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法圖
|
藥性升降圖
心主夏,陽中之陽,熱藥應之,附子烏頭姜桂紅豆之類。 火之厚浮散下,氣之厚者是也。 味鹹補甘瀉,氣熱補寒瀉。 (脾主長夏,味甘補苦瀉,氣寒熱溫涼,各從其宜) |
肺主秋,陽中之陰,燥藥應之,茯苓 豬苓 澤瀉 木通之類。 自天收而降地,氣之薄者是也。 味酸補辛瀉,氣涼補溫瀉。 |
肝主春,陰中之陽,内藥應之,防風、羌活、升麻、葛根之類。 自地升天,味之薄者是也。 味辛補酸瀉,氣溫補涼瀉。 |
腎主冬,陰中之陰,寒藥應之,大黃芩連黃柏 防己之類。 水之厚化浮沉,味之厚者是也。 味苦補鹹瀉,氣寒補熱瀉。 |
治法圖
熱淫于内 治以鹹寒 佐以甘苦 以酸收之 以苦發之 |
||
風淫于内 治以辛涼 佐以甘辛 以甘緩之 以辛散之 |
濕淫于内 治以苦熱 佐以鹹熱 以苦燥之 以淡洩之 |
燥淫于内 治以苦溫 佐以基辛 以辛潤之 以苦下之 |
寒淫于内 治以甘熱 佐以苦辛 以辛散之 以苦堅之 |
髒腑瀉火圖
黃連瀉心火 木通瀉小腸火 |
||
柴胡瀉肝火黃連佐之 柴胡瀉膽火亦以黃連佐之 |
白芍瀉脾火 石膏瀉胃火 |
黃芩瀉肺火栀子佐之 黃芩瀉大腸火 |
知母瀉腎火 黃柏瀉膀胱火 |
柴胡瀉三焦火黃芩佐之 |
虛實補瀉圖
心苦緩,酸以收之,五味子 心欲軟,食鹹以軟之,芒硝 以鹹補之, 澤 瀉 以甘瀉之,參芪甘草 |
||
肝苦急,甘以緩之,甘草 肝欲散,辛以散之,川芎 以辛補之,細辛 以酸瀉之,白芍 |
脾苦濕,苦以燥之,白術 脾欲緩,甘以緩之,甘草 以甘補之,人參 以苦瀉之,黃連 |
肺苦氣上逆,苦以瀉之,黃芩 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白芍 以酸補之,五味子 以辛瀉之,桑白皮 |
腎苦燥,辛以潤之,知母黃柏 腎欲堅,急食苦以堅之,知母 以苦補之,黃柏 以鹹瀉之,澤瀉 |
内傷五髒虛實補瀉圖式
補:炒鹽 朱砂安神丸 瀉:甘草 瀉心湯,單黃連湯,導赤散 |
||
補:生姜陳皮 (缺補方) 瀉:白芍 瀉青丸 |
補:甘草大棗 益黃散 瀉:枳實 瀉黃散 |
補:五味子 阿膠散 瀉:桑白皮 瀉白散 |
補:熟地黃柏 腎氣丸 瀉:澤瀉 (無瀉方) |
肝:
實則瀉子(心) 甘草瀉心 |
||
實:酸洩芍藥 錢氏瀉青丸 虛:生姜陳皮 |
苦急甘緩 甘草 |
辛散川芎 辛補細辛 |
虛則補母(腎) 熟地黃柏 錢氏地黃丸 |
心:
虛:炒鹽補之 錢氏安神丸 實:甘草瀉之 瀉心湯導赤散 |
||
苦緩酸收 五味子 虛以生姜補肝 |
甘瀉人參黃芪甘草 |
|
鹹軟芒硝 鹹補澤瀉 |
脾:
苦以燥濕白術 苦以瀉之黃連 虛則補母:炒鹽 |
||
甘緩甘草 甘補人參 虛:甘草大棗 錢氏益黃散 實:枳實瀉之 瀉黃散 |
實則瀉子 桑白皮瀉肺 |
|
肺:
氣逆苦瀉 诃子皮,黃芩 |
||
酸以收之白芍 酸以補之五味子 |
虛則補母:甘草 |
辛瀉桑白皮 虛:五味子 錢氏阿膠散 實:桑白皮 瀉白散 |
實則瀉子:澤瀉 |
腎:
苦以堅之知母 苦以補之黃柏 |
||
辛以潤燥 知母黃柏 補母:五味子 |
||
鹹以瀉之澤瀉 虛:熟地黃柏 (腎無實不瀉) |
推薦相關書籍: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