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淫,即風、寒、暑、濕、燥、火(熱)六種外感病邪的統稱。淫,有太過和浸淫之意。六淫緻病主要在以下兩種情況下發生。一是該地區發病時氣候與常年氣候相比,或太過,或不及,或非其時而有其氣,或氣候變化過于劇烈,六氣則變成六淫侵入人體引起發病。二是由于人體正氣薄弱以及調節适應能力低下,氣候變化作為緻病條件而起發病。六淫發病具有外感性、季節性、地域性和相兼性的共同特點。六淫緻病,除氣候因素外,還包括了生物(細菌、病毒等)、物理、化學等多種緻病因素作用于機體所引起的病理反應在内。
一.感受風邪脈象
風氣淫勝,傷人緻病,則為風邪。風為陽邪,其性輕揚升發,具有向上、向外、動搖不定的特性;風邪善動不居,遊移不定,變幻無常;風為百病之長,緻病最多,且常兼他邪合而為病。
(1)感受風邪脈象要素1.局部脈象要素
凸:風邪易襲陽位,易從上受,故寸部脈出現粟粒狀或包樣質地較軟的突起。
2.整體脈象要素
上、浮:風邪鼓動氣血運行趨于上、外,故脈位上、浮。
粗、柔:風性開洩肌腠,故脈粗、桡動脈血管壁張力降低。
緩:風邪開洩肌腠,故脈粗、桡動脈血管壁張力降低。
(2)脈象要素系統辨證臨證診脈,根據“浮柔而緩”的脈象特征即可做出感受風邪的病因診斷。在此基礎上,根據兼見脈象的不同可以辨别出不同的證候組群。如果寸部又表現“凸”脈象要素者,則為風邪上擾證;如果整體又表現“粗”“柔”“緩”脈象要素者,則為風邪襲表證。
2.感受寒邪脈象寒冷太過,傷人緻病,則為寒邪。寒為陰邪,具有凝結、阻滞、收引的特性,易使氣機收斂,氣血津液凝結,腠理、經絡、筋脈收縮而攣急。寒邪常見于冬季,亦可見于其他季節。寒客肌表,郁遏衛陽者,稱為“傷寒”;寒邪直中于裡,傷及髒腑陽氣者,稱為“中寒”。
(1)感受寒邪脈象要素1.局部脈象要素
寒:局部受寒、陽失溫煦,相應脈位溫度下降。
剛、斂、細:寒性收引,局部腠理、經絡、筋脈收縮而攣急,緻相應脈位桡動脈血管壁張力增加;脈搏周向搏動受限,脈管應之而細。
線狀脈搏動:感寒部位對應的桡動脈桡側緣外出現随桡動脈搏動的線狀脈。
2.整體脈象要素
剛、斂、細、沉、寒:寒邪充斥機體内外,出現整體脈象的改變。
遲、緩:陽氣溫煦鼓動無力,故脈遲、緩。
動、浮:正氣外出抗邪,故脈浮且動蕩不安。
(2)脈象要素系統辨證臨證診脈,根據“剛斂而寒”的脈象特征即可做出感受寒邪的病因診斷。在此基礎上,根據兼見脈象要素的差異可以辨别出不同的證候組群。
脈象表現尺、桡側緣“剛”“斂”“寒”的基礎上,同時又表現出血流中“稠”“動”“熱”的特點,則為寒邪束表,入裡化熱證;
如果又表現“寒”“遲”“緩”“沉”脈象要素者,則為寒邪傷陽證;
如果又表現“稀”脈象要素者,則為寒邪外侵、痰飲内生證。
3.感受暑邪脈象夏至之後,立秋之前,暑氣傷人緻病,則為暑邪。暑邪緻病具有明顯的季節性,暑為陽邪,為盛夏炎熱之氣所化,其性炎熱;暑邪具有向上、向外的特性,易上擾神明,開洩肌腠,汗出過多,傷氣傷津;暑季多雨潮濕,易夾濕邪為患。暑邪緻病,有傷暑和中暑之别。起病緩,病情輕者,為“傷暑”;起病急,病情重者,為“中暑”。
(1)感受暑邪脈象要素1.局部脈象要素:
動、熱:暑熱充斥機體,透發外出,表現為右尺脈脈勢郁勃、動躍而燥,熱輻射之透發感。
枯:暑邪耗傷機體陰血津液,脈道不榮,故左尺脈枯。
2.整體脈象要素:
熱、數、高:暑熱充斥體内,緻人體陽氣病理性亢盛,出現脈熱、數、高。
剛或柔:陰暑寒邪緻肌腠組織拘急,桡動脈桡側壁應之張力增加;暑濕之邪,濕邪盛者則經脈弛張,桡動脈管壁的張力減低。
稠、滑:暑濕充斥,緻血液黏稠度增加,脈象應之稠、滑。
血管壁與周圍組織界限“模糊”:濕性黏滞導緻血液稠厚,影響了血管壁和周圍組織間振動的正常傳導。
(2)脈象要素辨證臨證診脈,根據“剛寒而稠滑”的脈象特征即可以做出感受陰暑邪氣的病因診斷;根據“浮散而熱”的脈象特征即可以做出感受暑熱的病因診斷。在此基礎上,根據兼見脈象要素的差異可以辨别出不同的證候組群。
在感受陰暑邪氣的病因脈象特點上,如果又表現出右側關脈尺側緣的“剛”的特征非常明顯,且有“斂”象,則可以做出陰暑直中入裡的病因診斷;
在感受暑邪的病因脈象特點上,如果又有“稠”“滑”以及血管壁與周圍組織界限“模糊”的脈象要素,則為暑邪挾濕證;
如果右尺脈又表現“動”“高”“熱”脈象要素者,則為暑熱邪氣證診斷;如果又表現整體脈“粗”“弱”脈象要素者,則為暑熱耗氣證;如果又表現整體脈“細”“澀”,左尺“枯”脈象要素者,則為暑熱傷津耗液證。
1.陰暑:
2.暑濕:
3.暑熱:
4.感受濕邪脈象濕氣淫勝,傷人緻病,則為濕邪。濕氣為長夏主氣,故濕邪為病,長夏居多。濕邪侵入所緻的病證,稱為外濕病證,多由氣候潮濕、涉水淋雨、居處潮濕以及水中作業等環境中感受濕邪所緻。濕為重濁有質之邪,為陰邪,會損傷人體的陽氣,留滞于髒腑、經絡,阻遏氣機;濕性沉重、重着,緻病出現以沉重感為主要特征的臨床表現;濕性穢濁不清,呈現分泌物和排洩物穢濁不清的現象;濕性黏膩、停滞,表現為症狀的黏滞性與病程的纏綿性;濕為重濁有質之邪,類水屬陰而有趨下之性,多易傷及人體下部。
(1)感受濕邪脈象要素1局部脈象要素:
稠、滑、緩:濕性重濁,阻滞中焦,氣機不利,右關脈稠、滑、緩。
剛:濕邪浸漬肌表或四肢經絡,經絡痹阻不通,則桡動脈相應部位桡側緣張力增加。
2 整體脈象要素:
沉、短、來怠去怠:濕邪郁遏陽氣,則脈沉;氣機鼓動、運行不利,則每次脈搏搏動沿血管壁的傳導距離縮短、脈搏的起伏變化速度變慢。
下:濕性趨下,多傷及人體下部。
柔:濕性柔潤,桡動脈血管壁的張力降低。
粗、血管壁與周圍組織界限“模糊”:濕邪為患,身體内的體液容量增加,脈道充盈;濕邪存留體内,痰濁積聚,影響了脈管和周圍組織間的共振。
(2)脈象要素系統辨證臨證診脈,根據“稠滑而短”的脈象特征即可做出感受濕邪的病因診斷。在此基礎上,根據兼見的脈象要素的差異可以辨别出不同的證候組群。
表現桡動脈桡側緣“剛”脈象要素者,則為感受濕邪、阻閉經絡證;
表現“短”“緩”以及“進少退多”脈象要素者,則為感受濕邪、濕遏氣阻證;
表現“稠”“緩”“粗”以及血管壁與周圍組織的界限“模糊”等脈象要素者,則為穢濁郁遏證;
表現“稀”“粗”“柔”和“滑”等脈象要素者,則為感受濕邪、水濕内停證;
表現“熱”“稠”脈象要素者,則為感受濕邪、濕濁化熱證;
表現“稀”“緩”“寒”等脈象要素者,則為感受濕邪、水濕傷陽證。
5.感受燥邪脈象燥為秋季的主氣,秋燥過激,侵入人體則為燥邪。燥邪的性質幹燥,侵入人體後易傷及體内的津液,出現各種幹燥和傷津的症狀,尤其突出表現在與外界自然界之氣相互交換的場所一肺髒,機體表現出幹咳痰少、痰中帶血絲等症狀。
(1)感受燥邪脈象要素1.局部脈象要素:
澀、枯:燥邪傷津,肺髒最易受之,故右寸脈多澀;津傷緻血脈失養,易出現在左尺脈。
2.整體脈象要素:
細:燥邪傷津,血容量不足,血脈不充。
數、熱:感受溫燥者,熱邪内盛,充斥體内,心跳加速。
斂、寒:感受涼燥者,血管收縮;陽氣受傷,溫煦不利。
3.演化脈象要素:
右尺脈粗、強:燥邪傷津,津液虧虛,大腸失潤,大便幹結難行。
(2)脈象要素系統辨證臨證診脈,根據“缺乏榮潤滑利”的脈象特征即可以做出感受燥邪的病因診斷。在此基礎上,根據兼見的脈象要素的差異可以辨别出不同的證候組群。
如果又表現“數”“熱”脈象要素者,則為感受溫燥的病因診斷;如果又表現“寒”“斂”脈象要素者,則為感受涼燥的病因診斷;如果又表現“細”“澀”以及左尺“枯”脈象要素者,則為感受燥邪、傷津耗液證。
6.感受火邪脈象火熱之邪一年四季均可以發生,隻要是外界的火熱較盛感之侵入人體則為火邪。火為陽邪,所導緻的疾病為實熱性疾病;火性上炎;“壯火食氣”,導緻陽氣耗散;火盛迫津外洩,導緻陰津耗傷;火盛熱旺,易于動風;火熱之邪,竄入營血,擾動心神;熱入營血,迫血妄行;熱盛血壅,血敗肉腐。
(1)感受火邪脈象要素
1.局部脈象要素:
熱:火熱積聚于身體的某一局部則相應的脈位出現熱感。
粗:火熱充斥,迫動血液,局部血流增加,則相應脈位粗。
滑:火熱入營血,煎熬津液,化生痰濁,則脈診局部現滑象。
2.整體脈象要素:
熱(感受火邪性質的特征脈象):火熱充斥機體,體現在桡動脈為勃勃透發的熱輻射感。
動、高、粗:正氣抗邪外出,熱邪時時向外透發,故脈管變粗、脈搏的上升支顯現出“躁動”之象,尤以脈動起始段明顯。
強、疾、數、長:熱邪充斥體内,心率加快,心搏出量增加,導緻血流速度加快,桡動脈内部壓力較大、脈搏傳導距離加大。
上:火性炎上,沖擊頭面,則脈象向腕橫紋的遠端軸向擴張。
來駛去怠、進多退少:氣分熱盛,鼓蕩血行,其來急促搏指,其去則遲遲徐緩、血液振蕩式的前進态勢遭到破壞。
(2)脈象要素系統辨證臨證診脈,根據“熱動而強”的脈象特征即可做出感受火邪的病因診斷。在此基礎上,根據兼見的脈象要素的差異可以辨别出不同的證候組群。
如果表現“粗”“長”“來駛去怠”“高”“疾”等脈象要素者,則為感受火邪、熱邪弛張證;如果又表現“滑”“疾”“高”等脈象要素者,則為感受熱邪、熱邪内蘊證;如果又表現“滑”“數”“細”“高”等脈象要素者,則為感受火邪、熱入營血證;如果又表現“細”“斂”脈象要素者,則為感受火邪、熱盛生風證;如果又表現“細”“枯”脈象要素者,則為感受火邪、熱邪傷陰證;如果又表現“細”“澀”脈象要素者,則為感受火邪、熱傷血瘀證;如果又表現局部“凸”“滑”“稠”脈象要素者,則為感受火邪、局部熱盛肉腐證;如果又表現“細”“沉”脈象要素者,則為感受火邪、火熱郁閉證。
下一篇
從五不拘談風水古法點穴0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