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音頻,即可聆聽
本期主播丨安安
學員提問
兒子今年高三,8月份開學住校一個星期,說每天5:30放學,吃飯、洗衣服時間都不夠。
今天下午給我們提出要求,要求一個星期回家兩次。我說可以放學接他回來吃飯,然後再送他回學校自習。
他不肯,說要麼回家,要麼就去小賣部解決晚餐,他認為去小賣部可以不用到食堂排隊。
導師答疑
這是孩子外在的呈現。
孩子在外在有這樣那樣的行為,有這樣那樣的表達,你是否可以用火眼金睛,透過他外在的表達來看到孩子内心的一份需求。
比如說,孩子提出了這麼多的條件,晚上要節省時間、要回家,那作為媽媽,能感受到他有什麼樣的需求嗎?
這很重要。
如果你能感受到孩子到了高三,他内在這份波動的情緒,那媽媽要做的是:
透過他外在的行為,去滿足他底層的需求。
我想起我上高中時,成績非常穩定。
可是到了高三的前一個學期,有了很多的波動。本來我在我們班一直都是第1名,為什麼高考考到了第12名?
那個時候我就各種地“作”我媽——
說她煮飯不好吃,衣服不好看。
其實那些飯啦、衣服啦,都不是重點。
重點是,在那個時候,我渴望有人能夠感受到我那顆忐忑的心,我渴望被看見、被重視、被接納。
不管我怎麼“作”,有一個涵容的、真正托底的人,這是最重要的。
(大楊老師精品報告會,掃碼購買即可觀看)
所以,不要被孩子外在的表現抓住,孩子18歲了,你能夠做的是:
一、用你穩定的狀态,成為孩子堅定的後盾。
不管他怎麼作,媽媽的情緒是穩定的,媽媽的狀态是穩定的。
孩子要的是情感的那一份涵容,所以你能不能接得住他的情感,這很重要。
二、然後,在情感上面給予支持。
當情感的支持到位了,孩子自然就釋放了他的那份焦慮、緊張。
那個時候你可以表達:
“寶貝,媽媽看到你有這個要求,其實你真正想要的、最想要的是什麼呢?是回家嗎?
回家是你真的想要的嗎?
回家是帶給你一份安全的感覺,放松的感覺還是因為别的?”
如果孩子覺得,回家給予他的是一份放松的、安全的、舒服的感覺,那無論怎麼樣你也要滿足他。
所以要知道,孩子内在到底要的是什麼。
你内在要有一份感知力,能感受到他,知道如何在孩子的内在做工作,滿足他内在的需求,那麼他在外在就不會有很多的要求。
但如果你隻是在外在去應對他,那麼他一定會有無窮無盡的外化的要求。
答疑| 錢利(完形教育資深導師) 整理 | 安安(迪揚主創團成員) 審稿 | 萬紫千紅 & 琳珂 (迪揚主創團成員)
有一種“愛”叫做“托底”,
無論你滑落到哪裡,
無論你是什麼樣的狀态,
我都在!
“托底”不是因為我能幫你随時解決問題,
而是我永遠不會放棄你,
我會陪着你,愛着你。
完形教育創始人大楊老師精品報告會——
《做父母的智慧》,
最核心、最落地、最專業的教育理念,
是每位父母的必修課!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