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一提中國傳統的路神,大家肯定會首先想起五路财神,的确五路财神也稱為'路頭神',但五路神現在已經專職去給大家恭喜發财了,已經不再是人們出行開車的保護神了。
中國其實一直有真正專職保護出行開車安全的保護神,不但時間悠久,來曆更是正統正宗,一位是上古大神的兒子,一位更可謂是炎黃子孫的祖先!中國春秋時期,人們出行前祭祀路神,以求行路坐車平安是稱作“祖” 或'祖道,而祭祀的路神稱為行神、道神,因為上古時期,中國古人将道路叫做行。
更遠在周朝時,不但君王,就是諸侯等都要祭祀行神。在祭祀的這些神中,都包括行神,由此可以看出古人對行神的重視。
并規定:天子祭五祀,國立五祀,大夫立三祀,适士立二祀。
從商周以後,人們每次出行幾乎都要祭祀路神,已經成為一種習俗,而這個路神,就是上古的行神,是行路行車的保護神。
剛開始的時候,這還隻是一個抽象的神祗,并沒有具體的神形,這自然不能讓民間的老百姓滿意,從漢代開始,就開始流傳路神與遠古神話中的大神有密切的聯系。
漢代《風俗通義.祀典第八》就有了這樣的說法:
上古神話中有水神共工,共工的名頭相比都知道,就是那位怒觸不周山,導緻天崩地陷,天上出了個大洞,害得女娲娘娘煉七彩石補天,好忙活了一陣的共工。
你别看這位神好像有點反面人物的意思,但他在中國上古神話中的身份覺得不低,首先他是炎帝的後裔,而且怒觸不周山是與颛顼争奪天帝造成的。
傳說共工有三個兒子,一個兒子死在冬至日,死後變成厲鬼,一個兒子叫後土則是幽冥世界的統治者。
還有一個名叫修的兒子與衆不同,秉性恬淡,沒有别的嗜好,隻是喜歡漫遊各地,觀覽名山勝水,隻要是車、 船或步行能達到的地方,都有他的遊蹤。
他死了以後,人們就奉他為路神。修就這樣與其父兄樣都做了神,這沒辦法人家的老爸厲害,這可以稱為神二代吧。
到了唐代,不知是不是覺得這路神還不夠分量,民間就開始傳說路神是中華人文始祖黃帝家族的。
《雲笈七簽》這樣說,黃帝的正妃嫘祖也稱西陵氏,她随黃帝周遊天下,死在路上,所以,黃帝祭祀她為路神,召次妃嫫母在道上監護,所以嫫母成了逐疫驅鬼的開路神、先導神方相氏。
《青山彭氏敦睦譜·宗系》:“黃帝生二十五子,依序為:娶西陵氏(嫘祖),生昌意、玄嚣、酉、祁、馮夷、滕等六子;......娶鬼方氏(嫫母),生蒼林、青陽、儇、詹人、依、禺、累祖、白民等八子。一女曰女華。”
但是,嫘祖人們一直奉她為蠶神,因為她是最早教人養蠶的,這功績對人類的貢獻更巨大,'先蠶娘娘'的印象更深,所以作為路神就不太有名了。
現代人買了私家車後,都喜歡在車上挂點或放件吉祥物件,期盼行路開車一路順利,一路平安,買了新車還在車上貼上一些祈福保平安的車貼。
其實這種習俗可以說是從古代流傳而來,古人每逢出門不但一定要先祭路神,人們在出門時,還在車上張貼路神紙馬,以此期盼路神時時刻刻保佑安全。現在雲南、河北有保留下來的路神紙馬,就是古人祭祀路神的遺物。
這充分真的是處處體現了中國曆史的悠久,中華文明是唯一延綿不斷的文明,中國人真的應該驕傲自豪。
也希望更多人去了解中國傳統文化,汽車上挂挂件既是一種祝福和美好寄托,也是中國古代與現代傳統文化傳承的方式。
當然,無論有什麼神保佑,開車行路還要首先自己注意行車安全,更是要記住“喝酒不開車,開車不喝酒”。
至于說五路神,現在更多承擔了财神的責任,不過關于财神也有許多故事和講究,既然是一種美好寓意,最好也要弄明白。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