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理論壽命1000歲,秦始皇苦苦追求的長壽,科學家稱可通過這些方法實現!
地球的曆程已走過45億年,而擁有高級智慧的人類壽命,卻不過是在100歲以下或100歲以上的區間浮動。
從古以來,帝王将相常常感慨于自己生命的短暫,百姓也隻好把希望寄托于“死生有命,富貴在天”。
現代社會随着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在追求高規格生活質量的同時,對壽命延展的期望明顯勝過物質匮乏的年代。有科學家提出,人類的理論壽命是1000歲,通過多少個方法才有希望達到呢?
壽命極限知多少?要探尋人類壽命極限的多少,科學的嚴謹務必從源頭的定義開始。人類歸屬于哺乳動物的一種,就不妨走進哺乳動物的世界,一窺哺乳動物的生命周期。
科學表明,在地球上匍匐而行的哺乳動物,它們的壽命算起來将超越生長期的5-7倍。以此作為推斷人類壽命極限的依據,我們在突破100歲後最多可再活50-70年。這是第一種探尋人類壽命極限的方法。
若按照哺乳動物性成熟所需要的時長來衡量,絕大多數哺乳動物的壽命将超越性成熟期的8-10倍,而人類相對應的性成熟期位于14-15歲,以此作為推斷人類壽命極限的依據,我們在突破100歲後最多可再活40-50年。這是第二種探尋人類壽命極限的方法。
細胞是組成人體結構的微小分子,但卻為人體機能的增長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一旦細胞出現損傷、病變、衰敗或死亡,将使人體的免疫力和抵抗力遭受重創。
因此,細胞是人體最重要的零件,正是它們的存在促成内外組織和器官的形成。人類壽命的解碼也同樣藏于細胞一呼一吸的代謝之中。不過,細胞分裂的次數以目前的趨勢看仍有其局限性。
如何突破這種局限性?這就過渡到第三種也是非常關鍵的一種探尋人類壽命極限的途徑。準确的科學叫法又稱之為哈維裡克邊界。用通俗的話來講,細胞分裂直接決定人類壽命的短長。
細胞的日常運作圍繞着分裂和更新。随着人類年齡的增長,細胞分裂也逐漸轉向延遲、滞緩,并最終按下停止鍵。如果某一天,細胞無力再推動分裂運動的進行,便意味着人體已将近油盡燈枯的死亡期。
科學發現,縱觀人類的一生,細胞在體内分裂的次數不超過50次,而每次分裂之後需要的更新期一般為2.5年。也就是說,125歲是人類現行可以挑戰的最高壽命。
從當前現實社會所能得到的最高壽命進行反向推理,依次排除掉第一種和第二種測算方法,第三種測算方法最傾向科學的論調,在現代史壽命記錄上,法國老太太珍妮·卡爾曼特榮登榜首,以122歲的高齡于1997年赫然長逝。
千歲夢想始于足下對人類極限壽命的探讨,還有其它的判斷嗎?時間回溯到2015年,一位名叫奧布裡·德·格雷從事生物老年學研究的英國專家,由此大膽提出一個從未涉及過的設想,即人類的極限壽命甚至是1000歲之久。
這個設想聽上去完全不可思議,是否有些想入非非了?先别着急粗暴下結論。
奧布裡·德·格雷的設想并未脫離現行醫療水平而空泛想象。基因技術和細胞修複人類可以更改人類的壽命史。所以,為全體人類增壽的因素——端粒,應當更多地被科學界了解和掌握。
端粒存于人體的先天設計是有原因的,作為一種和基因蛋白質相關的複合體,它的位置處于染色體的末端,其目的是鞏固基因不因細胞分裂而滑落出去。
當然,細胞分裂的運動會影響端粒的長短,即細胞每分裂過一次,端粒無一例外會縮短,直至細胞不能再産生一下次分裂為止。
科學有辦法再次激活端粒的生機嗎?将端粒恢複到嬰兒期的活力,這并不是漫無邊際的空想,科學家業已實現了這個看似不可能的目标。
但新的問題又開始走進科學家的視野,端粒重新進入到原始的循環往複後,卻并未給人的壽命增添多少延長的資本。這讓科學家再度陷入了沉思,是否還有其它層面鎖控人類的壽命?
據英國生物老年學專家奧布裡·德·格雷的說法,延長生命的關鍵在于延長替換周期。其實,細胞的複制過程并非一帆風順,頻出差錯在所難免。
如果通過醫學手段進行人工幹預,比如研制出專門對付壞死細胞的一種修複液,使它們無論在分裂和複制過程中,都能享有完好無損的健康狀态,從而減少細胞質量不必要的消耗。那麼,繼續延長細胞複制周期的理想,便大有可為。
隻要科研攻關能夠破除人類細胞更新的常規期限,即以倍數的增長為單位來進行實驗,并從由少到多的梯度次序中獲取不同的經驗和教訓。人類的壽命在得到細胞更久複制周期的條件下,就可以一步步跨越新的裡程和台階。
結語醫學一次又一次迎來革命的轉機,這是颠撲不破的真理。人類對身體的無限好奇和觀察,為醫療的發展提供了源源不竭的精神支持和智力支持。尋找高壽這一把神秘的鑰匙,哪怕花費幾代人甚至十幾代人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