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考古專家在古代海上絲綢之路上,發現一艘南宋初期的沉船,這就是“南海一号”,幾年之後開始對該船進行考古打撈。然而,在考古打撈過程中,專家發現一物令人不解:在這艘南宋古船上,裝有大量鐵鍋,難道鐵鍋是宋朝出口的重頭産品?
衆所周知,如今家家戶戶都有鐵鍋,這是一個生活必需品,也是一件極為普通的商品,為何宋朝會大量出口鐵鍋?在800多年前,難道中亞、歐洲人連鐵鍋都造不了,以至于把鐵鍋當成高科技産品,而從宋朝大量進口?
南海一号位于廣東廣東陽江海域,由于當時是國内發現的第一個沉船遺址,距今800多年,所以才被命名為“南海一号”,這艘船排水量約800噸,載重量400噸,比哥倫布的遠航船隻還要大。由于1987年的時候,國内存在打撈的資金和技術問題,所以就推遲了打撈和研究。
本世紀之初,對南海一号的考古打撈才正式開始,如今已經打撈上來。通過考古打撈,專家确認了這艘南宋古船上的産品主要是:瓷器、金器(金手镯、金項鍊、金戒指等)、銅錢、銅環、鐵器。
其中,鐵器就是鐵鍋和鐵釘,由于與海水發生作用的緣故,打撈出來的鐵鍋一摞一摞地變成了鐵疙瘩。一艘滿載瓷器、金器、銅器(古代銅是貨币原料,銅器價值驚人)的船隻,為何會裝上很多如今看來不值錢的鐵鍋,難道這些鐵鍋價值驚人?
用今天的眼光來看,鐵鍋鐵釘自然幾乎一文不值,而且技術含量極低,但實際上,在12世紀中亞、歐洲等地區,宋朝鐵鍋卻是真真切切的奢侈品,而且還是高科技産品。
史書上記載了一個故事,有一次波斯商人在宋人船上談生意,見到鐵鍋極為不解,就問何物,宋朝商人解釋之後,波斯商人非常感興趣,竟然花了高價買去。
這個波斯商人為何對鐵鍋感興趣?原來,宋朝鐵鍋出現之前,即便中亞、歐洲等地的貴族做飯,主要使用陶器或直接燒烤,而鐵鍋的橫空出世,能大幅度提高生活品質。
于是,宋人估計就此發現了這一市場需求,所以才大力出口鐵鍋。然而,難道中亞、歐洲人不懂制造簡單的鐵鍋?即便不懂,也可以仿造宋人鐵鍋呀,當時沒有專利一說。
其實,制造鐵鍋沒那麼簡單,當時西方人造不出來,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生鐵産量太少,根本沒有餘鐵制造鐵鍋,二是鐵鍋鑄造需要一定技術,不然為何中國直到宋朝才出現鐵鍋?(鐵鍋出現之後,才開始流行中華炒菜法)
講述鐵鍋鑄造技術時,普及一個曆史小知識大家就明白了。關羽的武器,根本不可能是青龍偃月刀,因為直到宋朝(或唐末五代十國),才解決“刀刃寬長、刀背寬厚”偃月刀的鑄造難題,之前隻能造出“窄而直”的刀,造寬刃、寬背大刀,容易開裂不牢固,鐵鍋也一樣。
而且,即便有了鑄造技術,還需要大量生鐵支持,因為鐵是戰略物資,往往會優先于武器制造等等,隻有生鐵大量剩餘,才會用來制造鐵鍋等生活用品。學者估算,1079年宋朝年生産鐵大約15萬噸,而18世紀初整個歐洲的總産才14.18萬噸。
正因如此,全世界都需要宋朝鐵鍋,而宋朝才能全世界賣鐵鍋。比如在北方大草原上,鐵鍋更是珍貴無比,甚至将此物作為彩禮或嫁妝。為何遊牧民族南下劫掠時,連漢人使用過的鐵鍋都要搶回去,原因就在于此。
總得來說,南海一号中大量存在鐵鍋,佐證了宋朝經濟、科技的強大。在古代社會,中國一直出口絲綢、瓷器、茶葉之類産品,但鐵鍋卻可能是唯一大規模出口的工業科技産品,不能不讓今人感慨。南海一号的鐵鍋,就是南宋時期名震天下的佛山鐵鍋。
國學大師陳寅恪評價,“華夏民族之文化,曆數千載之演進,造極于趙宋之世”。在軍事、疆域上,宋朝固然不夠強悍(卻擋住蒙古50餘年),但在科技、文化、經濟上卻造就了一個世界奇迹,因此對宋朝的評價,或許應該多給一些寬容。
另外,根據南海一号文物情況,有一些機構估算認為:預計文物總量超過16萬件,總價值或高達千億美金,不亞于秦始皇兵馬俑。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