、向上的特性;金具有斂肅、變革的特性;水具有滋潤、向下的特性。
五行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五行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什麼是五行,圖解五行相生相克
四柱天幹地支陰陽之陽者向陽,陰者殺陰的具體内容
[原文]
蓋陽盛則禧陽,陰極則殺陰是也。
[四庫解]
陰陽各得專位而不為遇極,雖身受死絕亦有富貴之理。凡論陰陽勝貞,必分真假祁正,斯可矣。
[白話提要]
本段概述了四柱天幹地支陽者向陽,陰者應使之減弱的悄況。
四柱天幹地支陽者旺盛,則偏向陽,陰至極至重,則用鬼刑殺陰,使其變陽或減弱。陰陽各有專位,而不會遇極陰或極陽,會再變成少陰、少陽.雖然納音身在死絕之處,但仍會有富貴,可生存。凡是要評量陰陽勝負消長,應當先分清真、假、邪、正,如此就可以判斷了。
四柱八字是人生命運的基石,是一個特定的能量場
什麼是四柱八字?四柱八字是人生命運的基石。四柱八字中年、貔貅、日、時辰都被賦予了不同的能量屬性,用十二屬相(十二地支)和五行(十天幹)之一共同指示的命運,并由這兩者構成一個組合。“四柱八字”的意思就是天幹地支中的四根柱子,還起來是“八個字”,代表的是四柱八字中某一柱的一個行和一個屬相。兩字(五行的那一個字置于十二屬相的那一個字的前面)乘以四柱(分别代表你的出生年份、出生月份、出生日子以及出生時辰)就得到了八個字。這八個字(四個天幹和四個地支)就構成了我們通常所說的命運四柱,或者八字。請見下面一個例子:
時辰、日子、月份、年份
金(1)、木(2)、火(3)、土(4)
蛇(5)、狗(6)、馬(7)、豬(8)
四柱八字的起源:
八字是由唐代的李虛中發明的一種占星體系。該體系後來被宋代的徐子平修訂完善。而這方面最權威的著作當數明代的萬育吾所著的《三命通會》。與其他形式各異的中國占星術一樣,命運四柱也是從一種假設的前提入手,并通過各種觀察、求證的手段進行補充和确認,如此反複,直到能夠得出一個可靠而一貫的最終公式為止。這種源自古代中國的命運四柱術能夠幫助我們理解生活中的哲學,強化我們的生存技能。
每一年、每一月、每一天以及每一個時辰,都有它們自己的能量,或者叫做“氣”。當你呼出你生命中的第一口氣的時候,它就圍繞在你的周圍。這些複雜的能量形式相互疊加纏繞,就成為了構成四柱的物質。放置在你出生圖上的每一個字(天幹和地支)都帶着其特有的頻率,或者叫做能量形式,而這些頻率的結合,就形成了某種“協同作用”。協同作用是指單獨的事物(在這裡指的是地支和天幹)為了一種有利的結果攜手合作。天幹和地支間的這種活動組成了四柱出生圖,形成了你的星象特征,或者叫做命理星宮圖的要點和實質。
下面是一位出生于1959年9月5日上午10:34的人的八字圖:
時柱、日柱、月柱、年柱
陰金(辛)、陽金(庚)、陽水(壬)、陰土(己)
蛇(巳)、虎(寅)、猴(申)、豬(亥)
每個天幹和地支都遵照某種規律被放到了八字圖上的八個位置上,透露出你的命運信息。利用從你的出生日期和時辰獲得的信息,中國占星家就能夠畫出你的天命和生命的藍圖,并據此為你作出相應的建議。
這個中國古老的四柱八字命理學,八字命理體系利用了五行在每個個體出生圖中的位置,尤其是生日或者叫“日主”所屬的那個行,來檢査每個柱并将其與其他的因素進行比較。整個預測過程通過将你的出生圖與某一個具體時間、日期或者個人相比較來完成。對每個人各個柱的檢査,主要是看它們的和諧與沖突、平衡與失衡的狀況。通過這些基礎的配合和特殊的形态,可以看到一個人未來的命運,以及他最好的日子、月份、年份和配偶。
《命理探源》論五行用事陰陽五行家以旺、相、休、囚、死喻事物由盛轉衰的過程,認為旺、相吉,休、囚兇。
旺為當令之氣;相為旺者之所生,間接有氣;休為旺者之前氣,表示功成身退之意;因為克我者無力之氣,有時反而會被我所虜;死為我克之氣,我當旺之時彼最弱,所以以死喻之。
甲、乙、寅、卯年,木旺于春天;丙、丁、巳、午年,火旺于夏天;庚、辛、申、酉年,金旺于秋天;壬、癸、亥、子年,水旺于冬天;戌、己、辰、戌、醜、未年,土旺于四季的最後一個月。
天幹有五行屬性,同樣,地支也有五行屬性:
寅卯辰為木,巳午未為火,
申酉戌為金,亥子醜為水,
辰戌醜未為土。
知道這一點,上文的意思就不難明白了。所謂“甲、乙、寅、卯,木旺于春”,意思是六十花甲子表中,天幹與地支組合上帶甲、乙、寅、卯的年份,木旺于春天。餘類推。
《神樞經》說:五行的興旺,各有一定的季節,其中惟有土居于中央,從而貫通八方,造成居無定所,所以才在“四立”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之前,各旺十八天,全年共旺七十二天。
《曆例》說:立春木興旺,立夏火興旺,立秋金興旺,立冬水興旺,各興旺七十二天,而土在“四立”之前各興旺十八天,合計也是七十二天,這樣五行總共興旺三百六十天,恰好是一年的天數。一年就是這樣形成的。
《白虎通義》說:土為什麼到每季的最後一個月才會興旺呢?這是因為木沒有土就不能生長,火沒有土就不光亮,金沒有土就不能成形,水沒有土就不能高升,土能扶持和幫勢微力衰者,一次次成就它們,所以五行要更加興旺,是離不開土的。土的特點是興旺于四季,位居中央,不固定在某個季節。
沈新周說:春季木興旺,夏季火興旺,秋季金興旺,冬季水興旺,說的不是有形的木、火、金、水,而是木、火、金、水之氣。
醉醒子說:立春以後,陽木興旺三十六天,以艮土也就是東北之土為分野,丙火戊土開始生長。驚蟄六天以後,陰木興旺三十六天,癸水寄生其中。清明後十二天,戊土興旺十八天,陽水歸庫即死亡,陰水返魂即開始複蘇。夏季、秋季、冬季也是這樣。另外,地支中所蘊藏的天幹,隻看月支中的天幹,年支、月支、時支中的天幹則不去管它,因為看人命以提綱為重,而月支是人命的提綱性因素。
五行順序與功用,《尚書洪範》中的五行功用
據說《尚書洪範》是周武王向殷朝貴族箕子請教治國大法時箕子的答辭。所謂洪範,即洪範九疇,乃治理天下的一系列重大章法制度。
五行的最早記載是木火土金水,但水是第一位的,這是人類早年對宇宙萬物本質的第一次認識。無論是西方還是東方,都說水是第一位,古希臘第一個哲學命題就是水為萬物之本源。我們這裡,五行一曰水,水也是第一位的。後來在1993年湖北荊門各地挖出了一批竹簡,這批竹簡裡就有一篇題目叫《太乙生水》,水第一位,火第二位,木第三,金第四,土第五。在人體當中體液占了71%,地球上水占了70%。可見水有多麼重要,萬事萬物離開水肯定都不行。但是水是第一,火為什麼是第二?木為什麼是第三?金為什麼是第四?土為什麼是第五?這個中間是相生關系還是相克關系?或是其它關系?水跟火是相克.水可以克火,但火跟木就不是相克,木和金也不是,金和土也不是。這是什麼意思呢?我們可以看看《洪範篇》中的解釋。
《洪範》說,五行順序中第一句就是“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第二句“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爰稼穑。”這是從功能上來說的。我們知道這個功能之後,就清楚前面說的一、二、三、四、五的次序是什麼?這個次序真正的道理又是什麼?從功能上來看,不是就這個東西而論這個東西。好多人覺得五行木、火、土、金、水好像是五個東西,最早是講五種基本物質的。我們知道,古印度認為宇宙萬事萬物是由四個元素構成的,我們中國人認為是由五個元素構成的。古印度說的是四大皆空,即水、火、土、氣,氣又可以叫風,宇宙就是由這四個元素構成。我們是從功能上來劃分的,所以五行最早說的是五種基本元素,到後來進化為五種基本功能,就是五種相。可以用這個五行來解釋一切事物,因為它原來就是講五種功能的類型。
五行功用上這個解釋是對五行的一種推延、一種運用,是運用在味道上。先秦諸子百家裡面,娜子兵法》也講五行《孫子兵法》有一句名言叫“味不過五”,味道不過這五種,酸、苦、甘、辛、鹹。“五味之變,不可勝嘗也”。這五種味道調和以後,是怎麼嘗都嘗不盡的,誰能把天下的味道都嘗盡?那是不可能的。雖然這麼簡單,就五種,但是一調和起來就無窮無盡。《孫子兵法》說,“聲不過五種”,哆、咮、咪、嗦、啦五種,也就是宮、商、角、徵、羽,但“五聲之變,不可勝聽也”,“勝”就是完了的意思。所以它的意思就是說,五種聲音的組合永遠也聽不完,這裡就運用了五行說。五行的理論,在漢代以後更加深人人心。
陰陽五行要以“中和”為貴關于陰陽五行,有關八字命理的古書籍中記載:陰陽五行要以“中和”為貴。那麼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原文]
大抵五行用法,總無真實,生死表旺,亦假名耳。直向源頭,明其出處,如五陽為剛,五陰為柔。若失令身表,不遇資扶而頻洩氣,則剛者失其為剛;若得令身強,用事有助,則柔者不失之柔。中間又分木火為陽,金水為陰,皆喜生扶 資助,要以中和為贲。
[白話提要]
陰陽五行要以“中和”為貴。五行所屬,并非都有實在的東西,五行的生死衰旺,也不過是借五行來說明而已。我們所做的事,隻是說明五行屬性的最初含義和出處,比如五陽為剛、五陰為柔之類。假如過了節令,身體衰弱,且得不到救補,仍不斷地洩漏元氣,那麼剛者将失其剛,假如正逢節令,身體強壯,遇事有他物相助,那麼柔者也還不失其柔。這其中又分木火為陽,金水為陰,它們都喜歡别物相助,但總以“中和”為貴,太過或者不及都不太好。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