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劉奉五:婦科臨床慣用秘驗方16首】

劉奉五(1911—1977),北京市人。幼年學醫,曾拜名醫韓一齋為師,24歲在北京懸壺應診。曾受孔伯華先生之邀,任教于北平國醫學院。1955年調任北京中醫醫院婦科工作。劉奉五先生深研經典并驗之婦科臨床,形成了頗具特色的髒腑樞機思想。他認為,肝脾腎三髒為婦科之重。肝在生理上能養五髒六腑,脾胃為機體氣機升降樞紐,腎為先天之本,天癸賴以滋養。他還認為不能把沖任二脈看成是一個獨立的經絡,而是附屬于肝脾腎三髒的兩條脈絡,與肝脾腎三髒間接相通。因此,沖任二脈的生理功能也可以說是肝脾腎三髒功能的具體體現。

劉奉五先生在婦科臨床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如将月經失調分類為漏經類月經失調及閉經類月經失調等。通過多年的實踐檢驗,形成了自己常用的經驗方和經驗用藥,如瓜石湯、四二五合方、涼血止衄湯、清肝利濕湯、安胃飲、清眩平肝湯、解毒内消湯等。

1.安沖調經湯

山藥15克,白術9克,炙甘草6克,石蓮、川續斷各9克,熟地12克,椿根白皮9克,生牡蛎30克,海螵蛸12克。

學習和使用體會

功用平補脾腎,調經固沖。用于脾腎不足、挾有虛熱所引起的月經先期、月經頻至或輕度子宮出血。月經先期、月經頻至、輕度子宮出血均有虛實之分。對于虛證一般多用人參、黃芪補脾;桂枝、附子、鹿茸、鹿角補腎,這些僅适用于純虛證類。劉奉五先生在臨床實踐中體會到,很多患者屬于虛中夾實。特别是女青年月經初潮之際,脾腎不足,而陽氣初升,虛象之中往往挾有熱象,表現為脈細、面色萎黃、疲乏倦怠、四肢無力,而月經色黑有塊。若妄用人參、黃芪、桂枝、附子之屬,則熱益内熾,月經更加提前,血量反而增多,若見有熱而過用苦寒黃芩、黃連之類,則傷正而脾腎更虛,在這種既不能過于溫補,又不能苦寒直折的矛盾情況下,摸索出平補脾腎、調經固沖的經驗方藥。

本方平補脾腎,脾氣充則能統血,腎氣足則能閉藏,清熱收澀,清補兼施,标本兼顧,氣血調和而經水自安,所以定名為安沖調經湯。

2.瓜石湯

瓜蒌15克,石斛12克,玄參、麥冬各9克,生地、瞿麥各12克,車前子9克,益母草12克,馬尾連6克,牛膝12克。

學習和使用體會

功用滋陰清熱,寬胸和胃,活血通經。本方主要治療由于胃熱灼傷津液所引起的月經稀發、後錯,以及精血枯竭所引起的閉經。此類患者,平素多有陽氣過盛、肝熱上逆,導緻胃中燥熱、灼傷津液。陽明本為多氣多血之經,下隸沖任二脈,若陽明津液充實,則沖任精血滿盈,月經能以時下。若陽明燥熱過盛,津液枯竭,不能化為月經,輕者月經稀發、後錯,重者閉經數年不至。審其臨床特點,雖為經閉,但無氣血兩虛之象,反而自覺口幹、舌燥、心胸煩悶、急躁多夢,甚者胸中發熱、五心煩熱、脈弦滑沉取無力或滑數,一派陰虛血燥征象。古人曾用三合湯(四物湯、調胃承氣湯、涼膈散)治療本病。原方由當歸、生地、白芍、大黃、元明粉、甘草、連翹、栀子所組成。在臨床實踐中,劉奉五先生觀察到多數患者,雖有上述症狀,而大便不一定幹燥。而且本病又系慢性病,非數劑藥能以收功。如若長期服用三合湯因其中有大黃、元明粉等苦寒瀉下之品,更易耗傷津液。

全方以滋液清熱,寬胸和胃之力,而達到活血通經的目的,由于藥性平和可以長期服用。在臨床應用時若見大便燥結,也可先用三合湯,待陽明燥實已解,仍可改用本方作為後續治療。

3.四二五合方

當歸、白芍各9克,川芎3克,熟地12克,覆盆子、菟絲子、五味子、車前子各9克,牛膝12克,枸杞子15克,仙茅9克,淫羊藿12克。

學習和使用體會

功用養血益陰,補腎生精。主治血虛腎虧所引起的經閉或席漢綜合征。本方專治血虛腎虧所引起的閉經,或産後大出血引起的席漢綜合征。此類患者表現為精神疲憊,腋毛及陰毛脫落,生殖器官萎縮,閉經,性欲減退,陰道分泌物減少及乳房萎縮等症狀。根據中醫觀點認為,此類症候,均為産後大出血傷腎、傷血所引起。由于腎藏精,主生長、發育、生殖功能。若腎氣虛,則毛發脫落,性欲減退。若腎陰虛,則腎精減少,月經閉止,陰道分泌物減少。腎虛督脈空虛不能濡養腦髓,故記憶力減退,精神疲憊。本方用五子衍宗丸補腎氣,其中菟絲子苦平補腎,益精髓;覆盆子甘酸微溫,固腎澀精;枸杞子甘酸化陰,能補腎陰;五味子五味俱備,入五髒大補五髒之氣,因其入腎故補腎之力更強;車前子性寒有下降利竅之功,且能洩腎濁補腎陰而生精液。配合仙茅、淫羊藿以補腎壯陽。五子與二仙合用的目的是既補腎陽又補腎陰。補腎陽能鼓動腎氣,補腎陰能增加精液。腎氣充實,腎精豐滿,則可使毛發生長,陰道分泌物增多,性欲增加,月經複來。臨床觀察有促進排卵的功能,腎氣及精液充足,督脈充盈,腦髓得以濡養,腦健則可使記憶力增強,精力充沛。

另外,與四物湯合方以加強養血益陰之效,再加牛膝能補腎通經。本方的功能不在于通而在于補。腎氣充、腎精足,經水有源,則月經自複。若為産後氣血極度虛弱,可加人參、黃芪以補氣,稱為參芪四二五合方。此乃以補氣之法,增強補血之效,以氣帶血,同時又能加強補腎的功能。

4.涼血止衄湯

龍膽草、黃芩、栀子、丹皮各9克,生地15克,藕節、白茅根各30克,大黃1.5克,牛膝12克。

學習和使用體會

功用清熱平肝,涼血降逆。主治肝熱上逆,血随氣上所引起的衄血、倒經。在行經前1~2天或正值經期或經後,出現規律性、周期性衄血,甚至吐血稱為倒經或逆行經。主要是由于肝陽亢盛,血熱上逆。肝陽亢盛,沖氣較盛,血海滿盈,血為熱迫,随沖氣而上逆,不得下行,故月經量少或經行不暢或經閉不行,反而衄血、吐血。劉奉五先生取龍膽瀉肝湯中的主藥龍膽草、黃芩、栀子清上焦熱。配合丹皮、生地清熱涼血;藕節、白茅根清血熱止吐衄。獨特之處在于使用大黃1.5克,藥量不重,取其入血分行血破血,不但瀉血熱,而且大黃配牛膝又能引血下行,實有釜底抽薪之妙。全方清熱平肝,涼血降逆,不但吐衄可止,而且經血自調。

5.清眩平肝湯

當歸9克,川芎4.5克,白芍、生地各12克,桑葉、菊花、黃芩、女貞子、旱蓮草、紅花、牛膝各9克。

學習和使用體會

功用滋腎養肝,清熱平肝,活血調經。主治婦女更年期綜合征、經前期緊張症等,屬于肝腎陰虛、肝陽亢盛,見有頭暈、頭痛(或血壓升高)、煩躁者。更年期綜合征、經前期緊張症,多見有頭痛、頭暈、煩急易怒、睡眠不實、夢亂紛纭,甚則胸中滿悶,面紅耳赤,潮熱汗出,脈弦大有力,或見血壓升高。中醫辨證多屬于肝腎陰虛,肝陽上亢。由于其症候多發生在更年期或經前期,因此與沖任功能失調密切相關。發生在經前期者是由于肝熱上沖,熱随血上,或經血内結肝陽益甚。所以在治療時應當滋補腎陰,清熱平肝,養血活血調經。方中當歸、川芎、白芍、生地、紅花、牛膝養血活血、引血下行以調經;女貞子、旱蓮草滋補肝腎以培本;黃芩清肝熱;桑葉、菊花清熱平肝以治标。熱重者去當歸、川芎,加馬尾連15克;肝陽亢盛者加龍齒50克。本方标本兼顧,使之補腎而不呆滞,清肝熱而不傷正。在重用牛膝引血下行的同時,配合黃芩、桑葉、菊花清上引下,重點突出。經臨床使用,不但能夠改善症狀,而且對于血壓高的患者,降壓效果也較為明顯。

6.清肝利濕湯

瞿麥、萹蓄各12克,木通3克,車前子、黃芩、牛膝、丹皮、川楝子各9克,柴胡、荊芥穗各4.5克。

學習和使用體會

功用清肝利濕,升陽除濕,活血止帶。主治肝經濕熱,熱入血分所引起的赤白帶下、月經中期出血,以及由盆腔炎所引起的子宮出血或月經淋漓不止。對于赤白帶下、月經中期出血,以及盆腔炎所引起的子宮出血的治療,一般習用完帶湯或清肝止淋湯。而完帶湯主治陰寒挾濕的白帶,對于赤帶則難以奏效;清肝止淋湯中利濕藥的量較輕,療效緩慢。劉奉五先生在臨床實踐中體會到,此類病證均與肝經濕熱傷于血分密切相關。因為肝經繞陰器、抵少腹,而此類病證的病位均在陰器與少腹範圍,發病的主要原因不外乎下焦寒濕日久化熱,或下焦濕熱,熱傷血分所緻。主要表現多為:①赤白帶下,系因熱傷血分,而緻陰道流出血性分泌物,或白帶中夾有血絲,謂之赤白帶下,多伴有腰酸腿軟、乏力、脈弦滑、舌質紅赤等證。②月經中期出血,每遇兩次月經中期陰道流血,量少,持續3~5天,偶有一例少腹疼痛,可能由于卵巢有慢性炎症所引起的排卵期出血,屬于中醫所說濕熱傷及血絡所緻。③盆腔炎所引起的子宮出血,是由于濕熱蓄積下焦,熱邪入于血分,傷及血絡所緻。其特點是血量少而不暢,或淋漓不止,伴有少腹痛、腰痛等。

7.安胃飲

藿香9克,蘇梗、川厚樸、砂仁各6克,竹茹、半夏、陳皮、茯苓各9克,生姜汁20滴對服。

學習和使用體會

功用和胃,降逆,止嘔。主治胃虛,氣失和降所引起的妊娠惡阻。妊娠惡阻系指妊娠初期,胎氣上逆,惡心嘔吐不止。一般多因平素胃虛,胃氣不能下行,反随逆氣上沖,以緻惡心嘔吐、飲食不下。輕者數日可以自愈,重者則嘔吐嚴重,甚至滴水不下。本方主要适用于素有胃氣虛弱之妊娠惡阻。方中不用苦寒之品,而以辛香和胃兼用降逆止吐之藥,使胃氣平和,逆氣下降,則吐止胎安。本方是劉奉五先生在實踐中根據藿香正氣散、橘皮竹茹湯加減變化逐步定型下來的經驗方。方中藿香、蘇梗辛溫芳香,理氣和胃而除濕;川厚樸寬中,降氣,和胃止吐;茯苓滲濕益胃;砂仁、陳皮辛香理氣和胃;竹茹辛涼和胃,降逆止嘔;生姜汁味辛理氣,和胃而止吐;半夏辛苦微溫,燥濕化痰,和胃降逆。但《本草綱目》中記載半夏堕胎,孕婦禁忌。因此妊娠期應當慎用。而劉奉五先生在多年臨床實踐中,應用半夏治療妊娠惡阻從未發現有堕胎者,非但如此而且療效甚好。半夏雖為妊娠慎用藥,因為“有病則病擋之”,所以方中用半夏既能降逆止嘔,又不影響胎氣,可以說是本方的特點。

8.清熱安胎飲

山藥15克,石蓮、黃芩各9克,黃連3克(或馬尾連9克),椿根白皮、側柏炭各9克,阿膠15克(烊化)。

學習和使用體會

功用健脾補腎,清熱安胎,止血定痛。主治妊娠初期胎漏下血、腰酸、腹痛屬于胎熱者。胎漏相當于西醫的先兆流産。本病有虛實之分,虛證宜補,方如泰山盤石飲等;而本方所治胎漏屬于熱證者妊娠初期,由于血聚養胎,故患者多見陰虛而陽氣偏勝,陽盛則熱,下擾血海,迫血妄行,以緻胎漏下血、腰酸、腹痛等症。《本草備要》中曾說過白術、黃芩為安胎聖藥。因為白術能健脾,脾健則能統血;黃芩苦寒能清胎熱。在實踐中劉奉五先生體會白術偏于溫燥,而妊娠又多陰虛血熱,所以用山藥代替白術,取其味甘性平、健脾補腎補而不熱;石蓮,性味微苦寒,能健脾補腎,滋養陰液;黃芩、黃連清熱安胎,椿根白皮味苦澀寒,收澀止血;側柏葉苦澀微寒涼血止血,炒炭後又能收斂止血;阿膠本屬甘平,劉奉五先生體會該藥甘而微寒,有清熱涼血,益陰安胎之功,又由于阿膠性黏膩,能凝固血絡善于止血,對妊娠患者既可安胎又可定痛。古人曾用膠艾湯治療妊娠下血,因為艾葉偏溫棄而不用,代之以黃芩、黃連清胎熱而安胎。總之,本方健脾補腎,補而不熱,清熱而不傷正,收澀止血而安胎。

9.補腎固胎散

桑寄生、川續斷、阿膠塊、菟絲子各45克,椿根白皮15克。共研細末,每服9克,每月逢1、2、3日;11、12、13日;21、22、23日各服1次。

學習和使用體會

功用補腎安胎。主治習慣性流産屬于腎虛者。劉奉五先生認為習慣性流産多屬于腎虛。腎虛則沖任不固。沖為血海,任主胞胎,腎虛則胎失所養,不能系胎而緻流産。主要表現為妊娠期間腰部酸脹、小腹下墜,甚或有陰道下血,頭暈耳鳴,兩腿酸軟,或有數次滑胎史,舌淡、苔白滑,尺脈沉弱。劉奉五先生鑒于這種流産,尤其是陰道下血後發展較快者,使用壽胎丸治療雖然效果不錯,但仍有進一步提高的必要。從劑型上,将丸劑改為散劑,使之藥量、藥力增加(每服9克,實際劑量較丸劑為大),療效也會相應提高。從藥物組成上,在原方基礎上加椿根白皮、阿膠加強涼血止血的作用。最主要的是改變了服用的方法:上述服法,實際上是每10天中服藥3天,這是因為妊娠多胎熱,而習慣性流産又是因為腎虛不能系胎所緻。在治則上,胎熱宜清,腎虛宜補。但是,過于清熱則傷胎氣,過于補虛則助胎熱,實屬矛盾。如果處理不當,顧此失彼,反而弄巧成拙。同時,習慣性流産的主要矛盾是腎虛而不是胎熱。所以方中桑寄生、川續斷滋補肝腎,益腎安胎;阿膠塊涼血固澀而止血,又能養血而安胎;菟絲子辛甘平微溫,既補腎陽又能益腎陰,溫而不燥,補而不滞,上述4藥均為補益之劑。另加椿根白皮是取其性寒能涼血固澀止血之效,出血時可以止血,未出血時可以預防出血。

10.解毒通脈湯

桃仁9克,大黃、水蛭、虻蟲各6克,金銀藤30克,生石膏24克,丹皮6克,連翹15克,栀子、黃芩各9克,延胡索、赤芍各6克。

學習和使用體會

功用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通脈止痛。主治産後急性血栓性靜脈炎。劉奉五先生認為産後血栓性靜脈炎,是由于寒濕阻絡,惡露不下,毒邪逆竄經脈,氣血壅滞,堵塞血脈,郁久化熱而緻。濕毒熱邪瘀阻脈道,則見發熱肢腫、疼痛難忍。脈道被瘀血所阻,此種瘀血均屬死血,非一般活血藥所能散。所以,劉奉五先生以抵當湯為主,根據本病的特點加味組成本方。抵當湯中是以水蛭、虻蟲為主要藥。水蛭鹹苦平,虻蟲又稱土鼈蟲,苦微寒,兩者均入血分,化瘀血,蝕死血。桃仁活血化瘀;大黃苦寒入血分,化瘀血,清解血分毒熱;赤芍、丹皮清熱涼血,活血破血。由于本病系因濕毒熱邪瘀阻血脈所緻,多見高熱、患肢疼痛,故加用生石膏、連翹、栀子、黃芩清熱解毒而散結;金銀藤不但能清熱解毒,尚有通血脈活絡的作用。另外僅用一味性平的延胡索行氣活血止痛。完全針對産後急性栓塞性靜脈炎的病理實質,既清熱解毒,又活血通脈,且以清為主。隻清不通則熱毒不能解,隻通不清,與熱毒交阻的瘀血不能行,所以邊清邊通。使之濕毒熱邪得以清解,瘀血死血得以活散。方中活血化瘀之劑,藥雖不多但藥力峻猛,又因慮其毒邪擴散蔓延,所以僅用一味行氣止痛之劑,稍事通氣以助血行即可。

11.清熱除痹湯

金銀藤30克,威靈仙9克,青風藤、海風藤、絡石藤各15克,防己9克,桑枝30克,追地風9克。

學習和使用體會

功用清熱散濕,疏風活絡。主治産後身疼、關節紅腫灼痛等症。産後由于氣血兩虛,營衛失和,衛外抗邪能力降低,往往容易感受風寒。故産後關節疼痛及全身疼痛等甚為多見。一般常用補氣養血,溫散風寒之法治療,用藥亦多辛溫。用此方法治療血虛風寒濕痹證确有效果,但用于風濕熱痹則療效不佳。劉奉五先生從臨床實踐中體會到素體濕盛感受風寒,極易化熱而與體内濕邪結合,表現為濕熱阻絡,流注關節而為熱痹。若用辛燥之品反而助熱,過用補益之劑,更易戀邪。而隻能用清熱除濕、疏風活絡藥物方能見效。本方主要由清熱祛濕與疏風活絡兩大類藥物所組成。方中金銀藤、防己、桑枝清熱除濕、祛風,威靈仙、青風藤、海風藤、絡石藤、追地風散風活絡、除濕,使清熱除濕、散風活絡而不傷正乃本方之特點。清熱除濕藥中,金銀藤辛涼散熱,又能清經絡血脈中之熱邪。散風活絡除濕藥中,威靈仙為祛風之要藥,其性好走,能通十二經,辛能散邪,故主諸風,鹹能洩水,故主諸濕。此二藥清熱除濕散風力着,為本方之主藥。用青風藤、海風藤、絡石藤加強散風活絡作用。防己苦辛寒走經絡骨節間,能消骨節間之水腫。

産後多虛是一般規律,産後痹證中虛證也居多。但是對于素體濕盛而又感受風寒,風寒濕邪蘊郁化熱,即可由寒痹轉化為熱痹。所以治療的大法要随之而改變,否則反而戀邪助熱使病情加重。當寒濕化熱後,主要表現為身痛或身熱,關節紅、腫、灼、痛,活動不利,煩悶,口幹渴,脈滑,舌苔黃。在此階段邪實即上升為主要矛盾,而正虛為次要矛盾。劉奉五先生是在補虛祛寒失敗的教訓中,擺脫了“産後宜補”的常規,逐步摸索出這一方藥。主要适應于産後熱痹。所以治療時應以祛邪為主,邪去則正氣自複。用藥雖然平淡,但是直中濕熱邪實之的,實有“輕可去實”之妙。藥後若濕熱已解,尚應根據産婦體質情況加以調理。

12.清熱解毒湯

連翹、金銀花、蒲公英、紫花地丁各15克,黃芩9克,瞿麥、萹蓄各12克,車前子、丹皮各9克,赤芍6克,地骨皮9克,冬瓜子30克。

學習和使用體會

功用清熱解毒,利濕活血,消腫止痛。主治急性盆腔炎屬于濕毒熱型者。由于毒熱壅盛,除局部紅、腫、熱、痛外,還會出現高燒、口幹、尿赤、便結等全身熱病病象。又因有濕熱下注,故可見有尿頻;濕熱上蒸,則精神倦怠、嗜睡。且以高燒、下腹劇痛、拒按為主症。劉奉五先生認為急性盆腔炎屬于中醫内癰範圍。治療的原則仍是“以消為貴”。并抓住毒熱壅盛、濕熱下注、氣血瘀滞的特點,集中藥力以清熱解毒為主,佐以利濕、涼血、活血。方中連翹苦微寒,清熱解毒,消癰散結;金銀花辛苦寒,清熱解毒,消癰腫;紫花地丁苦辛寒,清熱解毒,消癰腫,善于治疔毒;黃芩苦寒,清熱燥濕;地骨皮甘寒,清熱涼血退熱以去氣分之熱。地骨皮一般習慣用于陰虛發熱,但是在劉奉五先生學醫階段曾看到他的老師治療小兒食滞發熱時,善用地骨皮,後來,通過再實踐,體會到,此藥不但可用于陰虛發熱,而且也可用于一般實證發熱。不但能起到“熱者寒之”的作用,而且又能保護陰津。若用于陰虛發熱應與青蒿配伍,用于實熱不必與其相配。瞿麥、萹蓄、車前子清熱利濕;冬瓜子滲濕排膿,消腫止痛;佐以赤芍、丹皮清熱涼血,活血化瘀。全方重在清熱解毒兼能利濕,活血化瘀而又止痛。

13.解毒内消湯

連翹、金銀花、蒲公英、敗醬草、冬瓜子各30克,赤芍、丹皮各6克,大黃3克,赤小豆9克,甘草6克,土貝母、犀黃丸各6克(分2次吞服)。

學習和使用體會

功用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主治盆腔膿腫屬于熱毒壅聚者。盆腔膿腫系因熱毒内蘊,腐肉蒸血而成膿。因膿腫部位深在,屬于内癰範圍。故本方重用連翹、蒲公英、金銀花、敗醬草清熱解毒消癰;丹皮、赤芍清熱涼血活血;大黃活血破瘀而又清熱解毒,三者均能除敗血生新血,消腫排膿;冬瓜子、赤小豆入血分,清熱消腫排膿;甘草、土貝母清熱解毒消腫,另外配合犀黃丸以加強活血消腫清熱止痛之效。本方的特點是清熱解毒藥與涼血藥合并組成。且以清熱解毒為主,涼血活血為輔。清熱解毒是針對毒熱熾盛;涼血活血是針對氣血壅滞。所以清解與活血并用最為相宜。但是必須在清熱解毒的基礎上涼血活血,而活血藥不能用辛溫助熱的當歸、川芎、桃仁、紅花等,若使用辛溫活血藥則能使毒熱蔓延擴散。所以需用丹皮、赤芍等偏于苦寒的涼血活血藥。用量又不宜過大,過大也可以使毒熱擴散,這是劉奉五先生的臨床體會。另外使用犀黃丸的意義是取其清熱解毒,活血止痛。其中乳香、沒藥雖然也是活血藥,但是乳香、沒藥入經竄絡,走氣分通瘀血,行血中之氣最速,活血而不助熱,沒有使毒熱蔓延擴散之弊;麝香走竄力更強,能走氣分行全身之經。其中又有牛黃大寒清熱。清中有通,通中有清,可謂之治療陽證癰瘍的要藥,配合本方最為适宜。

14.清熱利濕湯

瞿麥、萹蓄各12克,木通3克,車前子9克,滑石12克,延胡索9克,連翹、蒲公英各15克。

學習和使用體會

功用清熱利濕,行氣活血,化瘀止痛。主治慢性盆腔炎屬于濕熱下注者。慢性盆腔炎從中醫辨證,有寒、熱兩型。本方适用于濕熱下注,氣血郁結者。臨床主要表現為腰痛、腹痛拒按,伴有低熱,帶下黃稠,有時尿頻。劉奉五先生在臨床治療中,發現使用一般淡滲藥物效果不佳,很早就開始試用八正散治療,收到一定的效果。但是由于慢性盆腔炎患者,病情緩慢,病程較長,非短期内可以奏效。而八正散中之大黃苦寒瀉下,久用終非所宜;栀子雖可清熱,但對于内蘊熱毒之病症,其效不如連翹、蒲公英;燈心味淡,清熱效果也不佳。因此經過一階段摸索,遂将八正散中之大黃、栀子、燈心去掉、僅保留原方中之瞿麥、萹蓄、木通、車前子、滑石,既能清導濕熱下行,又能活血化瘀是為本方之主藥。佐以連翹、蒲公英清熱解毒散結。本方經過臨床觀察,不僅适用于濕熱型之盆腔炎,而且也适用于婦科一切濕熱下注兼有熱毒等病證。

15.暖宮定痛湯

橘核、荔枝核、小茴香、胡蘆巴、延胡索、五靈脂、川楝子、制香附、烏藥各9克。

學習和使用體會

功用疏散寒濕,溫暖胞宮,行氣活血,化瘀止痛。治慢性盆腔炎屬于下焦寒濕,氣血凝結者,或用于宮冷不孕等。盆腔炎以濕熱下注及下焦寒濕兩型較為多見。本方是治療寒濕型盆腔炎的經驗方藥。症見腰痛、少腹發涼,隐隐作痛,白帶清稀,畏寒喜暖。劉奉五先生鑒于此類盆腔炎患者的疼痛部位與寒滞肝脈的寒疝頗為相似。凡屬治療寒疝的方藥也适用于寒濕型盆腔炎的患者。慢性盆腔炎發病比較緩慢,治療寒疝方藥中的熱藥、補藥(如肉桂、蒼術、厚樸等)不宜久服。在這種情況下,劉奉五先生根據辨病與辨證相結合的觀點,認為此類患者系因寒濕久蘊下焦、氣血凝滞,故以橘核丸為借鑒,摸索出溫經散寒、行氣活血、化瘀定痛的經驗方藥。其中橘核、荔枝核、小茴香、胡蘆巴溫經散寒以除下焦寒濕;制香附、川楝子、烏藥、延胡索、五靈脂行氣活血,化瘀定痛。本方溫經散寒,溫而不燥是其特點。橘核辛苦溫,入肝經,行肝經之結氣,治寒疝及少腹兩側之腫痛;荔枝核辛溫入肝經,行少腹兩側(包括男子睾丸、女予輸卵管及卵巢)之氣結而定痛,為肝經的血分藥,行血中之寒氣,為治療寒疝及睾丸腫痛之要藥;佐以胡蘆巴、小茴香暖下焦祛寒濕,加強溫經散寒、行氣定痛的作用;香附辛香偏溫,生用走胸脅,制後行少腹,旁徹腰膝,入氣分,行氣中之血,故能活血;延胡索苦平入血分,活血化瘀,行血中之氣。二藥相伍,一入氣分,一入血分,行氣活血,化瘀止痛,相輔相成。配合川楝子、五靈脂、烏藥以加強行氣活血的作用。對于烏藥一藥,劉奉五先生體會其性辛散溫通,既能散寒活血,理氣止痛,又能排洩停聚之水濕,對于寒濕所引起的白帶,又有通因通用之用,使白帶有出路,濕去而帶止。

16.疏氣定痛湯

制香附、川楝子、延胡索、五靈脂各9克,沒藥3克,枳殼、木香各4.5克,當歸、烏藥各9克。

學習和使用體會

功用行氣活血,化瘀止痛。主治慢性盆腔炎、腰腹疼痛,屬于氣滞血瘀者。本方适用于慢性盆腔炎(氣滞血瘀型)所引起的腰腹疼痛。或遇有寒熱難以分辨而又以腰腹疼痛為主症之本病患者。若按寒濕治療而過用辛溫之品,不合病機;若按濕熱論治,過用苦寒燥濕之品,反而使氣血凝滞不得暢通。劉奉五先生抓住其主症,以藥性平穩、不寒不熱的藥物組方,以行氣、活血、疏通為主。藥量雖然不大而藥力集中。使之氣滞得通,血瘀得散,氣血通暢,疼痛自解。方中制香附、川楝子、延胡索、五靈脂、沒藥、烏藥行氣、活血、止痛;枳殼、木香理氣;當歸養血。全方共奏行氣活血,化瘀止痛之效。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