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春天“住進”心中
忙而不“盲”,忙而不亂,忙而不累。隻有讓春天來“住進”心中,才會春風十裡。教育人,要做一個能“閑”得下來的人,能清醒地回望,學會總結各階段,優化各環節,要重視認識論和方法論,學點課程論和課堂論,回到一個“系統”上來,構建自己完整的“操作體系”。教育應是做的哲學,秉持知行合一,堅守情懷,真誠而有溫度地前行,共赴一場美好的未來之約。
法國教育家和文學家盧梭曾說過:“自信心對于事業簡直是一種奇迹,有了它,你的才幹便可以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一個沒有自信的人,無論他有多大才能,也不會抓住一個機會。”因此,教育就是培養學生自信力的過程,讓學生在教育情景中找到自己;教育就是喚醒自帶的精神密碼,讓孩子成為他自己。
要與反教育行為作鬥争。對待“後進生”,擯棄“暴力化”傾向,要有一顆溫柔、溫暖和溫馨的心;對待學習任務,不可過度教育,切勿拔苗助長,要适當做點減法,還孩子一個輕盈、完整和幸福的童年;對學生不要貼标簽,武斷地劃分為三六九等,要相信每一個孩子的潛質、特長和擁有幸福的能力,學會靜待花開,溫柔以待;營造教育生态,構建文化校園,善待标語口号,不要一味的“玩着命學習”之類的口号标識,要有大氣度、大格局與大境界。教育不能折騰,不能功利化,無論何時也不能走到本心的對面,初心的反面。
潛心教學,盡心育人。不忘“四有好老師”的标準,審視“四個引路人”的要求,每天向最好的自己邁進,讓常态優質化,讓思維卓越化,讓過程科學化。時刻提醒自己:新時代對教育有新要求,人民群衆對教育的關注度與日俱增,客觀呼喚一支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的專業隊伍。
回到教育的本真。教育是育分,還是育人?這是教育的根本問題,也是每一個教育者要明确答複的立場問題。沒有理念的明晰化,就沒有思維的合理;沒有思想的突破,就沒有行動的跨越。教育要回歸——回歸常識,回歸本分,回歸初心,回歸夢想。常識即規律,本分即“真我”,初心即使命,夢想即創新。在真教育中,我們的價值感、獲得感才會真正地不求自至,懷一份美好前行,共赴一場讓生命增值的修行,走得溫暖而堅定,步履詩意而從容。
上一篇
安宮牛黃丸的12個功效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