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利水滲濕藥。以滲利水濕、通利小便為主要功效,如茯苓、木通、金錢草。
2、化痰止咳平喘藥。細分還可分為化痰藥和平喘止咳藥兩種,以祛痰或消痰、緩和或制止咳嗽喘息為主要功效。前者有半夏、天南星、白附子等,後者有紫蘇、馬兜鈴、枇杷葉等。
3、安神藥。以甯心安神為主要功效,如酸棗仁、靈芝等。此類藥物還包括一些比較特殊的礦石藥,如朱砂、琥珀等,古代中醫同樣認為其有安神之效。
4、平肝息風藥。以平肝潛陽、平息肝風為主要功效,如蒺藜 、牛黃 、牡蛎。
5、活血祛淤藥。以通利血脈、促進血行、消散瘀血為主要功效,如馬鞭草、姜黃、王不留行等。
6、止血藥。以止血活絡為主要功效,如仙鶴草、艾葉。一般均為外敷使用。
7、瀉下藥。以潤腸通便、清熱瀉火、逐水退腫為主要功效,如大黃、巴豆、蜂蜜。
8、驅蟲藥。以将腸道等髒器的寄生蟲殺滅或祛出體外為主要功效。如南瓜子、鶴草芽、蕪荑等。
9、芳香開竅藥。以治療閉症為主要功效,因寒閉、熱閉等存在不同,故而有溫開藥、涼開藥等區别。如紅花,桃仁,川芎等。
總而言之,不同類型的中藥用法各異,有些中藥雖然有補益的作用,但也不能當做保健品一樣天天吃,過猶不及。我們在甄别對待的同時,也可以依據其不同的特點,對症下藥,從而達到好的治療效果。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