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艾瑞巴蒂,我是藝荷!
世界首富貝佐斯曾經問過“股神”沃倫·巴菲特,“你一直公開你的投資原則,并且不是很難,但為什麼就是沒幾個人學會并賺到錢呢?”
巴菲特回答說,“因為這個世界上沒有人願意慢慢變富”。
MJ·德馬科就是這樣一個人,他出身平凡,夢想有錢,但是他不想過得平庸,不想朝九晚五打工,不願意慢慢變富,所以走上了一條「百萬富翁快車道」。
關鍵是,他居然成功了,26歲時他還食不果腹,貧困潦倒,但31歲時他就賺到了第一個百萬,又過了幾年,他實現了财富自由。
為此,他還專門寫了本《百萬富翁快車道》,把自己的經驗和理念分享出來,雖然有很多觀點讓我大受震驚,但他的視角确實很新穎,讓人很是觸動。
今天,我将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剛剛看完的這本《百萬富翁快車道》,一同探秘快速緻富者非同尋常的“富人思維”。
我整理的本書思維導圖
緩慢緻富是偉大騙局,我才不會上當
德馬科出身于普通家庭,在他的少年時代,從未想過自己有機會成為年輕的富豪。
在他看來,隻有成為演員、歌手或職業運動員才有機會,這是需要天賦的,可是他沒有。
所以他早早就放棄了自己的夢想,準備走一條和其他普通人一樣的上學、找工作、節省、犧牲、吝啬的道路。
直到有一天他在買冰淇淋的時候親眼看見了一個年輕人駕駛着一輛蘭博基尼,并知道他是靠自己的能力購買的。
那一刻,他突然如夢初醒,開始相信即便沒有名望和天賦,普通人也是可以變得富有。
與此同時,他開始堅信,那些吹噓着“隻要你找個好工作,在股票市場上投資,買好養老保險,少刷信用卡,省吃儉用的話,終有一天,當你老的時候就會很有錢”的緩慢緻富策略是個注定失敗的遊戲,是個“偉大的騙局”。
也是從那一刻起,在年輕時擁有一輛自己的蘭博基尼在他的心裡悄悄埋下了一顆種子,然後他開始探索起百萬富翁快車道。
但是,這個過程并不順利,他的創業項目一個接着一個,但是都以失敗而告終。
而屢戰屢敗的探索導緻他的債務不斷增加,為了償清債務,他開始嘗試一些在他看來粗俗不堪的工作,比如在餐館打雜、在貧民窟做短工、送外賣、做推銷等。
而這些并沒有讓他的債務好轉起來,在最艱難的時期,因為手頭太緊,無法給最好的朋友準備結婚禮物,他甚至不得不向一個老女人出賣肉體。
26歲時,他生意虧本,患上周期性抑郁,開始逃避起來,女友也離開了他,母親也對他不耐煩,這讓他的情況更是雪上加霜。
一個暴風雪的夜晚,他決心做出改變,重新定位自己,從慢車道跨線到快車道。
然後他隻身一人來到了另一個陌生的城市——鳳凰城,開始了新的業務拓展。
此後,經過努力,他在31歲時賺到了自己的第一個100萬美元,在33歲時成為了千萬富翁,購買了第一輛蘭博基尼,實現了十幾歲時的夢想。
目标堅定地朝向年輕緻富的快車道,德馬科最終獲得了成功。
财富不隻是一條路,而是一場旅行
德馬科上大學時,有次和幾個朋友從芝加哥駕車到南佛羅裡達州春遊。
駕車的過程中他們隻顧着對目的地陽光明媚的天氣和穿着清涼的美女滿懷憧憬,卻沒有留意到提前檢查車子和及時加油,結果他們在一條鄉村小路上抛錨,沒去成海灘。
也是這次事情,讓他領悟到财富不隻是一條路,而是一場旅行,快車道可能是打開财富的快速路,但成功的旅行需要尊重所有重要的工具。
因此,追求财富,應該把重點放在過程上,而不是結果。
在去往财富的路上,一般有三個财務路線圖,它們代表了不同的方式和效果。
人行道→貧窮;
慢車道→平庸;
快車道→财富。
人行道路線圖:走得最多的路
大多數人終生都走在人行道上,這些人裡的大部分更注重今天是否有愉快的滿足感,而不去考慮明天的安危。
走人行道的人沒有财務目标,也從來不會有計劃,一旦有些閑錢,他們就會立即去旅遊、買新衣服、買新車或自己喜歡的東西。
“錢乃身外之物,有一份花一分”就是他們的真實寫照,“及時行樂”就是他們的生活準則。
人行道上的财富公式是:财富=收入+債務。
在人行道上行走的人有收入低者也有高收入者,但正是他們的花錢方式和理念一緻,導緻他們最後的結果是一樣的,那就是貧窮或破産。
慢車道路線圖:一直被誤導,不溫不火
與人行道的财富觀念相反,慢車道的犧牲今天的幸福,把希望寄托在未來。
大多數人的路徑是找一份工作,一周在辦公室工作5天,自帶午餐,舍不得喝10美元的咖啡,每個月節約出10%的薪水,投資到股票市場和養老金裡,将自己的滿足和享受推遲到退休以後。
但不幸的是,這條車道也是被誤導的錯誤方向,誤導你的不僅有陌生人,還有老師、電視台、财務顧問等那些你信任的人。
這就是典型的“緩慢緻富模式”,财富背後的驅動力是時間,給人打工的時間和在市場上投資的時間。
而它的代價是你的一生。
在慢車道上的人,工作是唯一的收入來源,投資是主要的财富增長途徑,認為财富公式是:财富=工作+市場投資。
慢車道路标
但是,走上慢車道的結果隻有一個:變得平庸。
快車道路線圖:财富的捷徑
既不同于人行道,也與慢車道不一樣,快車道是一個混合的财務路線圖,它可以快速創造财富,省卻40年時間的财富積累(相對)。
在這條車道上,具有可控的無限平衡,因此可以創造最佳的環境,實現快速緻富和非凡的生活方式。
快車道的思維特征完全不同,他們認為時間是最主要的資産,遠超過金錢;學習永無止境,需要不斷擴充自己的知識和技能;金錢無處不在,而且非常充裕;主要收入來源是生意運轉和投資;财富公式是:财富=淨利潤+資産價值。
在财富追求的道路上,快車道是一個商業系統,而慢車道隻是一份工作。
在快車道上的人将生活的焦點聚焦在生産上,而不是消費上。
比如,不要去挖金礦,要去賣鐵鍬;不要參加培訓班,要去舉辦培訓班;不要想着去借錢,而是要貸款給别人。
這讓我想起了現在爆火的電商直播,當大家都開始擠破頭皮想在直播上分一杯羹時,早已有人展開培訓課程,開始賺這些想做主播的人的錢了。
當然,快車道着眼于産生快速緻富的結果,不能将它與輕易發财混為一談。
通向财富的正确道路,要遵循5大戒律
既然已經知道三條道路的不同,那麼通往财富的正确道路究竟是什麼呢?
顯而易見,就是快車道。
但是,要注意,想在快車道上“飙車”,必須要遵循5大戒律,才能通往影響力之路。
這裡要先解釋一個概念:“影響力定律”,就是想要賺百萬美元,你就必須影響百萬人。
回歸正題,5大戒律又是哪些呢?
需求戒律
進入戒律
控制戒律
規模戒律
時間戒律
需求戒律 :
商業界有這樣一個現象:90%的新業務會在5年内失敗,原因就在于它們沒有遵循需求戒律。
需求就是别人需要的東西你剛好提供了,比如有人想提升PPT技能,你剛好可以教他;有人想買新衣服了,你剛好在賣;有人想在春節學習做飯,你剛好在做相關課程。
隻有能夠提供價值的業務才能獲得成功,能解決問題的業務才會獲得利潤。
所以,你想緻富需要怎麼做?
停止追逐金錢,去尋找需求,然後提供自己的價值。
美國當年有一場轟轟烈烈的西部淘金熱,所有人都聽說挖金子能賺錢,所以他們不顧一切去淘金,慕名而去的人越來越多,競争也越來越激烈,緻使很多人都铩羽而歸。
但有一個人不一樣,他也聽說了淘金熱,隻是他沒有去淘金,而是認真分析了一下局勢,從中尋找商機。
他發現當時的牛仔褲是勞工比較喜歡穿着幹活的褲子,因為它結實耐穿,但是淘金對褲子的磨損比較大,所以需求也大。
因此,他進了一大筆牛仔褲,跑到西部去賣了,結果大賺一筆。
他就是牛仔褲大王——李維斯。
進入戒律 :
進入戒律是說,做任何業務都有進入壁壘,當那個行業的競争加劇時,哪條路的緻富效果就會減弱。
高進入壁壘意味着這條路更強更有力,競争也更小。
電商就是個典型的低壁壘賽道,當年阿裡巴巴剛興起時,馬雲的口号是“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人人都能在網上開店賣貨。
但是随着競争者的逐漸湧入,現在賺錢的難度越來越高,中小商家的生存機會也越來越小。
所以,要想緻富,需要走一條進入壁壘較高的路。
控制戒律 :
快車道上的駕駛員必須自己掌握控制權,否則,最終自己将對緻富計劃失去掌控。
要想賺大錢,你得有自己的系統,而且控制好它的每個方面,當你放松控制,把它授權出去後,就相當于把大頭給了司機,而自己隻得到了乘客該得的那部分零頭。
最典型的就是内容提供者和網站的關系,雖然内容提供者可以在網站上賺到不錯的收入,但網站卻發的是大财。
規模戒律 :
規模是杠杆,為快車道财富提供了力量。
想辦法把自己的業務拓展到更大的範圍或者提高單價。
比如在小區門口賣饅頭,最多一天的上限隻能是500個,頂天也隻能賺500塊錢。
那能不能想辦法跑到人流量更多的地方賣,一天500個變成1000個?
又或者,可不可以通過漲價的方式提高日收入呢?
時間戒律 :
最後一個快車道戒律是時間戒律,它要求你的生意與你的時間脫鈎。
說的通俗一點就是“睡後都有收入”。
問問自己,“當我不在場時,這項生意是否可以自動有序的運轉?”、“我的邊際收益是否足夠多,可以讓我雇人去做?”
好好經營,讓它變成一棵可以自己長大的搖錢樹。
隻有遵循了以上5條戒律,金錢才會自動靠近你。
雖然這本書的名字聽起來有些直接,有些急功近利,裡面的有些觀點确實也比較颠覆,但作者并不是為了傳達快速發家緻富的捷徑。
他所講到的内容也比較具有操作性和可行性,一定程度上能引導我們。
大概,真正能賺錢的人就是擁有了“富人思維”吧!
藝荷,康波财經作者,公衆号:小柒有财花
90後女娃子,大條又細膩,想用有溫度的文字來記錄理财、生活的感悟,希望能為同樣對人生充滿預期的人帶來一絲正能量。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