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發表在極地門戶網站上的研究顯示,格陵蘭島在過去20年間損失了4700吉噸冰,足以将全中國面積上覆蓋上近0.5米,這究竟意味着什麼後果,僅僅隻是全球海平面上升嗎?
格陵蘭島冰川消失,全球海平面将上升7.3米丹麥氣象研究所、國家空間研究所、丹麥地質調查局從重力恢複和氣候實驗 (GRACE) 衛星數據中分析了從2002年4月份到2021年8月份的冰雪融化記錄,發現大約從過去的20年間格陵蘭冰川的損失非常驚人。
其4700吉噸的冰損失足以讓全球海平面上升1.2厘米,大部分冰損失都發生在冰蓋的邊緣,比冰蓋面積減小的數據更可怕的是很多冰蓋都在變薄,而冰蓋在後退的部分其厚度損失更為嚴重。
但有些令人意外的是格陵蘭冰蓋中心的高處,GRACE衛星發現冰蓋厚度略有增加,但這卻是一個喜憂參半的消息,因為這來自冰蓋中心的降水量在增加:
2021年8月14日~16日,格陵蘭白雪皚皚的冰蓋頂迎來了一場大暴雨,從8月14日開始,格陵蘭冰蓋上的溫度上升到了0℃以上,三天内降下了70億噸雨水,據NDSIC(美國國家冰雪數據中心)科學家稱,這是1950年來格陵蘭冰蓋最大的降雨。
格陵蘭冰蓋暴雨簡直就是天大的笑話,因為在如此高緯度的地區,正常情況的降水量都是下雪,但2021年8月中旬真的不一樣,因為一個中等強度的低壓中心(中心壓力987毫巴)向東北移動穿過哈德遜灣巴芬島,與格陵蘭島南端的高氣壓形成氣壓梯度,結果導緻溫暖潮濕的空氣覆蓋了整個島嶼。
8月14日,NDSIC監測到格陵蘭冰蓋的最高點(72.58°N 38.46°W,海拔3216米)出現溫度高于0℃,并且出現了連續降雨,氣溫在冰點以上持續了9小時,8月14日格陵蘭冰蓋出現了大面積的融化事件,當日融化範圍達到峰值 872000 平方公裡,15日降至754000平方公裡,8月16日降至 512000 平方公裡。
這就是70年來格陵蘭島出現的最大降雨事件始末,這些降水量很快就在随後低于0℃的環境中重新結冰,但這個事件表明,全球氣候變暖已經深入到了格陵蘭島的高緯度。
假如格陵蘭冰川消失有什麼嚴重後果?
格陵蘭冰蓋是除了南極以外地球上最大的冰蓋,2019年《自然》期刊上的一篇論文計算得出,在目前全球變暖的水平下,到本世紀格陵蘭冰蓋的融水将導緻海平面上升7~13厘米。
來自美國國家冰雪數據中心表明,假如格陵蘭冰蓋全部融化,全球海平面将上升7.4米,如果南極冰蓋融化的話,那麼海平面将會上升60米,當前全球最發達的地區,基本都在海岸線附近,平均海拔不超過10米,可以想象的是這一定是滅頂之災。
格陵蘭島冰川大幅損失:僅僅隻是海平面上升?冰川大幅損失,結果不就是海平面上升麼?還會有其他結果?當然冰川損失是全球變暖導緻的,未來氣候會更惡劣,極端氣候更加頻繁,就像2021年創紀錄的災難天氣一樣,以後可能每年都會遭遇,除了這些還有其他結果嗎?
确實會有其他結果!大量的冰川淡水進入海洋後會導緻溫度和鹽度驅動的洋流運動,融化的淡水會沖淡洋流中海水的鹽度,會導緻它無法沉入海底中斷洋流回到赤道,比如著名的北大西洋暖流,它是攜帶這赤道的溫熱海水到達高緯度,然後釋放了熱量後遇冷下沉回到赤道。
大量冰川融水導緻海水變淡,密度變小,無法再下沉進入循環,減弱了洋流,結果就是北大西洋暖流暖流強度進一步減弱,據科學家估計,從上世紀中葉以來已經減弱了15%,未來還将繼續減弱。
北大西洋暖流強度降低甚至消失,會讓歐洲以及北美大陸冬季溫度下降10~20℃,達到冰川期的水平,冬季結冰可能在夏季無法全部融化,未來逐年增加,地球将不可逆的進入冰川期,而且這是有先例的,新仙女木時期,一顆小行星撞擊了格陵蘭島北部地區,大量融水就導緻了新仙女木期的寒冷期,這是在間冰溫暖期持續千年後突然出現的一個冰川期,持續了1500年。
究竟是變熱好還是變冷好?
全球變暖的結果是變冷,是不是有些大跌眼鏡?不過這是地質史上發生過的事實,地球可能面臨着先變暖,然後再轉入冰川期,然後再在未來某個時刻重新變暖,地質史上一直都是這樣的循環,隻是可能這次是人類人為導緻的。
65萬年來南極洲的冰蕊所記錄的大氣二氧化碳濃度而劃分的冰期/間冰期周期
全球變暖的結果就是更極端的天氣,暴雨、暴雪,夏季高溫,更猛烈的山火,那麼變冷又會怎樣呢?水汽循環後都在高緯度地區形成冰蓋,大量的水資源都向兩極集中,這會導緻兩個結果:
1、海水鹽度上升,因為結冰會排出鹽分,冰都是“淡”的;
2、海平面大幅下降,大冰期海平面至少比目前低120米;
比如上海現在是海岸線上的大都市,要是到了大冰期,它距離大海可能有上百千米,到大陸架比較深的區域才能看到大海,長江的徑流量也要比現在小得多,全球港口城市都将變成丘陵地帶上的懸空港。
末次冰期的海平面(紫色)
這個問題可能要比全球變暖還海平面上升的問題要嚴重得多,因為冰期氣候會比現在更幹燥,夏季變短,人類聚居地向低緯度轉移,可耕種面積縮減,大量人口面臨糧食問題。
當然變冷和變暖都不合适,假如能選擇的話,維持在上世紀中葉的氣溫與氣候比較合适,适當、可控的溫室效應是必須的,不過在當前主流使用石化能源的條件下是不可能的,因為現在出圈的是發達國家,他們經過了原始積累可以向環保能源轉變,但發展中國家還無法實現,即使是巴黎協定也無法阻止他們發展,比如13億人口的印度,未來一定是一顆環保炸彈。
參考:
https://www.dailymail.co.uk/sciencetech/article-10476139/Climate-change-Greenland-lost-ice-2002-submerge-1-5-FEET-water.html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19-1855-2
http://polarportal.dk/en/greenland/mass-and-height-change/#c8450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