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時光了了
現代人論及為人處世之道時,總喜歡用“格局”二字,很多成功學演講大師們經常提到做人要有格局,以至于“格局小了”已經流行為網絡熱梗,那些淺顯易懂的道理在“演講大師”嘴裡也變得深刻而難懂。
其實,個人的格局就可以理解為一個人的氣度、氣量,這是衡量一個人看待人生看待事物的層面的詞語。
一部分人總将格局這個“高級詞彙”與成功人士、有錢有勢之輩聯系起來,卻不願意放在自己身上去衡量。
事實上,每個人内心都有自己的格局,來源于同時也取決于個人的性格、生活環境、家庭教育等等。
我們能從各方面的細節看出一個人的格局,例如懂得舍棄之道、謙讓之道,懂得看到未來的發展等等。
人活着,其實就是一場戰争,要想在人生戰場上赢得勝利,就必須不斷地去提高自己的格局。
隻有格局高了,才能以開闊的眼界,去應對人生路上的所有難題。
就像白岩松在《痛并快樂着》裡寫的那樣:一生中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時候,你的内心已經兵荒馬亂天翻地覆了,可是在别人看來你隻是比平時沉默了一點,沒人會覺得奇怪,這種戰争,注定單槍匹馬。
因為格局在那裡,所以你給旁人的印象是厲害的、是強大的,是坦然的。
觀察發現,格局大的人不是不計較得失,而是他們能看到之後沒有人與之相争的“得”,所以願意眼下去“失”。
性格可以後天培養,格局當然也可以,首先要懂得去發掘生活中那些格局大的人士,而格局較大的人,大多遵循三種處事原則。
格局可以相對于外界、他人而言,也可以相對于自己而言。
在自我發展自我學習的過程中,格局大的人會懂得“業精于勤荒于嬉”,他們相信天道酬勤,相信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當學生時他們知道現在應該努力且付諸行動,踏入社會時他們知道該不安于現狀而更上一層樓。
從小老師就教大家“嚴于律己,寬以待人”,二者沒有先後之分,也沒有誰是誰的前提。
做人要嚴于律己,也要寬以待人,這才是真正的格局,約束自己代表着讓自己有足夠的實力,寬容他人代表着一種心性。
不是每個人都能将寬容的心性修煉好,這不是别人不小心踩到腳時的回以原諒,而是一種面對不公的寬容心性,懂得從心理上去妥善面對自己的委屈和他人的冤枉。
面對不公正時多數人會問“憑什麼”,但格局高的人會先去想“怎麼辦”,很少有事情能打擊到他那顆寬以待人的心。
格局仿佛就像一種眼光,一種高瞻遠矚的眼光,佛說有舍才有得,勸慰世人懂得放下。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在告訴人們眼光要放長遠,先不要計較眼下的利益,而去看看以後的得失。
俗話說鼠目寸光,貓能抓到老鼠,因為老鼠隻看得到眼下的路,而貓懂得蟄伏待機,等老鼠送上門。
小學課本上兩隻小白兔的故事仍然令人記憶猶新,當都在争搶那一筐蘿蔔時,有眼光的人早已拿下了那一袋種子。
見人之所不見,感人之所未感,眼光也許不能夠放得太過長遠,但一定要不落俗套。
生活總有各種各樣的風暴像我們襲來,我們各自守護着自己的小家,真正的風暴來臨時,也隻有提前築好石牆的人能安然無恙地度過。
有句話叫做你永遠也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個先來,太平盛世也應該居安思危,何況是自己的生活,事往壞處想、人往好處做,亦是一種格局。
大格局意味着大氣量,能容忍常人不能容忍的事,但對大奸大惡之事也不會少了義憤填膺。
大氣量也就是沉着冷靜,遇事不慌不亂,格局大的人總有一種泰山崩于前而色不變的氣質,遇見突發事件他們第一反應是讓自己冷靜下來,去想該怎麼解決,而不是各種怨天尤人。
格局大做事必然高效,眼光長遠就意味着考慮後果,格局大不代表什麼事都往自己身上攬。
可以說,格局大的人總是“忙閑分明”,該忙的時候不會拖沓,該休息的時候也不會猶豫。
高效率的本質不是讓你有更多的時間做更多的事,而是個人能力強、心性好的一種證明,很多時候高效率不是讓自己勞累,而是讓自己充分休息,有更多的時間可以自己支配。
生活的壓力會壓得人喘不過氣,但總有人面對現實的生活也能遊刃有餘,歸根結底就是做事高效。
時光情感課堂:
有時候,格局大也是一種被逼無奈,原本自己就想着适可而止,想着拿好眼前的饅頭就能吃飽。
可身上的責任總會讓你想辦法去拿更多饅頭,很多人不是不想去目光長遠,而是眼下的犧牲有時候也會很痛苦。
格局不意味着好壞,一個人格局小并不意味着他就沒有對生活的期望,每個人内心的格局都值得被尊重,畢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追求,格局過分地大也難免會讓自己好高骛遠,應該結合當下的實力、環境去培養自己的格局。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