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陰陽的含義,十分廣泛大而天地,小而人體,萬事萬物,皆俱陰陽由

陰陽的含義,十分廣泛。大而天地,小而人體,萬事萬物,皆俱陰陽。由陰陽的運動變化,推動著萬事萬物的發展變化。《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指出:“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可見,陰陽是自然界的根本規律,是一切生物生長變化的根源。 人的生長壯老死的整個生命過程,也就是陰與陽不斷運動變化的結果。 人體陰陽又必須與自然界陰陽相應,才能保持其協調的運動變化。因此,協調人體陰陽和協調人體界與自然陰陽是攝生防老的重要法則。
一.協調人體陰陽總的來說,人體各種生命活動屬陽,人體髒腑組織器官等形體屬陰。陽化氣,陰成形。陽主生,陰主長。人體陰陽必須協調,才能保證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如《證治心傳》 指出:“蓋 人身本陰陽二氣化成,二氣平調, 人無疾病, 二氣一有偏勝則疾患生矣'。 陽氣能促進體内精微氣血的生成,從而滋養髒腑形體,而 陰精又不斷地供給陽氣活動的需要,為陽氣的物質基礎。人體 陽氣與陰精互根互用,二者協調,則為生理。若 陽氣與陰精,一方偏勝,必緻另一方偏衰,二者失調,則為病理。因此協調陰陽是養生治病的總原則。《素問.生氣通天論》講:“ 凡陰陽之要,陽密乃固。兩者不和,若春無秋,若冬無夏。因而和之,是為聖度。故 陽強不能密, 陰氣乃絕; 陰平陽密,精神乃治; 陰陽離決,精氣乃絕'。 人至老年,陰精陽氣一般出現生理性的衰減,再加之疾病,故陰陽的偏盛偏衰尤宜注意調整。
1.扶陽抑陰人在青壯年時期, 陽氣旺盛,生命力強,故身強力壯,生氣蓬勃。但至40 歲以後,陽氣逐漸衰減,故出現體重,活動不靈,陽痿,九竅不通利等變化。如《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 年四十而陰氣自半也,起居衰矣; 年五十,體重,耳目不聰明矣; 年六十,陰痿,氣大衰,九竅不利,下虛上實,涕泣俱出矣”。人年 40以後,陰陽都處于衰減狀态,但以陽衰為主, 陽衰則不能化陰、生陰,陰精不足不能供給陽氣的需要, 則陽氣更衰; 陽衰還能導緻濁陰的偏盛,濁陰非指精血,而是體内代謝廢物如痰飲、水濕、糟粕; 陽虛不溫而生寒。故一般講, 老年宜扶助陽氣, 抑制濁陰。是防衰延年大法則。《景嶽全書傳忠錄.陽不足再辨》指出:“生長壯老已,而年有不同也,然則自幼至老,凡在生者,無非生氣為之主,而一生.之生氣何?莫非陽氣為之主,而但有初、中....強則壽, 陽衰則夭”。《類經圖翼.大寶論》又說:“凡通體之溫者,陽氣也;五官五藏之神明不測者,陽氣也。及其既死,則身冷如冰,靈覺盡滅”。又說:“ 夫陽主生,陰主殺,凡陽氣不充則生意不廣...故陽唯畏其衰,陰唯畏其盛。非陰能自盛也,陽衰則陰盛矣”。...由言之天之大寶,隻此一丸紅日,人之大寶,隻此一息真陽”。
若論 扶陽的方法,則廣而多,無外乎 防止傷陽和 溫養陽氣兩方面。 寒冷濕邪,易傷陽氣, 苦寒藥食過多,易傷陽氣, 勞倦過度,易傷陽氣,等等因素,在日常生活中,需謹慎注意,保護陽氣不受傷害。溫養陽氣方法亦多,老年出現寒涼等 陽氣不足時,常服溫陽之藥食,如羊、狗之肉,人參、鹿茸之藥,但須注意适度,不宜服食過多、過久,以免陽氣太盛傷陰。亦可采取 針灸方法壯陽氣。如用艾葉常灸關元穴對陽不足之人大有益處。 若外濕入侵或脾虛生内濕,覺身體沉重疼痛,口淡不欲食,苔膩,為濕邪圍阻陽氣之征,久之,濕傷阻氣,緻陽氣虛弱, 可 祛濕化濕,以通陽氣,濕邪去,則陽氣通而不緻虛。 常用 薏仁、茯苓、淮山之品,煮粥自養。
2.交通水火腎在五行屬水, 心在五行屬火; 腎水上升以養心火,防心火偏亢, 心火下降,以溫腎水,防腎水過寒。 心腎水火升降互養,稱為水火既濟,心腎相交。如《傅青主女科》說:“ 腎無心之火則水寒,心無腎之水則火熾。心必得腎水滋潤,腎必得心火以溫暖”。《格緻餘論》亦指出:“人之有生,心為之火,居上;腎為之水,居下;水能升而火能降,一升一降,無有窮已,故生意存焉”。若 腎水虧虛,不能上升以濟心火, 則出現口苦口幹,“舌糜爛,心悸;健忘,
失眠,腰膝酸軟,遺精等心腎不交,水火不濟的病理。若 心陽不足,不能下降溫暖腎水,則水寒,可見水腫,小便不利心悸等症。老年期,心腎不交,水火不濟的病理現象較為多見,治宣交通心腎,如《傷寒論》 黃連阿膠雞子黃湯 治水虧火旺之證; 苓桂術甘湯 , 桂枝加桂湯 治火衰水盛證。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