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我從偃師高中畢業回鄉,成了一名回鄉知青,先後擔任洛甯縣城關公社在禮大隊革委會委員,在禮大隊黨支部委員,親眼目睹了三門峽知青和洛甯縣知青的下鄉過程。由于我同這兩批知青基本上屬于同齡人,回鄉知青和下鄉知青僅一字之差,同屬到農村鍛煉的青年學子,因此對到我村的知青們格外關注,他們在鄉下生活的情景也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裡。 1969年三門峽知青蔣四光、韓立雙、郭振德、張西義、李三、楊貴賢、張榮華、雷振義、王學義等20人,乘坐兩輛解放牌汽車,由家屬陪送到在禮大隊場院下車,村革委會及在禮大隊社員熱情接待他們。當天就把他們安排在三個點上。四隊知青點安排在老土改幹部時任四隊隊長馬石成家,分配7人,生活由村革委會副主任馬照黑負責;五隊知青點安排在大隊長劉來家,分配6人,生活由劉來負責;八隊知青點安排在八隊場院,分配7人,生活由村革委會主任馬麼負責;女知青由村婦聯主任李妞知負責。各知青點,各起各的鍋竈,柴米油鹽由大隊協同知青采購。一切安排妥當,知青住了下來,家屬滿意離去。知青勞力可由大隊或所在生産隊調配,出工不計工分,由知青點統一考勤,大隊按出勤付勞資費,以供生活所需。這批知青從1971年起陸續返城安排工作,1972年底全部返城。
三門峽知青到在禮大隊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的三四年中,完全同在禮社員群衆融為一體。八隊知青點設立小喇叭廣播站,知青們用書或報紙卷成筒或用鐵片自制成鐵皮喇叭,每天晚飯時對社員們廣播,社員們有的把飯碗端到場院裡吃着飯聽着廣播。他們讀報紙、念新聞,宣傳毛澤東思想、黨的方針政策、國際形勢、國家大事。農閑時各知青點的知青都能同社員們促膝談心、拉家常、憶苦思甜,他們都把在禮村當成了第二故鄉,同在禮村社員建立了深厚情誼。知青張西義在返城後曾專程回到在禮村為當時曾特别照顧他的一位老人祝壽。 1970年,在禮村社員全體出動修築洛河防洪大堤,工程量很大,任務艱巨。當時沒有機械全靠人力,知識青年年富力強、血氣方剛,積極參加到治河大軍中去,大堤合攏時春寒料峭,男知青同社員們一起跳入齊腰深刺骨的冰水中打樁,同群衆手挽手肩并肩組成人牆阻擋水流,女青年在壩上運送砂石,大壩得以順利合攏。群衆都誇:知青好樣的! 張村電站是洛甯縣重點水利工程。在修建電站引水渠的土方工程中,也有三門峽知青的身影,他們為洛甯縣的水利建設出了力流了汗,付出了艱辛的勞動,人們不會忘記他們。 1977年秋,洛甯縣城知青劉杏莉、苗軍珍、王獻玲、鄭海玲、王三林、梁治國、吳榮耀、張占青、王春生、王建平、王效平、肖勝樂、楊瑞傑、姚仁傑、劉賀玲、郭花榮等17人,分配到在禮村插隊落戶。同上次三門峽知青不同的是他們的戶口也随人一起落到了生産隊,成為本隊社員中的一分子,由生産隊供應口糧。他們先是集體起夥,大隊安排團支書郭建委管夥,薛東亮當炊事員。數月後,大隊支部做了統一安排,全村共十三個生産隊,除十隊人少不分配外,一、二、三、六、七隊每隊分配兩人,其它七個隊每隊分一人。要求各隊要給知青分自留地,一切待遇應同本隊社員一樣一視同仁,不得歧視。各隊都熱情地接收了縣城的知識青年,并在生活上給予格外照顧。 全村知青由大隊團支部書記郭建偉負責政治思想工作,并組織協調日常事務。女知青北片由王小娥負責,中片由李海菊負責,南片由趙素菊負責。知青的生活除由各生産隊負責外,洞溝片由支委我管理,北片由副支書馬麼管理,中片由支委張根管理,南片由支委李妞知管理。大隊黨支部共有六人,分配四名支委直接參加知青生活生産管理。
由于這批知青是本縣縣城幹部子女,家長也常到在禮村探視子女,了解他們的日常勞動生活情況。
各隊各片負責人也不時到縣城家訪,聽取家長們的意見和要求,雙方攜手共同關心知識青年的成長和進步。
1979年征兵開始,男知青王三林、梁治國等6人同本村6名适齡青年一起報名入伍,開赴對越自衛反擊戰前線。其他11名知青于1979年以後陸續返城,最後一人返城是1980年。 這批知青下鄉插隊落戶那段時間内真正成為了在禮村的一名社員,他們同社員們一樣同吃、同住、同勞動掙工分,按工分年終參加生産隊分配。當時盛行搞農業大會戰,他們也和其他社員一樣參加農業學大寨大會戰,深翻搶種大會戰及城關公社防洪治洛大會戰。繁重的體力勞動,使他們肩膀磨紅、磨腫、磨掉了皮,雙手磨出了老繭,身上留下了傷痛的印記,經受了考驗。 在生産勞動和日常生活中,知青同所在隊的社員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個别知青還參與了大隊的科學種田實驗活動,學到了很多科學知識,增長了才幹,收獲頗大。一隊女知青劉杏莉、苗軍珍是縣城武裝部幹部子女,離隊時帶着生産隊分配的和自留地打下的糧食。我說:這就是你們下鄉的收獲,她們卻回答:我們到農村打掉了嬌氣,磨煉了意志,收獲了貧下中農的情誼,培養了獨立生活的能力,體會了農村的艱苦,農民的艱辛,我們一定會記住這段美好歲月。後來分到縣城工作的知青王三林、王建平、張占青、劉賀玲等人見到在禮村的群衆像見到親人一樣熱情問候、盛情招待、關照有加。
編者按:此文根據部分知情人座談編寫,因時間較遠,記憶難免有誤,如有不實之處敬請指正。
馬生彩作品集錦:
一
文化調查-
作者簡介:馬生彩,生于1948年,洛甯縣城郊鄉在禮村一組人,1969年參加山東曲阜防山炮兵部隊,1974年退伍後曆任村幹部,2015年出版文史資料《在禮百年》一書。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