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母嬰育兒 > 正文

公布9條重要的家庭教育觀,你中槍了嗎?

公布9條重要的家庭教育觀,你中槍了嗎?

文丨優寶

家庭教育可以說是每個孩子人生的起跑線,也是屬于父母的一場修行。
然而并沒有最好的家庭教育方式,畢竟适合才是最重要的。
前不久,人民日報就公布了9條對于家庭教育的建議,值得我們去慢慢品味與實踐。
1、父母是家庭教育的第一責任人
所有圖片源自:人民日報微博

每到開學季,都是老母親們最開心的時候,終于可以把孩子扔給學校了。
然而這樣并不意味着萬事大吉,和孩子在一起時間最長的永遠是父母。
優家教育創始人吳臻老師 曾說過,心理學上有個概念叫做“重要他人”:
一個孩子站在中間,有好幾個大人同時拉他。
孩子最終走向誰,那個人就是孩子的重要他人,也就是指對孩子影響最大最重要的人。
當家人的育兒理念不一緻的時候,我們所要做的就是去競争成為孩子的重要他人。
怎樣成為孩子的重要他人呢?
做一個有趣的好玩的,會陪孩子玩的大人,當我們能夠陪孩子玩,他開心了放松了,自然而然也就被我們影響了。
一個快樂和睦的家庭,所産生的幸福感是老師、學校給不了的,也比任何人都更能影響到孩子的一生。
老舍先生也曾說:
“從私塾到小學,到中學,我經曆過起碼有百位教師,其中有給我影響很大的,也有毫無影響的。
但是我真正的老師,把性格傳給我的,是我的母親。母親并不識字,她給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2、性格才決定孩子的命運

如果老舍先生的母親是另一種性格的人,那麼老舍先生還會成為現在的他嗎?
我想答案是否定的,父母的思想,語言,行動都會變成孩子的性格,也會變成他的命運。
“洪荒之力”女孩博園慧是一個典型的樂天派,這種性格無疑來自她的父母。
在裡約奧運會上,她以58秒95的成績位列第三,成功晉級決賽。
當她在賽後接受采訪的時候,她說:
“我以為是59秒,我遊這麼快?我很滿意,我已經用了洪荒之力啦。”
努力了,盡力了,這個結果對于她而言就足夠了。
你要說積極樂觀就是她最終拿到冠軍的主要原因嗎?當然不是,但不可否認,這種心态讓她能夠在比賽中發揮出更好的成績。
性格影響結果,更決定着孩子将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将會擁有怎樣的人生。
3、拒絕任何形式的家庭暴力

暴力有很多種形式,最殘忍的莫過于 “冷暴力”。
央視新聞曾報道過一個杭州7歲的女孩,被父母關在門外足足3個小時。
無論孩子怎麼敲門,道歉,孩子的媽媽都始終沒有開門,而且不聞不問。
即使後來民警來了,也沒能說服她開門,無奈之下民警隻好把孩子帶回警局住了一夜。
警局裡小女孩哭得很傷心,她害怕媽媽真的不要自己了,雖然民警在盡力安慰,但小女孩依然蜷縮在角落裡,始終無法敞開心扉。
當第二天媽媽來接她時,小女孩哭得是那麼的傷心。
整個事情的起因是因為孩子貪玩,暑假過半了作業還沒做。
或許是想到現在都在提倡“說服”教育,不讓打罵孩子,于是這位媽媽氣急之下就把女兒趕出門外了。
她并非不愛孩子,隻是沒想到冷淡與漠視反而比真正打罵孩子更讓她難過。
比起犯錯受罰,孩子還不能處理“被抛棄”這樣複雜的情況,哪怕結果不是這樣她也隻能選擇獨自消化,默默承受這場漫長的精神虐待。
4、不要讓孩子替你實現夢想

這可能是最容易被忽視的一條觀點,曾經大火的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可是完全相反的啊。
那位在摔跤場上留下遺憾的爸爸,不就是靠女兒們完成了自己的夢想嗎?
但我們需要知道,這部影片更多是為了表達女權而産生的,印度與我們的國情有很大不同。
正如文章開頭所述,沒有完全正确的家庭教育觀點,我們需要學會篩選。
教育,是一個教會孩子做夢的過程。
世界上有太多的可能性,他有權選擇自己的未來。
真正的幸福并非千篇一律,而每個人最幸福的時刻就是成為他自己。
5、尊重和保護孩子的人格尊嚴
《以家人之名》熱播時,李尖尖父親對孩子的尊重和理解得到了很多人的稱贊。
李尖尖喜歡畫畫,他全力支持;李尖尖喜歡雕刻,他就讓她玩個盡興,哪怕家裡都是灰,也不會責罵半分。
李尖尖在這樣的教育下,成長為了一個陽光開朗、元氣滿滿的孩子。
影視或許有些誇張,并非要告訴我們哪怕孩子把家拆了也要由他。
擁有懂得尊重孩子的父母,是孩子成長中的福氣;被父母尊重的孩子,也會更加自信和幸福。
6、給予孩子選擇的權利

什麼叫尊重孩子? 我想這條建議就是最好的答案。
這并不代表着完全放任孩子去選擇,身為父母,我們有義務将選擇後的利弊都分析給孩子聽後,然後尊重他們的決定。
我們常說,不要把權利帶回家。
夫妻之間如此,和孩子也是如此,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可以冠以愛的名義強制執行。
如果什麼都替孩子做好選擇,那他又如何找到自己存在的價值呢?
7、心理撫養,比物質撫養更重要

《少年說》裡有位高三的男生對自己的母親坦言:
“我不需要這些遙遠的助威,我隻要你的陪伴。”
母親為了讓他擁有更好的物質條件,在他很小的時候就去外地工作了。
母親确實經曆了很多艱難的時刻,他也很體諒和感恩母親。
但比起這些,他更想要的是父母的陪伴。
他很羨慕别人的媽媽會在孩子取得好成績的時候誇誇他們,甚至羨慕會在犯錯的時候責罵他們。
仿佛就連責罵也是他可望而不及的幸福。
而這種幸福看似可以彌補,但錯過了陪伴的最佳時間,孩子心裡的那個結又要用多久才能釋懷?
8、要善于發現孩子的優點

曾經有個叫克林特的10歲男孩,他有着一個大家都無法忍受的壞毛病。
課堂上他會不由自主地用手敲打桌子,乒乒乓乓的聲音讓老師無法講課,同學也受到很大幹擾。
直到有一天,老師傑森先生下課後把克林特獨自留在了教室,但他卻沒有對克林特發火,而是說:
“克林特,你不是個壞孩子,你可能天生是個鼓手。”
傑森先生從辦公桌的抽屜拿出了一副鼓槌,也從此開啟了克林特嶄新的人生。
從那天起,克林特再也沒有放下過鼓槌,直到他成為了一名知名的鼓手去世界各地巡演。
克林特不僅靠敲鼓支付整個大學的學費,後來還成了一名勵志演講家。
每次演講他都會提到自己的這段經曆,他說:
“人生的轉機有時候就發生在幾秒鐘,而傑森先生那幾秒便改變了我的一生。”
同樣一件事,換一種對待方式往往便能帶來完全不同的效果。
不是每一個孩子都能幸運遇到自己人生中的傑森先生,他們的傑森先生隻有父母。
他們期待着父母可以用賞識的眼光去觀察他們,尋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
9、言傳又身教,教子亦交己


在某種程度上來說,父母的學習力才是孩子真正的起跑線。
畢竟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老師的水平決定着孩子未來的表現。
如果孩子喜歡打遊戲,不喜歡讀書,父母應該做的是自己先放下手機開始讀書;
如果孩子比較懶,不喜歡運動,父母應該做的是自己先走出戶外開始跑步;
如果孩子不節儉,浪費食物,父母應該先吃光自己碗裡和盤裡的食物…
俗話說,言傳不如身教,身教不如境教。
好的言傳身教便是一個孩子最好的教養。
願每個孩子都可以得到善意的對待!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