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見(DJ00123987)——不一樣的觀點,不一樣的故事,2000萬人訂閱的微信大号。點擊标題下藍字“洞見”關注,我們将為您提供有價值、有意思的延伸閱讀。
洞見 不是每一種觀點,都可以叫洞見 1504篇原創内容 公衆号作者:洞見·姜榆木
以平常心,待無常事。
點上方綠标可收聽洞見主播簡甯 朗讀音頻《史記·楚世家》裡有這麼一段故事。
某天,楚國的女子和吳國的女子争搶桑葉,楚女搶輸了,氣得回家找父親,讓他幫自己出氣。
楚父見狀,叫上親戚,就去找吳女的家人讨說法。
兩家見面後,大打出手,不小心鬧出了人命。
兩國邊邑的長官聽說自己國家的人死了,一怒之下相互攻伐,最後楚國滅掉了吳國的邊邑。
吳王聽到此事後,派了幾萬兵馬讨伐楚國,兩敗俱傷,各自走向衰落。
原本友好的鄰國鬧到短兵相接,誰還記得最初矛盾的起源,不過是一兩片桑葉?
其實生活中,我們也常常重複着類似的故事。
很多時候,因為控制不住情緒,一件小事就被無限放大,最後擾亂了自己和别人的生活。
作家狄更斯曾說:“情緒心态之健全,比一百種智慧更有力量。”
一個人最頂級的智慧,就是懂得修煉自己的情緒。
01
2006年世界杯決賽,傳奇球星齊達内,率領法國隊迎戰意大利隊。
作為34歲的老将,這是齊達内最後一次沖擊“大力神杯”,因此他表現得格外賣力,開場不久就攻破意大利隊的球門。
憑借他出色的發揮,法國隊整場比賽都牢牢占據主動權。
比賽還剩下10分鐘的時候,意大利隊的防守就已處于崩潰的邊緣。
此時,意大利隊的馬特拉齊在一次拼搶中,故意對齊達内說了幾句侮辱性的話。
齊達内忍無可忍,一頭撞向馬特拉齊胸口。
馬特拉齊倒在地上左右翻滾,表情十分痛苦。
裁判見狀,毫不猶豫地向齊達内出示紅牌,将他罰下場。
缺少一人的法國隊由主動變為被動,最後被對手拖入點球大戰,以一球之差遺憾落敗。
賽後,齊達内因為惡意犯規的事,一夜之間,從衆人愛戴的英雄,淪為全國聲讨的罪人。
滿懷不甘的他,隻得被迫退出國家隊,結束了自己的職業生涯。
作家胡夫蘭德說:“世上一切不利的影響中,最能使人功敗垂成的,往往就是過度的情緒。”
很多時候,那些讓人抱憾終身的結果,大都是因為一時沖動,讓情緒擾亂了心智。
有句話說得好,生活裡的苦,大多都是情緒種下的毒。
把情緒修煉好,才能把生活經營好。
02
《莊子》有言:“人莫鑒于流水,而鑒于止水,唯止能止衆止。”
意思是說,人的心情不能像流水那樣反複多變,唯有心如止水,才能活得平靜從容。
行走世間,一個人由稚嫩到成熟的蛻變,無非就是從意氣用事,到淡然處之的過程。
蔡元培剛擔任北大校長時,因為大力推廣白話文,得罪了許多守舊文人。
當時舊學文壇的領袖林纾,寫了一篇叫《妖夢》的小說。
書中把推廣白話文的學者比作閻王殿裡的小鬼,更把蔡元培寫成了十惡不赦的閻羅王。
蔡元培的朋友們看到這篇小說後怒不可遏,準備寫文章罵回去。
可蔡元培卻微微一笑,制止了大家。
他不僅沒有大發雷霆,還将剛寫好的書法送到林纾家中,請他指教并題序。
林纾收到他的書法後,感到羞愧難當,立刻撤回了《妖夢》,從此不再發聲。
守舊派失去了主心骨,針對蔡元培的發難,也就自然而然地作罷了。
演說家安東尼·羅賓說:“傑出人生的秘訣,在于懂得如何控制情緒這股力量,而不是被這股力量所反制。”
EPSN頻道曾對美國現役的籃球教練,進行過一次性格調查。
調查員們原本覺得,有脾氣的教練才能樹立威信,把一支隊伍帶好。
可結果卻顯示,那些帶隊勝率高的教練,反而都很溫和。
在比賽中,不管自己的球隊是領先,還是落後,他們始終都表現得鎮定自若。
正因如此,他們從不會帶給球員多餘的心理負擔,球員們才能發揮出正常的水準。
有句話說得好:
“一個心地幹淨、沒有多餘情緒和妄念的人,才會給周圍的人帶來安全感。”
越是優秀的人,在面對問題的時候,越是懂得沉着冷靜,不被情緒左右。
冷靜做人,理智做事,管得住情緒,才守得住人生。
03
《情緒可控力》中有一句話:
“情緒,不過是對周圍環境的反應,你看見怎樣的環境,就會表現出怎樣的情緒。”
你站在山腳,會感覺日暮山陰,到了山頂就會覺得“一覽衆山小”。
你身處河畔,會埋怨流水喧嚣,在江邊便會感歎“天淨水明霞”。
說到底,修煉情緒,修的是眼界,煉的是認知,成的是格局。
南非心理學家蘇珊,曾是一個情緒波動很大的人。
公寓停電,錯過地鐵,聚會沒被邀請……遇到芝麻綠豆的小事,都會讓她一點就爆。
甚至有時别人在身旁交談,她也會大發雷霆,覺得他們是在故意幹擾自己。
漸漸地,曾經親密的朋友一個個離開,她的工作和生活也變得一團糟。
導師了解她的情況後,和她一起分析了半年以來,每次情緒失控的原因。
蘇珊發現,自己在80%的場合中,都不是為某件具體的小事發脾氣,而是對自己身邊糟糕的環境感到不滿。
導師告訴她:
“當你看到更大的世界,你會明白所有的過度敏感,隻是因為你對眼前環境的無能為力。”
在這之後,蘇珊将所有心思用于心理學的研究,努力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
從隔離區的公立中學,到國外的高級學府,随着學習與工作的平台不斷進階,蘇珊發現不順心的事與人變得越來越少。
如今,已是耶魯大學心理學教授的蘇珊,在演講時分享道:
我們是情緒的主人。問題會帶來情緒,情緒卻不能解決問題。
真正厲害的人,早已學會不以心情為導向,而以成果為導向。
他們以理性駕馭情緒,改變能改變的,看淡不能改變的。
而那些不能改變的,也會在逐年增長的閱曆面前,變得微不足道。
▽ 曾仕強教授說過,很多人覺得情緒沒法改變,認為自己就是這麼一個人。但其實,控制情緒是自主性最高的一件事,因為這完全是你自己在做決定。
情緒,其實是一種選擇。
是你選擇不讓此刻的環境影響今後的生活,不用别人的行為來折磨自己的心情。
點個在看,往後餘生,以平常心,待無常事;凡事從容淡定,遇人氣和心平。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