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一個家庭教育爸爸缺失的故事,不禁感同身受: 當爸爸下班回到家後,等候已久的兒子小心翼翼地問:“爸爸,我可以問你一個問題嗎?” 因為公司裡的一些事情,爸爸雖然心情有些不好,但還是表示可以。得到默許之後,兒子便問:“爸爸,你一小時可以賺多少錢?” 爸爸沒想到兒子會問這樣的問題,就有些生氣地說:“小孩子問那麼多幹什麼,這與你無關!” 看到爸爸生氣後,兒子委屈地哭了,隻好回到自己的房間裡關上門。當兒子離開之後,他突然覺得不應該把自己的壞情緒傳遞給兒子。
于是就來到兒子的房間,告訴兒子每個小時自己能賺30元,他剛說完後,兒子便問他要5元,他沒多想就給了。 這個時候兒子興奮地說:“爸爸,我現在有30元錢了,能買你一個小時嗎?”當兒子說完這位父親潸然淚下。 突然發現,我和這位爸爸特别像,平時忙于事業,完全忽略了孩子的成長。 兒子身體矮小,性格比較内向,特别膽小,社交能力特别低,明明已經10歲了,所表現出來的行為卻像六七歲的孩子。 在學校裡有人欺負他,回家也不說,要不是一個偶然的機會,我都不知道。他似乎特别讨厭和同學們相處,所有的人在他面前好像都是透明的。
剛開始,我不知道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結果,後來終于明白了,主要的原因就是缺乏耐心,缺少對他的陪伴與關注。 看到兒子這副模樣,我開始加大了對他的關注,因為我知道孩子的成長是不可逆的,錯過了,就再也無法挽回了。 心理學家弗洛姆曾說: “父親是教育孩子、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的人。” 實際上真是的是這樣,這世上沒有一個爸爸不希望孩子有一個廣闊的天地,有一個光輝燦爛的人生,但希望是一回事,做到則是另一回事。
01
爸爸的缺席
是孩子一輩子的痛
曾有記者問著名兒童心理專家陳忻博士怎麼看待爸爸在孩子成長中有重要作用?
陳忻表示爸爸在孩子的成長中特别重要,這是衆所周知的。如果在一個家庭中,爸爸總是做甩手掌櫃,那麼可能會給孩子帶來一輩子的痛。
家庭教育中,爸爸并不是旁觀者,而是參與者。孩子不是妻子一個人的孩子而是共同的孩子。
曾在網上看過這樣一個故事:
小女孩的爸爸和媽媽分居兩地,爸爸在北京工作,媽媽在濟南老家工作,因為工作的原因爸爸很少有時間回濟南。
有次,小女孩和爸爸視頻,她對爸爸說:爸爸,你在北京上班,很少有時間回來,可是你知道我有多想你嗎?你可不可以回來上班,這樣我們就能一直在一起了。”
小女孩說完後,用渴望的眼神看着爸爸,但爸爸去卻說:
“你在家裡要乖,要聽媽媽的話,等爸爸賺夠了錢,就回家,到那時我天天陪着你,我們再也不分開了。”
聽到爸爸這麼說,小女孩差點哭了出來,盡管特别想哭,她還是緊緊咬着自己的嘴唇,卻倔強着不肯讓眼淚掉下來。
在親子關系中,作為爸爸一定要讓孩子知道自己愛她,當然這種愛不是甜言蜜語,也不是給你一些好處,而是在潛移默化中給予對方一些積極的影響。
如果孩子一旦缺少了爸爸的愛,他們往往會在感情中尋求一種依賴,甚至會用盡自己的一生。
心理學家格爾迪說:
“父親是一種獨特的存在,對培養孩子有一種特别的力量。”
事實上真是這樣,爸爸确實會對孩子造成巨大的影響,甚至會決定他的未來。很多爸爸都覺得事業成功才是最大的成功,殊不知真正的成功是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02
父親的陪伴
是孩子最好的滋養品
說到優秀的家庭教育者,就不得不提蔡笑晚,他一生事業上雖然沒有很大的成就,卻培養出六個優秀的子女,五個博士一個碩士,他個人因教子有方聞名全國。
在家庭教育中,他覺得爸爸對孩子的陪伴非常重要,他曾說:
“我認為天底下所有孩子的智力,如果不是先天存在什麼疾病,都不會相差很大,關鍵就看早期教育的開發。絕大多數兒童幾乎可以挖出巨大潛能成為'超常’兒童,智力超常實際上都是早期良好教育的結果!”
在他的育兒經裡一直強調爸爸的陪伴對孩子的影響,在他看來一個孩子是否有出息,與他的志向有關系,而孩子的志向直接受到爸爸的影響。 蔡笑晚的家庭并不富裕,他的事業也不好,但這并沒有改變他陪伴孩子的行動,他不會把自己的負面情緒傳遞給孩子,即便家庭再困難,他也會咬牙堅持。 通過媒體,我們得知,在他居住的房間裡沒有像樣的家具,孩子們的衣服也要一個接着一個的輪着穿。 即便這麼苦,他依然創造了家庭教育的奇迹,把爸爸的屬性诠釋地淋漓盡緻。由此可見,在家庭教育中,爸爸的陪伴真的太重要了。
有心理學家研究發現:“
“缺少父愛的孩子情感障礙十分突出,他們特别容易抑郁、任性、多動、依賴、自尊心低、自制力弱、攻擊性強。”
可能每位爸爸都很忙,但即便再忙也請拿出時間陪伴孩子,隻有這樣孩子才有時間去看到父親這樣一個鮮活的榜樣,從中學習那些真正重要的品質,給自己的人生打下堅實的基礎。
03
一個好爸爸勝過100個校長
《2020年中國教育現狀調查報告》中曾這樣描述:父親的角色,對孩子的學習、性格、情感、品質、體質等方面都有不可替代的影響。
越來越多的事實證明,在家庭教育中,父親的陪伴能對孩子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這種作用主要體現在這四個方面。
爸爸的陪伴,會讓孩子有好體魄
因為性别的不同,在通常情況下,父親會以運動的方式陪伴孩子,而母親則喜歡安靜的帶孩子,安靜很難讓孩子的身體得到鍛煉,隻有運動才會激發孩子身體健康的發育。
比如,因為妻子騎着電動車去送孩子上學,導緻孩子得不到鍛煉,身體比較虛弱。現在,我步行陪孩子上學,雖然一開始他有些吃力,但很快就适應了,身體也比以前強壯多了。
爸爸的陪伴,讓孩子更有主見
現在很多家庭裡,爸爸都是家庭的決策者,爸爸的言行舉止會影響着孩子,時間久了,孩子會在爸爸的影響下成為一個有主見的人,遇到事情能快速做出正确的決定。
以前,兒子放學總是想玩,寫作業都得催促,而且做得一團糟,而我則喜歡把手頭的事情做好再休息。在我的影響下,他知道了應該先做什麼後做什麼,特别有主見。
爸爸的陪伴,讓孩子更加勇敢
在家庭中,媽媽一般是溫柔的,而爸爸是男子漢,他們的粗犷式教育會讓孩子變得勇敢,與人交往也不會膽怯。
研究表明,爸爸的陪伴能極好地調動孩子與人交往的積極性,他們會覺得有很強大的力量支撐着自己,從而在人際交往中不會害怕,時間久了,孩子會變得積極樂觀,有好人緣。
爸爸的陪伴,讓孩子的思維能力更加全面
孩子是夫妻共同的,不是單個人的。為人父母不能把孩子直接推給媽媽,因為媽媽隻能幫助孩子形成了一個思維半圓,而爸爸則能形成另外一個思維半圓,隻有兩種思維合二為一,才能成為一個完整的圓。
比如說看同一幅畫,父母的角度不用,所诠釋的道理自然也就不同,隻有父母共同參與,孩子才能學會多角度看問題,思維更加全面。
弗洛姆在《愛的藝術》裡寫道:
”媽媽代表大自然、大地與海洋,是我們的故鄉;爸爸則代表思想的世界:法律、秩序和紀律。”
每一個優秀的孩子,背後都少不了家庭的奮力托舉,既不能缺了媽媽的參與,也不能缺了爸爸的陪伴,唯有如此,孩子才會赢在人生的起跑線上!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