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效驗方(選方)
一、麥冬配五味子,酸甘化陰,守陰所以留陽,陽留汗自止。功能養陰斂汗,用治陰虛汗多,心悸,肺虛久咳,少痰或痰粘不爽等。
二、麥冬配烏梅,酸甘化陰,生津止渴效力顯著,外感所緻的肺胃津傷渴甚或内傷而見的胃熱津傷消渴均可選用。
又烏梅能澀腸固脫而止利,合麥冬救陰以潤燥。對于久瀉久利,大腸津脫,虛火上炎之喜唾,喉幹難忍,引飲無度者,尤為适合。
三、熱病心煩不安:麥冬、栀子、竹葉各9g,生地15g,蓮子心6g,水煎服。
四、糖尿病:黨參、麥冬、知母各9g,竹葉、天花粉各15g,生地12g,葛根,洛神各6g,五味子、甘草各3g,水煎服。
五、陰虛内熱、津少口渴:麥冬、石斛各9g,玉竹、生地各12g,水煎服。
六、治骨蒸肌熱,解一切虛煩躁,生津液:地骨皮(洗,去心)、防風(去钗股)各一兩,甘草(炙)一分。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生姜三片,竹葉七片,煎服。(《本事方》地仙散)。
七、治消渴唇幹口燥:枸杞根五升(锉皮),石膏一升,小麥三升。上三味切,以水煮,麥熟湯成,去滓,适寒溫飲之。(《醫心方》枸杞湯)。
八、治痔疾:枸杞根、地龍(搗)。枸杞根旋取新者,刮去浮赤皮,隻取第二重薄白皮,暴幹搗羅為末,每秤一兩,别入地龍末一錢,和勻,先以熱虀汁洗煠患處,用藥幹摻,日可三次用。(《聖濟總錄》枸杞散)。
九、壯筋骨,補精髓。用枸杞根、生地黃、甘菊花各一斤,搗碎,加水一石,煮取汁五鬥,以汁炊糯米五鬥,拌入細曲,照常法釀酒,待熟澄清,每日飲三碗。此方名"地骨酒"。
十、腎虛腰痛。和枸杞根、杜仲、萆解和一斤,好酒三鬥浸泡,蜜封土罐中再放鍋内煮一天,常取飲服。
十一、口舌糜爛(膀胱移熱于小腸,口舌生瘡,心胃熱,水谷不下)。用柴胡、地骨皮各三錢,水煎服。此方名"地骨皮湯"。
十二、五勞七傷,房事衰弱。用枸杞葉半斤,切細,加粳米二合,豉汁适量,一起煮成粥。每日食用,有效。
十三、扁柏西洋參茶:鮮側柏葉四兩、西洋參片三錢。側柏葉洗淨,切碎後加水煮約一小時,最後放入西洋參片,再煮五分鐘左右即可飲用。清熱、涼血、益氣、潤肺、生津、降血壓。
十四、民間食療有用側柏葉治療脫發,頗具療效。用法是側柏葉四兩、當歸二兩,烤幹後研細末,水泛為丸,每服三錢,淡鹽水送下,每日一次,連服二十天為一療程。另外可以用側柏葉浸威士忌酒,每天早晚用藥酒塗搽脫發位置,再輕柔按摩頭皮,令新發重長。新長的頭發黑色有光澤,不易脫落。
十五、杜仲與五味子配伍,具有顯著的抗衰老作用。
十六、銀杏葉與杜仲葉活性成分相似、藥效方向基本一緻。兩者配伍,或者将杜仲茶與銀杏葉茶同時飲用,具有協同作用。尤其是對腦供血不足者,具有明顯的症狀療效。
十七、在煎熬杜仲茶時,最好同時放l~2顆大棗,不僅改善了杜仲茶的風味,也增強了杜仲茶的保健功效。
十八、紫蘇籽又名蘇子,傳統中藥,具有降氣消痰,平喘,潤腸功能。用于痰壅氣逆,咳嗽,氣喘,腸燥便秘。它所具有的降血脂、預防腦血栓、維持大腦和神經功能所必需的因子、預防癌變和抑制腫瘤細胞轉移作用等生理功能,引起世界各國專家的廣泛關注。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