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小兒疾病的臍療(各科臨床)

中醫外治宗師吳師機曾雲:“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藥,亦即内治之藥,所異者法耳。”小兒臍部表皮角質層薄弱,屏障功能最弱,藥物最易穿透彌散。現代藥代動力學證明,臍部比其他透皮給藥部位更易于藥物吸收,生物利用度高,可作為透皮給藥以及緩釋長效的理想給藥部位。臍,穴名神阙,位在任脈,其旁又有足少陰腎經、沖脈、足陽明胃經通過。從中醫經絡學角度來看,臍可聯系全身經絡,交通于五髒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竅、皮肉筋膜,無處不到。另外,臍為先天賦予生命之根蒂,臍間真息内通于腎,腎為一身陰陽之總司,所以臍可以通達全身。臍部的各層組織中分布有豐富的神經末梢、神經叢和神經束。藥物貼臍作用于經絡的同時,也必然作用于神經。近代的一些醫學研究證實,刺激神阙穴能通過神經、體液的作用而調節神經、内分泌和免疫系統,從而改善各組織器官的功能活動,促使其恢複正常。由于小兒不喜口服中藥,所以敷臍療法更有意義。

1.治療小兒失眠症:丹參、遠志、石菖蒲、硫磺各20g。上藥共為細末,貯瓶備用。用時取藥粉2~3g,加入白酒适量,調成膏狀,貼敷肚臍,上覆蓋脫脂棉或紗布,用膠布固定。每晚換藥1次,翌晨取下。

2.治療小兒腹瀉:黃連、吳茱萸、丁香、肉桂、蒼術等量研末适量填臍,并以傷濕止痛膏固定。

3.治療功能性遺尿:補骨脂、黃芪、桑螵蛸、麻黃等量研細末,以生姜汁調成餅狀,取适量敷臍部,外敷紗布以膠布固定。

4.治小兒便秘:每次取大黃粉10g,用适量白酒調成糊狀,敷在臍部,紗布敷蓋固定。再用熱水袋溫敷10分鐘左右,每日換藥1次。

5.治小兒厭食症:炒神曲、炒麥芽、焦山楂各10g,炒萊菔子6g,炒内金5g,共研細粉。上藥加澱粉适量,用白開水調成稠糊狀,臨睡前敷于臍上,再用繃帶固定,次晨取下,每日1次,5次為1療程。不愈者,間隔1周,再行第2療程。

6.治小兒皮膚瘙癢症:當歸、川芎、赤芍、白蒺藜、防風、地膚子各等份,共研細粉。取藥粉适量,以蜂蜜調為糊狀,攤成藥餅,敷貼臍部,外用傷濕止痛膏或膠布固定,1日1次,連用5天。

7.治小兒汗症:五倍子6g,五味子3g,研粉,醋調成餅狀,分2次填于臍部,睡時敷上,晨起去之。

8.治小兒疳積:取丁香3g,廣木香3g,吳茱萸4.5g,肉桂1.5g,共研成細末,敷臍,2日換藥1次。

9.治小兒流涎:取膽南星10g,吳茱萸20g,共研成末,每次取藥粉1g,蜜調為膏敷臍,外用紗布包紮,每日用藥1次,連用5次為1療程。

10.治小兒夜啼:取朱砂、琥珀各20g,吳茱萸10g,各研為末,裝瓶備用,用時先将藥粉和勻,納入臍中,外用膠布固定,24~48小時換藥1次,7次為1療程。

11.治小兒口瘡:取細辛3g,丁香、肉桂各2g,吳茱萸3g,共研為細末,用麻油調成糊狀,填臍,再以艾條灸之,每日1次,重者2次。

12.治小兒虛喘:取吳茱萸3g,胡椒7粒,五味子3g,共研成細末,調和作餅,封于臍上。 ( 張光成)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