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周末雜談|我終于讀完了一遍傷寒論

學中醫的人無人不知仲景,也無人不知傷寒論。

學中醫的路上,醫聖仲景的傷寒論是肯定無法繞過的,在學校學習時,講授中醫的老師說要讀,臨床實習時,帶習老師們說要讀,以後去翻閱名醫大家的醫論經驗,發現大家們也都對傷寒推崇備至。

第一次接觸傷寒論是在大學的課堂上,還記得以前學習時,曾有要把這本書背下來的沖動(也确有同學這麼做),然而每每打開都昏昏欲睡,文辭晦澀難懂,背了一學期也隻算熟讀了幾十個條文。多年過去才發現,自己竟沒有對這部經典從頭到尾,認真的讀過一遍,實在慚愧。

所以,今年年初的時候給自己定下一個小目标,就是希望今年要把傷寒和金匮完整的看一遍,接近年底,這個目标也終于如願的實現,但是當我認真讀完之後才越發發現其獨特之處。

對于仲景或者經方沒有人陌生,從學醫以來,各種研究文章和經驗閱讀不少,從雜志、報刊到現在朋友圈的文章,總能學習個一招半式,比如有表證當先解表不可攻裡,失血、少津液者不可汗,大汗大渴脈洪大試試白虎湯,肺炎考慮用一下麻杏石甘湯,腸癰考慮考慮大黃牡丹湯,子宮肌瘤來試一試桂枝茯苓丸等等……

但是以上總總卻總是感覺有的有效有的沒有啥作用,有時候覺得後世醫家的經驗倒是比這些經典好用許多。但當自己耐着性子去讀完一遍傷寒論之後,才發現自己認識的淺薄。

尤其是看到其中對疾病的描述,和客觀的對表裡寒熱虛實的表述,讓我想起了以前學習的中醫診斷學、中藥學和方劑學,有相似,也有不同,所以才有人學中醫學的是是而非,總愛自圓其說卻不得其要旨,有人說漢唐以後的中醫已經變了模樣,确實是有道理的。

這讓我想起了宋代蘇轼的那首《琴詩》

若言琴上有琴聲,

放在匣中何不鳴?

若言聲在指頭上,

何不于君指上聽?

經方的魅力恐怕在在于其渾然天成的理法方藥之美,若是單獨拆開來看這本書,估計隻能撿取一些隻鱗片羽吧。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