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選自智本社課程《百年論戰:哈耶克大戰凱恩斯》的第一講《分野:一戰改變經濟學曆史》。
1929年的全球性經濟危機引發了持續多年的大蕭條,凱恩斯的《通論》正是在大蕭條時期橫空出世的。很多人認為,是大蕭條改變了經濟學曆史,推動了宏觀經濟學的誕生。
但是,當我們深入探尋曆史時,我們會發現,經濟學真正分野并不是在大蕭條時期,而是源于大蕭條之前的第一次世界大戰。
一戰對經濟學曆史的改變是極其深遠的。這場規模空前的戰争直接打破了新古典主義的神話,打破了薩伊學說對完美世界的信仰。之後的大蕭條則否定了新古典主義的一般均衡學說,促使了幹預主義和宏觀經濟學的誕生。
事實上,真正促使凱恩斯思想發生轉變的正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一戰之後,凱恩斯的經濟思想逐漸從新古典主義向國家幹預主義轉變。在20年代,凱恩斯發表了不少文章和演講,表達了對傳統經濟學的質疑與否定,同時提出了政府幹預主義觀點。
不過,同是經曆了一戰的哈耶克,他對經濟學的認知與凱恩斯完全不同,他依然堅持自由主義,這是為什麼呢?
下面,讓我們回到當時的曆史背景,看看一戰是如何影響凱恩斯與哈耶克這兩位重要思想家的。
凱恩斯出生于英國劍橋的知識分子家庭,可以算得上是半個貴族家庭。他的父親是劍橋大學的教授,他的母親曾經擔任過劍橋市市長。
凱恩斯在貴族學校伊頓公學畢業後直接進入了劍橋大學國王學院,學習數學及古典文學。拿到碩士學位後,經他父親介紹,凱恩斯成為了馬歇爾的門生,開始學習經濟學。
馬歇爾是新古典主義的集大成者,是當時聲譽最高的經濟學教授。馬歇爾看凱恩斯頭腦聰明,便收下他,希望他能夠好好學習經濟學。
不過,凱恩斯隻學了一年,第二年就進入政府部門工作。在政府工作三年後,凱恩斯又回到了劍橋大學擔任經濟學講師。
從以上可以看出,凱恩斯的人生是十分順利的,再結合凱恩斯之後的行為,我們對這位經濟學大師可以得到三個基本的認知:
第一個認知是,凱恩斯天資聰穎,他可以快速地學習新知識。同時,他的口才非常了得,這為他後面赢得辯論加分不少。
第二個認知是,凱恩斯師從馬歇爾和庇古兩位大師,嚴格上來說其學術思想是出自新古典主義學派,但是凱恩斯對新古典主義理論的學習時間不長,對傳統經濟理論的掌握與他的老師馬歇爾、庇古相比,還有相當的距離。
這一點有利有弊,好處是,他能夠跳出傳統經濟學的認知看待現實世界,在思想上沒有太多束縛;不好的是,他對經濟學的微觀邏輯理解不足,導緻凱恩斯學說缺乏微觀基礎,不少觀點其實違背了經濟學規律。
第三個認知是,凱恩斯并不想成為一名純粹的學者,骨子裡他更像是中國的士人,希望進入政府部門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和學術理想,而不是隻在學校裡搞學術。這就決定了他的經濟學主張更具有現實性、短期性和宏觀性,同時忽略了規律性、長期性和微觀性。
一戰後,凱恩斯長期供職于政府部門,他的經濟學主張側重于服務政治需要,而非探尋學術規律。所以,哈耶克甚至不認為凱恩斯是一位真正的學者。
介紹完凱恩斯,我們再來看哈耶克。
與凱恩斯類似,哈耶克也出身于知識分子家庭,他比凱恩斯小16歲。哈耶克的父親是一名醫生,同時也是維也納大學的兼職教授,他的外公是奧地利知名的經濟學家弗朗茨·馮·尤拉舍克,他的表哥是著名的哲學家路德維希·維特根斯坦。
不過,哈耶克沒有凱恩斯幸運,他出生在奧地利。這個國家的糟糕命運,深刻地影響了哈耶克的學術生涯。
奧地利作為一戰的發起國和戰敗國,掉入了戰争的深淵。哈耶克快滿18歲時正好趕上了一戰的尾聲,在戰争的最後一年,他入伍到意大利前線擔任通訊官。在那裡,他搭乘的偵察機遭到了意大利戰鬥機的瘋狂射擊,至少4次差點送了性命。
在參戰期間,哈耶克利用業餘時間看了幾本經濟學的書籍,開始對經濟學感興趣。最初受瓦爾特·拉特瑙的影響,他傾向于溫和澀燴主義思想。
一戰結束後,哈耶克回到了奧地利,進入維也納大學學習法律。當時的法律系同時也會教授經濟學課程,在那裡他接觸到了奧地利學派,開始學習奧地利學派創始人卡爾·門格爾的作品。那時,他的經濟學老師還不是米塞斯,而是弗裡德裡希·馮·維塞爾。
1921年,哈耶克拿到了維也納大學的博士學位。畢業後,維塞爾将哈耶克推薦給了米塞斯,希望米塞斯幫哈耶克安排一份工作。當時米塞斯在奧地利政府部門工作,便收下了哈耶克。遇到米塞斯後,哈耶克的學術思想才完全轉向了自由主義。
從以上凱恩斯和哈耶克的出身及經曆可以看出,參與這場世紀辯論的兩位辯手在起點上就不算公平。哈耶克在幾個方面都不如凱恩斯:一是年紀小了16歲,社會經驗遠遠不如;二是家庭條件沒有凱恩斯過硬;三是天賦不及;四是早年求學波折;五是國家不給力。
一戰時,哈耶克還在前線玩命,凱恩斯則已經參與了國家經濟大事。
一戰爆發不久,凱恩斯就應征進入了英國财政部,主管外彙管制、美國貸款等對外工作。這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關系到英國在這場戰争中的命運。凱恩斯很出色的完成了自己的任務,他在官僚機構中“迂回跳躍”,向美國争取到了一大筆戰争貸款。當時,凱恩斯才32歲,算是年輕有為,非常有政治前途。
一戰結束後,凱恩斯作為英國财政部首席代表參加巴黎和會。在巴黎和會上,英國、美國、法國作為戰勝國,主張嚴厲地懲罰戰敗國,尤其是德國。這幾乎是當時戰勝國官僚們的共識。但是,凱恩斯卻極力反對嚴懲德國。
當時英國首相喬治和财政大臣張伯倫都不同意凱恩斯的主張,凱恩斯因此憤然辭去了和會首席代表的職務。我們可以試想一下,在任何一個國家,放棄對戰敗國的嚴懲,幾乎都等同于賣國行為。那麼,凱恩斯為什麼會極力反對制裁德國呢?
辭職後,凱恩斯将他的想法寫成了一本書叫《和平的經濟後果》。《凡爾賽合約》簽署幾個月後,這本書就出版了。在這本書中,凱恩斯解釋了他反對嚴厲制裁德國的原因。他斷言,沉重的戰争賠款将導緻德國社會發生嚴重的通脹,德國政府可能會被工人運動颠覆,甚至可能引發新一輪戰争。
這本書出版後,一時洛陽紙貴,凱恩斯很快就名滿天下,有人批評他,也有人支持他。戰敗國德國、奧地利的民衆感謝凱恩斯為他們發聲。哈耶克回憶說,凱恩斯是“我們中歐人的英雄”。
不幸的是,一戰後德國、奧地利的國内情況與凱恩斯的預言基本一緻。戰敗後的奧匈帝國四分五裂,分成好多個國家,哈耶克親眼目睹了祖國的山河破碎。
更糟糕的是,經濟制裁和不當執政導緻德國和奧地利爆發了曆史空前的通脹。哈耶克及大多數德奧家庭的财富被惡性通脹洗劫一空。
通脹到了什麼程度呢?以哈耶克的收入為例,1921年10月,他第一個月的薪水是5000克朗倫,但接下來的一個月,他拿到了15000克朗倫作為物價上漲的工資補償。之後短短8個月,哈耶克得到了200次漲薪。到1922年7月,哈耶克的薪水漲到了100萬克朗倫。但這100萬克朗倫的購買力卻遠遠不及最初的5000,奧地利的經濟已經完全崩潰了。
講到這裡,我們做個總結:
第一,凱恩斯名滿天下的時候,哈耶克還是一個籍籍無名的學生,哈耶克當時是崇拜凱恩斯的;
第二,凱恩斯雖然不是一位傳統學者,但也不是純官僚,他至少是一位有原則的官員。
第三,凱恩斯親身經曆了一戰,他身邊很多朋友都犧牲了,他看到一代歐洲青年的悲慘命運,所以凱恩斯反對戰争,他是一位和平主義者。
第四,在一戰中,凱恩斯為英國政府效力,他深刻地感受到他工作的巨大意義,從中也理解了政府在經濟、戰争以及戰後恢複中的重要作用。政府的作用,深刻地根植在凱恩斯心中。所以,他渴望通過政府的力量來變革社會。
第五,哈耶克的感受與凱恩斯恰恰相反,他在奧地利看到的是政府濫發貨币導緻的惡性通脹,所以哈耶克對政府幹預經濟十分警惕、甚至是痛恨。
另外,哈耶克沒能在政府長期任職,沒有像凱恩斯一樣身居高位,他始終是一位學者,他對經濟學的理解要比凱恩斯更加純粹。不同的人生經曆和工作履曆,對這兩位學者的學術思想影響太大,甚至可以說是根本性的。
接下來就是關鍵的20年代,這個時期,凱恩斯與哈耶克的主體思想都在快速形成。
先來看凱恩斯。離開英國财政部後,凱恩斯回到了劍橋大學教書。他在劍橋喜歡搞小集體活動。當時,凱恩斯與理查德·卡恩、瓊·羅賓遜、皮耶羅·斯拉法、詹姆斯·米德等一批年輕的經濟學家,經常在一起讨論經濟學問題,質疑他們的老師馬歇爾、庇古所教授的傳統學說。這些人後來也成為了凱恩斯親密的追随者。
為什麼凱恩斯和劍橋的青年講師們會對自己的老師馬歇爾的學說提出質疑呢?
這裡有兩個原因:
一是一戰的直接沖擊。按照馬歇爾的新古典主義學說,自由市場可以達到均衡狀态,任何人加入到市場中都可受益,如此經濟增長,社會穩定,世界和平。但是,一戰的巨大傷亡嚴重地挑戰了這一美好的理論。
二是一戰後美國經曆了繁榮十年,但英國經濟卻陷入了蕭條。擺在英國政府面前的經濟問題都頗為棘手,比如戰後彙率是否要恢複到戰前水平?是否恢複金本位制度?是否征收進口關稅保護本國産業?是縮減政府赤字還是增加赤字?如何促進經濟恢複,幫助大量的失業人口再就業?等等。
其中每一個問題,幾乎都給當時的馬歇爾學說帶來極大的困擾,同時也給政府提出了極大的挑戰。說白了,當時的英國政府根本不知道該怎麼辦。
這時,凱恩斯積極向政府建言獻策,他通過發表文章、廣播、演講等方式發表了衆多建議和主張。比如,他寫了一本小冊子叫《勞埃德·喬治做得到嗎》,向當時的喬治首相提出解決失業問題的方案。
凱恩斯認為,過去8年,政府總共付給了失業人口5億英鎊,如果他們閑着什麼也不做,這是驚人的資源浪費。這筆龐大的資金可以用來建造100萬處新居,翻新全英國1/3的道路;或是免費為全國1/3的家庭提供一輛新車,還可以讓每一個英國人免費入場看電影,直到世界末日。
當時,凱恩斯與保守黨、新古典主義學者展開了激烈辯論。在這個過程中,凱恩斯的幹預主義思想基本形成。他反對縮減政府預算,并說:英國甯肯忍受巨額赤字,也好過削減開支。他認為,政府的借貸和投資,是經濟恢複的一種天然補救措施。
這時的凱恩斯風頭正勁,而哈耶克這個時候遠沒有凱恩斯那麼風光。他正努力向米塞斯學習奧派思想,期間還去了美國留學一年。
回國後,哈耶克與米塞斯一起完成了商業周期、資本、貨币等方面的研究。20年代這十年,哈耶克的自由主義思想也基本形成,他的下一步打算是去英國這個大地方試試水。
這個時候,有一個關鍵人物給哈耶克提供了機會,這位關鍵人物就是倫敦經濟學院的羅賓斯。羅賓斯是一位自由主義者,他與凱恩斯曾經在一個叫經濟咨詢理事會的部門共同工作過,但二人意見不合。羅賓斯說不過凱恩斯,于是試圖請哈耶克出場來與凱恩斯辯論。
這樣一來,這場論戰就水到渠成了。
好的,本講就到此結束了。通過這一講,我們學習到,一戰促使經濟學發生了一次大分野,而凱恩斯與哈耶克之間的論戰,正是這次大分野的具體表現。請進入下一講,《02 |交鋒:哈耶克直搗黃龍》。
課程目錄:
發刊詞 | 哈耶克大戰凱恩斯
01 | 分野:一戰改變經濟學曆史
02 | 交鋒:哈耶克直搗黃龍
03 | 反擊:凱恩斯強勢回擊
04 | 回應:哈耶克以退為進
05 | 對抗:一場沒有結束的鬥争
學習音頻課程《百年論戰》加入智本社終身會員
100門音頻課程 + 100本經典解讀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