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在《逍遙遊》中說,在堂前的低窪處倒一杯水,一棵小草也能像船一樣暢遊其中,但如果換成一杯水的話,小草就會擱淺。
人心亦是如此。格局大的人,心若大海,自是百舸争流千帆競,乘風破浪挂雲帆。
一個人的格局,就藏在他的心态裡。放大格局,從擁有4種心态開始。
01
提升目标的心态
古語雲:“立大志者成中志,立中志者成小志,立小志者不得志。”
志當存高遠,人生貴追求。一個人的眼界有多高,他的格局就有多大。
範仲淹兩歲喪父,家境貧困,有時候連飯都吃不飽,但是他學習刻苦,立志要當宰相。
一次,他遇到一位算命先生,便問道:“老先生,您幫我看一看,我能不能當宰相?”
算命先生聽到一個小孩子說要當宰相,很是不屑地說:“你小小年紀,怎麼口氣這麼大?”
範仲淹聽算命先生這麼說,有點不好意思,就說:“那您再看看,我能不能當醫生。”
算命先生聽了覺得很疑惑,便問範仲淹:“你為什麼選擇這兩個志向?”
範仲淹回答:“良相可以救世,良醫可以救人。”
算命先生聽完之後很感動,對範仲淹說:“你有這樣一顆救助天下人的心,這叫真正的宰相之心,你一定可以當宰相。”
範仲淹後來不但當了宰相,還成為一代文人志士的精神坐标。
一個人是像蜩與學鸠那樣在枝間往返,還是如鲲鵬背負青天,扶搖直上,人生的格局自是不同。
一個有志向的人,清楚自己的追求,就能做事專注,把時間用在對的事情上,不受外界誘惑,排除幹擾,保持動力,繼而一鳴驚人。
設立目标時,一定要提升目标的高度,立大志,這樣就不甘平庸,能成大事。
唐太宗《帝範》說:“取法于上,僅得為中;取法于中,故為其下。”
人确立了很高的人生目标,在實踐的路上若能實現其中的一部分,已是一種成功。無論治學還是立事,隻有志存高遠,才能登峰造極。
提升目标的心态,就是要高瞻遠矚、敢攀高峰、卓爾不凡。
02
增加見識的心态
《孟子·盡心上》中說:“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觀于海者難為水,遊于聖人之門者難為言。”
孔子登上東山後覺得魯國是很小的,登上泰山,覺得天下變小了。因此見過大海的人,就難以被别的水吸引,在聖人門下學習的人,就難以被别的言論吸引了。
所以放寬視野,向優秀的人學習後,眼界開闊了,格局自然就變大了。
《莊子·秋水》中記載:
秋天的雨水随着季節來臨,千百條溪流一起注入黃河,河面水流頓時寬闊起來,使兩岸及沙洲之間遠遠望去,連對面是牛是馬都無法分辨。
黃河之神河伯得意洋洋,以為天下所有的美好全在自己身上了。他順着水流向東而行,到了北海,朝東邊看過去,卻看不到水的盡頭。
這時河伯才改變原先得意的臉色,望着海洋,對北海之神海若感歎說:“俗話說, 聽了一些道理就以為沒人比得上自己。這就是在說我了。”
沒有看到浩瀚的大海,河伯見識短淺,盲目自大;當他看到大海的廣大無邊,自歎不如。
人看問題,不能局限某一點,須知河外有海,天外有天。應當全方位、多角度,增加見識的廣度。
一個人如何增加見識的廣度呢?
“讀萬卷書,行萬裡路”是增加見識的不二法門。讀書,能讓人見自己、知天地、提升邏輯、陶冶性情……行路可以使人開闊眼界、見多識廣、愉悅心情……
除此,多與優秀的人交往。這樣不但知識儲備越積越多,而且能力也會越來越提升,有自己獨特的見地,不人雲亦雲,也不盲目随流。
有見識的人,心胸開闊、格局高遠,不拘泥于固有思維,做事高屋建瓴、成竹在胸;察人察事見微知著、睹始知終。
增加見識的心态,就是要有自知之明、學無止境,海納百川。
03
提升認知的心态
人與人最大差距就是認知的差别。
營銷界有這樣一個經典的案例:
兩家鞋業制造公司分别派出了自己的業務員去海外開拓市場。
他們在同一天,來到了南太平洋的一個島國。發現當地人全都赤足,不穿鞋。
當晚,一位業務員就向公司總部拍了一封電報:“上帝呀,這裡的人從不穿鞋子,有誰還會買鞋子?我明天就回去。”
另一位業務員也向公司總部拍了一封電報:“太好了!這裡的人都不穿鞋。我決定把家搬來,在此長期駐紮下去!”
兩年後,這裡的人都穿上了鞋子……
同樣一件事,認知不同,結局大相徑庭。
一個人的認知深度與他的認識過程是密切相關的。每個人過往的見識、人生的閱曆、思維的方式,都決定了他的認知能力。這就是心理學上的“個人構念論。”
一個人認知水平低,想法越單一,遇到問題時,表現得就越固執、封閉狹隘。
一個人認知水平高,想法越多元,解決問題時,表現得就越靈活,開放包容。
作者吳建國在《認知:所謂成長就是認知升級》一書中說:“認知能力的提升,意味着世界觀、格局、思考問題方式的改變,乃至人生的改變。”
這一切,需要獨立思考、在實踐中重構思維模式,突破認知的“天花闆”,實現螺旋式上升。
提升認知的心态,就是不斷地破圈、突破認知,一路向前。
04
一切向前看的心态
我們所有的痛苦,都不是痛苦本身,都是面對人生問題的看不透,想不通,說不透。
面對苦難,最好的辦法就是向前看、向前走。
葉嘉瑩先生一生命運多舛,曾遭遇過三次沉重的打擊:第一次是母親的離世,第二次是婚姻的打擊,第三次則是大女兒的離世。
雖然如此,葉嘉瑩先生卻并沒有沉淪,也沒有停滞不前。她先後輾轉于台灣大學、淡江大學等學校教授古詩詞。
她把生活的苦難看淡,把世間的艱難遺忘。在詩詞中沉浸,在時光中自愈。
詩詞,改變了她的世界,也療愈了更多的人。
有人說,讀了她的詩詞,才知道了怎樣去面對苦難。
1979年,葉嘉瑩幾經輾轉,回國教書。
她成了南開大學最受歡迎的古典文學老師。影響了一大批人對古詩詞的興趣,培養了一大批中國古典文學研究人才。
“續易安燈火,得唐宋薪傳。”
在紀錄片《葉嘉瑩的傳奇人生》中,當她說起過往的苦難,言語中是雲淡風輕。可談到古詩詞,卻陶醉其中。
不沉溺于過去,以淡定從容的心态面對人生波瀾,以超脫娴靜的心态面對世間紛擾。不管遭遇多大的挫折,一切都會過去。
向前看,就會穿越眼前的黑暗,抵達人生的桃花源。向前走,哪怕前路坎坷,那也是向上的路。
一切向前看的心态就是放下過去,不憂未來,當下不雜。
05
有一位哲人說:“要麼是你駕馭生命,要麼是生命駕馭你,你的心态決定誰是坐騎,誰是騎師。”
心态好的人,既能享受最好的,也能承受最壞的,做自己命運的主人。
在他們的眼裡,看到的不僅是一棵樹木、一滴海水,還有整片的森林與海洋。
“坐擁雲起時,心容大江流。”
你的心态有多好,格局就有多大,心中就能撐下多大的船,世界自會與衆不同。
※本文系京博國學原創,作者:小荷聽雨※
※本文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
↙點擊“閱讀原文”,發現更多好物
※本文系京博國學原創,作者:小荷聽雨※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