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後的劉先生喜歡健身,但近1個月來右腳跟總是疼痛,讓他十分郁悶。他聽鄰居說腳跟痛可能是長了骨刺,應當每天堅持做跺腳跟動作,就可以消掉骨刺。于是,劉先生不論在家裡還是到下樓遛彎,時不時就跺跺腳跟,但卻越跺越痛。家人勸劉先生到中醫院骨科就診,經X線片檢查,果然跟骨長有骨刺,被醫生診斷為跟痛症。經過中藥内服和熏洗治療,劉先生的跟痛症很快就緩解了,又恢複了日常散步健身。
今天由瘋癫郎中跟随郭仲華老師一起去看看
跟痛症是一種老年人常見慢性疼痛性病證。中醫認為,人到中年以後,肝血腎精漸虧,腎陽不足,緻使筋骨失養,跟墊脂肪組織發生退變,膠原水分及彈性纖維組織逐漸減少,加之足底肌肉韌帶慢性牽拉損傷,就使跟骨結節下方肌肉韌帶附着點處勞損變性,不斷鈣化和骨化,逐漸形成了骨刺。
腳跟是人體一個重要的承重支點,大約體重的50%都是由腳跟部位承受的。不少老年人都有跟骨骨刺,若日常生活多加注意便可以與骨刺“和平共處”,一般不産生疼痛症狀,也不影響正常行走。可有些人長了骨刺後,仍久站、過度行走、做跑跳運動等,就會導緻骨刺處受到擠壓刺激,引起骨刺周圍筋膜和跟墊脂肪組織出現無菌性炎性反應,筋脈受阻,瘀血水腫,刺激神經末梢,從而産生了疼痛症狀。
采用跺腳跟方法不僅治不好跟痛症,往往還會進一步加重病情。這是因為跺腳跟會使跟骨骨刺下方的跟墊脂肪及筋膜反複受力,造成跟墊脂肪組織及筋膜損傷、發炎、水腫。此外,跺腳跟産生的過度沖擊力會刺激骨刺部位,有時反倒會促使骨刺生長,加重病情。
中醫治療跟痛症以補益肝腎、養血舒筋、溫經止痛為主要原則,療效較好。内服中藥可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選用當歸雞血藤湯、健步虎潛丸、六味地黃丸等,還可配合海桐皮湯或八仙逍遙湯等外用熏洗患足。
筆者在骨科門診上,除了遇到劉先生這類用腳跟跺地治跟痛症的患者外,還遇到過不少老年人都陷入了跟痛症防治養護誤區,采用腳跟踩石頭、保健錘敲打、擀面杖推擠等辦法。
因此,在這裡特别提醒跟痛症患者,出現足跟疼痛時應及時到正規醫院骨科就診,疼痛劇烈時宜減少足部活動,可休息5~7天。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善待腳跟,不要穿底太硬的鞋子,多穿較厚的軟底鞋,不要長久站立或過度行走。健身鍛煉方式和時間要因人而異,不宜刻意追求走1~2萬步,更不能陷入越痛越走的怪圈,以防造成足跟軟組織進一步勞損。此外,還要注意保暖,以免風寒侵襲,可以每晚溫水泡腳,自我按摩腳跟阿是穴及腳底湧泉穴,可以起到疏通經絡、改善氣血運行的作用,對預防跟痛症有益。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