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身之本,必資于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
——孫思邈《千金藥方 食治篇》
從古至今,擅于養生的人都懂得飲食的重要性。
“吃”的繁體字是“喫”,古時候都用作“喫飯”,反而“吃”這個字在古代是口吃、結巴的意思。拆開來看“喫”字,左邊是“口”,右邊“契”字 。這個契字意味着要契合,契合什麼呢?契合我們人體的自然之道,要去契合天時、地利、人和。
契合天時,吃當季的;契合地利,吃當地的;契合人,每個人的體質狀态不同,有人體質厚、有人體質薄,要契合個人的狀态。一個“喫”濃縮了古人的智慧,我們的老祖宗告訴你吃東西要契合自然之道,才是正确的飲食觀。
《内經》中說要“美其食”,什麼是美食?不是山珍海味,價格貴賤,而是身體需要、内心愉悅的食物。
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一下,可以受益一輩子的飲食觀念。
第一,最養生的飯菜是自己用心做的
現在生活節奏快,生活便利性大大提高,很多人為了節省時間、節省體力就去外面吃,或者點外賣,甚至随便買點方便速食品吃了。不知你有沒有發現,這種看似便捷的飯菜少了一種我們中醫說的“氣”。雖然外面的飯菜種類很多,川魯粵淮揚都可以吃到,但是你吃下去的滿足感就是不如家裡的飯菜,這點我自己的體驗很深。
以前我剛工作的時候還不太适應節奏,每天下班都很累,沒什麼動力做飯就外面随便吃點,覺得能填飽肚子糊弄一頓就算了。這樣過了一段時間,我發現我越來越有一種饑渴感,就是雖然吃了滿滿一大碗飯,但是沒有那種得到滿足的感覺很不舒服。
我開始想念家裡的飯菜,用心做的飯菜跟外面流程化的飯菜是不一樣的。外面的廚師是一種職業,職業化地給你炒菜,完成做飯的任務,跟家裡人是不一樣的。家裡做的飯菜包含着家人的意念,包含着愛意,這個東西很重要,中醫講的“神”的力量就是如此。
從這以後,我就開始堅持自己做飯,我喜歡逛菜市場,我喜歡聞聞菜的香味再買,哪一個味道吸引我就說明它是當下最契合我的。人的身體很智能,當下最吸引你的就是最适合你的“上等補品”。
每個人喜歡的食物裡,包含着“元氣”,包含着靈魂秘密。吃飯,不僅僅是吃飯,在喂養自己的肉體的同時也是在喂養自己的“神”。人間百味,百态人生。
第二,食不兼味
營養專家提倡,每天要吃夠多少多少種元素,總是說我們人體缺什麼微量元素和蛋白質,這些宣傳大多來源于商業。縱觀前朝,我們現在所處的算是曆史上資源最富足的時代了,如果現在還缺乏營養的話,那前人都是怎麼活下去的呢,都是怎麼長壽的呢?
古人有言,食不兼味。什麼是“食不兼味”,就是說我們平時吃的東西其實不用種類太雜。現在好多孩子積食生病,老人都知道這是吃雜了。現在的社會太過便利,想吃什麼上超市都能買到,法國鵝肝、美國牛扒、日本的生魚片,隻要你想,全世界的食物都能買得到。
這在古時候可是不敢想的。現代人資源充足了,毛病反而越來越多,現代病有多複雜也是古人不敢想像的。
為什麼我們現在能吃到更多世界美食,卻更容易生病了呢?
想想看,你一天吃來自世界各地的食物,得到的也是世界各地的“氣”,各種濁氣混雜在一起,生的病也是世界各地的病,你的身體已經過于複雜了。
古人遵循大自然的規律,吃當季的、方圓百裡當地的最是養人。中醫說,萬物皆有毒,當身體需要的範疇之内是營養,超過身體需要的時候就是毒素了。
第三,食飲有節,飯吃八分飽
很多宗教都有“食多短壽”的說法,總是吃太多會影響壽命。很好理解,洗衣機八成滿的時候工作效率最高,塞滿了反而運行不了,總是塞很滿洗衣機就會壞。人的脾胃也是一樣,吃到八分飽适量的時候,可以補益氣血;吃太多,反而需要更多的氣血去運化食物,這時候,我們會有飯後困倦的感覺。
你吃飯的同時,飯也在吃你。吃飯不可過度,過度就會傷及髒腑。吃到八分飽、不饑餓,有利于全身經脈氣血的運行通暢,從而滋養全身。
第四,飲食也要順應天地陰陽變化
我們的身體要跟上自然的節奏,脾胃狀态也是跟着天地陰陽的盛衰發生變化的。
《内經》中說,日中而陽氣隆,日西而陽氣虛。早上陽氣升發至盛,脾胃狀态随着外界陽氣逐漸變強,早餐可以飽食;午後陽消陰長,脾胃功能也處于減少的狀态,就不宜吃太飽;傍晚時分日落,我們的脾胃也需要休息,所以晚餐吃到不餓的狀态即可。
反思我們的生活狀态,常常晚餐是吃的最豐富最飽的一頓,吃了不夠還要吃夜宵,長此以往脾胃乃至髒腑功能必定要受損。現在我們學習了中醫智慧,知道了這種習慣違背了自然規律,就要及時改正。
飲食是一件很享受的事情,人間至味是清歡。祝願你們每一個人都擁有享受“飲食之美”的身體資本,好好享受人生的旅途。
鄭重提醒:
本号傳播中醫,意在讓所有人能自醫自助,本号不是求醫問藥的平台。所以,想來問病的朋友,請三思而後行,很可能會讓您失望。本号提到的方子,僅供學習交流用,切勿盲目試藥。
覺得有用的話,幫忙點個“在看”,讓更多人看見,不勝感激。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