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祖傳自制方,屢試屢驗,一般一二劑可見顯效

免責聲明:本文轉載互聯網和出版刊物,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删除,所涉及到各類藥方、驗方僅做信息分享,不作為醫療建議、推薦或指引。如有需要請在醫生的指導下辯證使用

治療面癱偏方-烏附星香湯

[組成]

制川烏10g,制白附子10g,制膽南星10g,木香10g

[功效]

祛風散寒,通經活絡。

[主治]

面癱、面痛、中風偏癱、痹症等,屬風邪阻絡者。

[用法]

水煎服,1日3次,飯後服。制川烏、制白附子、制膽南星應先煎1小時,待藥液不麻口後再加其他藥物煎10分鐘即可。

[方解]

方中制川烏、制白附子、制膽南星都是辛溫之品,有祛風通絡,散寒止痛,燥溫化痰作用;木香以助理氣通經。四藥配伍,相得益彰。

[加減]

血虛者,加當歸、川芎、生地、白芍之四物湯以養血祛風;有瘀血阻滞者,加桃仁、紅花、赤芍、丹皮以活血祛瘀;筋脈痙攣抽搐者,加僵蠶、全蠍、蟬蛻、蜈蚣以熄風止痙;有熱者,加金銀花、連翹、黃芩、黃連等以清熱;有氣虛者,加黃芪、潞黨參、白術等以益氣;頭昏眩暈者,加鈎藤、桑葉、菊花、草決明以清利頭目;大便秘結者,加酒大黃、火麻仁、郁李仁、蜂蜜等以潤腸通便。

本方是李氏在長期的臨床實踐中總結出來的自制方劑。臨床上廣泛适用于面癱、面痛、中風偏癱、痹症等疾病,均能收到滿意的效果。本方所治疾病,其病因病機都是由于感受了風寒。故本方祛風散寒,通經活絡而收良效。本方藥性多燥烈,對寒痰血痹阻經絡者有卓效,然燥烈之劑多傷正氣,故對體質虛弱者不宜之。

【方名】腎虛牙痛湯。

【組成】生地20克 丹皮10克 棗皮(或用女貞子15克代)10克 炒草果仁10克 山藥12克 茯苓12克 澤瀉12克 地骨皮30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2次,早晚各服1次。

【功效】養腎陰,平虛火,理脾胃,除濕利水。

【方解】凡屬陰虛火旺,脾胃虛弱兼濕熱者,方中以生地、丹皮、地骨皮清熱涼血;棗皮溫養肝腎;佐丹皮清肝瀉火;山藥收攝健脾;茯苓緩滲利濕;生地還有滋腎陰以瀉肝火之功;澤瀉宣洩腎濁;草果仁理脾化濕。本方腎肝脾并治,共奏養腎陰、平虛火、理脾胃、除濕利水之功。

【主治】腎陰虛兼肝郁脾濕牙痛。

【加減】犬齒痛,陰虛火旺者,加炒黃柏10克、知母12克;臼齒痛,脾胃失調者,加焦三仙(焦山楂、焦麥芽、焦神曲)各12克、廣藿香12克;牙龈紅腫潰爛者,加貝母12克、天花粉18克。

【療效】屢試屢驗,一般服此方一二劑可見顯效,愈後(痛止)再進2~3劑,以鞏固療效

肺結核治療方

:熟地黃12克 當歸15克 丹參15克 白芥子10克 白芨20克 赤芍12克 貝母10克 魚腥草20克 陳皮10克 炙甘草6克

加減:發熱,加地骨皮15克;納差不香,加焦山楂、焦麥芽、焦神曲各15克;盜汗,加山萸肉10克;氣短,加五味子10克;咳甚,加杏仁12克;咳血,加三七2克(研末,分2次吞服)。

上藥加水煎煮2次,藥液混合均勻,分早晚2次服用,每日1劑。

:鼈甲21克(先煎) 青蒿15克 石斛15克 地骨皮15克 全當歸12克 紫菀9克 玄參15克 知母9克 川貝母9克 柴胡9克 丹皮9克 秦艽9克 黨參9克 炙甘草6克 生姜3片 大棗3枚

加減:熱勢重,加蘆根30克、竹葉9克,或酌加生地9克、麥冬9克;痰中帶血,加白茅根30克、藕節30克;汗出多而不止,去生姜,加炙黃芪15克,浮小麥30克;納差便溏,加山藥9克、白術9克、茯苓9克。

上藥水煎煮2次,藥液混合均勻,分早晚2次服用,每日1劑。

注:本方适用于肺結核以潮熱為主者。

:黨參30克 麥冬30克 黃芪30克 浮小麥30克 五味子9克 當歸15克 炒棗仁15克 大棗5枚

加減:自汗甚,加桂枝9克,炒白芍15克;納差便溏,加炒白術15克、山藥15克、麥芽20克。

上藥加水煎煮2次,藥液混合均勻,分2次服用,每日1劑。

注:本方适用于肺結核以盜汗為主者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