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母嬰育兒 > 正文

你的情緒,先消耗你,再逼瘋孩子

學員提問


錢利老師好! 我7歲和4歲的女兒經常打架,小女兒火爆脾氣,經常哭鬧。 我沒有能力介入孩子們的情緒,經常陷入無力的狀态。她各種鬧騰讓我抱,我很憤怒,就打她,說她都是自找的。 請問老師,在與孩子的互動中,我要怎麼控制自己的情緒呢?

導師答疑


當我們沒有辦法為自己的情緒負責時,全家所有人的情緒是有可能相互引爆的。
本來孩子的情緒可能隻有八分,如果媽媽能夠穩定地接住,給予安慰,或者涵容住孩子的情緒,就像一個大容器一樣,來什麼都能接住,那可能下面的事都不會發生了。
但問題是,孩子的一個情緒就把媽媽的内在給撩撥起來了,那你會發現一連串的反應和行為,都是在情緒中的互動,帶來的是彼此的傷害。
孩子狀況頻出,自己跟老公之間,老公跟孩子之間,全家都變成了一鍋粥。
媽媽情緒的穩定,是全家和諧的基礎。


如果媽媽的情緒定不住,你會發現後續所有的事情幾乎都沒有辦法去面對和處理,而且那個情緒相互疊加會不斷爆發。
那麼,怎麼辦呢? 不管外在的世界如何變動,我們要不斷回來,讓自己内在能夠更加穩定。
那麼有人問,情緒來臨的時候不掉進去、不放大、不跟随,那到底怎麼能夠做到呢?
對于完形的老學員,你會體驗到學習之前和學習之後的變化。
學習之前,當事件來臨時,可能我們有10次都掉到情緒的坑裡。 學習之後,你不會馬上100%做到立刻升起察覺。在10次中,很有可能有5-6次,你還是毫不猶豫掉進去了。
有那麼2-3次,你帶着察覺,可是來不及了,搖搖晃晃一不小心還是掉進情緒的坑裡去了。
那可能還有所剩的2-3次,你真的做到了,那你一定要對自己說:“yes,我做到了!”
我們要學會一步一步往前走。


在完形的課堂上,我們已經教了一些基本功,需要去刻意地練習。

比如靜心,它是一個需要不斷循序漸進的練習過程。 很有可能剛開始,你每天早上确實需要騰出一個特定時間來練習。 家裡外在的環境越不穩定的時候,你越需要讓自己穩定在内在的狀态裡面。
慢慢地,靜心就會變成你生命中的一種品質。 你在拖地的時候,切菜的時候,跟孩子互動的時候,都會成為你的一種狀态。

這樣的狀态不是學完後馬上就有的,這需要一個過程,而過程中需要你體驗和練習。
我常常開玩笑的是,我特别想擁有一個魔仙棒,給每一個人bling-bling一點,所有的能力我們就有了。 但這隻是一個幻想,一顆妄心。
而事實上,我們需要什麼呢?需要一點一滴去積累,一點一滴去練習。
所以,當所有事情來臨時,請記得,不在情緒中去溝通和處理事件。
首先,給自己的情緒一個空間,你要為自己的情緒負起責任來。
當你從情緒的陷阱裡面出來,來到正常狀态時,對發生的事情要進行适當的複盤和回應:
這件事情已經過去了,你如何能夠從冷戰中出來? 可不可以有一個健康的互動,嘗試開始去溝通? 在那個事件中,自己的感受是什麼? 也請他說說他的感受,形成情感的循環是第一步。
當情感彼此有了循環和支持以後,你再來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期待。
此時在認知上就會形成循環,很有可能在認知上你們會達成一些共識,但也有可能你達不成共識,那怎麼辦呢?
和而不同,一點點地練習,對彼此有越來越多的理解,慢慢地發生沖突的機會就會越來越少。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