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王幸福:生地黃是一味很好的治療失眠的良藥,要大量使用!

簡介:王幸福,大學文化,中醫世家,祖籍河南,飄零豫陝,落葉西安。16歲起随祖父習醫,誦讀岐黃,18歲從西安知青下鄉,懸壺農村,獨自行醫,中途泛覽諸子百家,研治各種病症,亦醫亦官,晚年摒棄其他愛好,專心治學于中醫。

具有40多年臨床經驗,注重臨床療效,崇尚大道至簡,效法仲景,鄙視裝神弄鬼,故弄玄虛。一生無可炫耀之光環,但懷一顆治病救人之心,治過數十萬例病者,深受患者信任和贊揚,借古文賣油翁一言自我評價:“無他,但手熟尓”。

出版臨床心悟文集五部《杏林薪傳》《醫燈續傳》《杏林求真》《用藥創奇》《臨證創奇》,多次印刷,銷售一空,為廣大中醫同道喜愛,粉絲數十萬,是一名臨床中醫,擅長治療各種疑難重症。

王幸福:生地黃是一味很好的治療失眠的良藥,要大量使用!

生地簡述 生地是生地黃的簡稱。一般中醫人都熟悉它是一味補益藥,補腎名藥六味地黃丸的主藥就是地黃,但說它是 一味鎮靜治失眠的藥,可能知道的人就不多了。實際上對于這一點,現代藥理早已有研究成果。
對中樞神經系統的作用,懷地黃有明顯鎮靜作用,其作用部位可能在大腦皮層。其水提液可抑制小鼠的自主活動,并能加強阈下催眠劑量戊巴比妥鈉和硫噴妥鈉的催眠作用,同時也能對抗安鈉咖的興奮作用。地黃的鎮靜作用有利于緩解高血壓患者的症狀,明顯改善高血壓患者引起的失眠,有效率達94%。有人認為地黃的鎮靜成分主要為水溶物,口服地黃水煎浸膏劑、醇浸劑或腹腔注射10g/kg,均能對戊巴比妥鈉的催眠效應産生協同作用。
受臨床報道的啟發

對此,大量的臨床報道也證明了一點。姬領會中醫師曾在書中寫到他從《陝西中醫函授》1992年第2期上看到的一個病例。該文寫道:一中醫治療劉某失眠,月餘目不交睫,疲憊煩躁欲死,百治罔效,投以熟地黃500g,肉桂6g,服後酣睡如雷而病如失。後如法炮制運用,臨床收到較好的效果。
有一患者,看病後複診,女性,63歲,嚴重失眠近1年,白天不困,晚上不睡,心煩得不成。聽了别人推薦,來到門診,我看了舌頭,稍紅,苔薄白,脈數稍虛。詢問之後發現.患者還有嚴重的膝關節炎,變天就痛得厲害。我說,先給你治療失眠吧,關節疼痛,你可以用白酒泡辣椒外用試試。
于是,處以生地黃180g,白芍30g,肉桂(後下)10g,3劑。囑咐每天晚上熬藥,連續熬2次,合在一起,臨睡前一次服完,這就是“頓服”。由于患者有心煩、易生氣的情況,故而,加白芍來滋陰養肝,以緩解這個症狀。
今天過來說,晚上9點上床,好像11點半才睡,不過,早上4點多才起來,睡得好香啊。呵呵,睡覺香真是福啊。于是,又讓患者按原方再服3天之後,再診脈改處方。【姬領會醫案】
受此案啟示,結合現代藥理研究,我在臨床上進行了大量的驗證。
實踐證明: 生地黃是一味很好的治療失眠的良藥,大量使用無明顯的毒副作用。舉例示之。
實踐醫案 【案1】有一失眠近30年的患者,常年靠安定入睡,還睡不好,第二天仍乏困沒精神,加之還有其他病,很是煩惱,要求中醫治療。
患者男性,86歲,西安某軍隊幹休所離休老幹部。為了先扭轉長期失眠這個情況,打破惡性循環,就用了以下這個方子。
熟地黃500g(因患者常年有慢性腸炎,故不用生地黃),肉桂10g。
使用方法:取地黃500g,加适量的涼水煎煮,煎藥時不用泡,直接煮就是了。先把地黃放到砂鍋裡,加水,以水漫過藥物兩橫指(一般的是一橫指,因為這裡隻有一味藥,故可以多加點水)為度,放在火上煎煮,火力不要太大,中等就成;等水燒開後10分鐘左右,再加入肉桂10g,煎煮10分鐘,關火,沏藥;再加适量的涼水,煎煮至水開後10分鐘,把藥液沏出,和第一次煎煮的藥液混合。晚上臨睡前半小時頓服,也就是一頓把兩次煎煮的藥液喝完。
患者因第一晚上不保險,又加服了西藥,雖說睡着了,但看不出中藥的效果。故第二天要求患者不得服西藥,以證藥效。結果不出意外,熟睡一晚,患者高興萬分,說中醫太種奇了,要求繼續用藥。在服完3劑藥後,改而針對病因繼續治療,最終收效。【古道瘦馬醫案】 【案2】胥某,女,67歲,前一段時間體檢,查出腦部有一個小膠質瘤,認為得了不治之症,自此憂心忡忡,後發展為整天煩躁易怒,睡不着覺,後在某老中醫處吃藥半個多月,基本上為酸棗仁一類藥,仍然解決不了睡眠問題,白天黑夜無法入睡,人幾乎到了精神崩潰的地步,經人介紹求診于餘,要求迅速治療失眠問題。
刻診:人憔悴不堪,兩眼圈烏青,焦急煩躁,舌紅苔黃膩,脈弦滑有力,手腳心發燙,小便黃,大便黏溏。
辨為肝郁膽熱,熱擾心神。本想用黃連溫膽湯,恐緩不濟急,于是用大劑生地黃處方。生地黃500g,肉桂10g,蟬蛻25g,黃連10g,3劑,水煎,按上法要求晚上頓服。
結果當天晚上熟睡7個小時,3劑服完,連睡3天,患者高興萬分,逢人便贊遇到了神醫。後為鞏固療效,改為丹栀逍遙散合溫膽湯7劑,徹底治愈失眠。【古道瘦馬醫案】 【案3】張某,女,60歲,失眠已經十幾年了,一直依靠西藥地西泮入睡,但是近3天用西藥也失靈了,加大劑量也無濟于事,已經連續3天沒有入睡了。人煩躁不甯,精神疲憊。要求用中醫中藥試試。
刻診:面顯憔悴,兩目血絲密布,雙手寸關脈浮滑,舌淡紅,苔薄白,飲食一般,人便略幹,餘無他症,迫切要求解決失眠問題。
辨證為心肝火旺,神不得安甯。
處方:生地黃500g,肉桂10g,百合30g,知母10g,蟬蛻10g,3劑,水煎2遍,取250ml左右,臨睡前1小時服下。3天後轉方。
3天後複診,述,第一天晚上喝完藥,腸鳴一陣,睡了2小時。第二天晚上睡了6小時,第三晚上睡了6小時。診得平脈,寸關已不浮滑,火己平定。
轉方:黃精50g,遼五味子15g,合歡花15g,山楂15g,續服1周,睡覺時好時差。多年痼疾亦從緩計之。以麥味地黃丸合複方棗仁膠囊長期服用,1個月後,睡眠漸漸趨于正常。
注:此案例藥量僅适用于心火過旺,大便偏秘者,脾弱中虛者不宜用。如果想用,可以把生地黃改為熟地黃。【古道瘦馬醫案】 生地黃大量運用治療失眠的作用不用質疑,但是在運用的過程中還是要注意脾胃的強弱。脾虛和寒濕的患者可以改生地黃為熟地黃,或者加幹姜和珍珠母,以防止腹瀉和胃中不适。
生地黃治失眠的機制,中醫文獻也有記載,隻不過未引起大家的注意罷了。
《金匮要略》防己地黃湯
治病如狂狀妄行,獨語不休,無寒熱,其脈浮。
防己一錢桂枝三錢防風三錢甘草一錢
上四味,以酒一杯,漬之一宿,絞取汁,生地黃二斤,㕮咀,蒸之如鬥米飯久,以銅器盛其汁,更絞地黃汁,和分再服。
《金匮要略》百合地黃湯
百合病不經吐下發汗,病形如初者,百合地黃湯主之。百合地黃湯方。
百合七枚,擘生地黃汁一升
上以水洗百合,漬一宿,當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二升,煎取一升,去滓,内陸黃汁,煎取一升五合,分溫再服,中病勿更服,大便當如漆。
此兩方雖說沒有直接說能治療失眠,但其證均為精神失常,現代均需要以鎮靜藥治療,失眠可以說為精神失常的輕症,也須鎮靜,故治療同理。大量生地黃鎮靜治失眠由此濫觞,後世大量養血安神的方子均有地黃就是這個道理。
中醫、西醫殊途同歸治失眠。 附:重用生地黃養血蠲痹除頑疾
我臨床上也很喜歡大量用生地黃治療熱痹和虛痹,隻要對症,一用就是百十克以上,此膽量和用法是受已故名醫姜春華先生的啟示。
姜老臨證治療痹證注重以腎為本,善用大劑量生地黃于溫散蠲痹、祛風通絡藥之中,以涼血清營、養血補腎、滋陰潤絡,尤其治療反複發作之頑痹,每獲良效。
姜老認為生地黃、川烏合用治療痹證能相輔相成。
根據痹證的病因病機與臨床表現,大體包括西醫的風濕熱、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關節炎、痛風、坐骨神經痛、骨質增生性疾病等。先生積幾十年治療痹證的經驗,在辨證論治的基礎上,主張扶正固本,強調以腎為本,運用補腎法為主治療各種類型痹證,并結合中西醫結合科研實驗研究,将大量具有祛風除濕、散寒止痛、補益肝腎、強筋健骨功效的中藥廣泛地運用于臨床,勤于實踐,勇于探索,地烏蠲痹湯就是先生自拟的一個治療風寒濕熱痹的有效方(生地黃60g,制川烏9g,威靈仙9g,蠶沙15g,秦艽15g,烏梢蛇6g,懷牛膝9g,豨莶草15g,五加皮15g,獨活9g。
方中制川烏先煎15分鐘,每日1帖,水煎服,重者1日2帖,分4次服。功能滋陰活血,溫經散寒,通絡止痛。主治行痹、痛痹、着痹,以及化熱傷陰的熱痹所緻的肌肉、筋骨、關節疼痛、麻木、重着、腫脹、坐骨神經痛、風濕性關節炎、頸椎病、類風濕關節炎等病)。
方中,以大劑量生地黃為君藥,生地黃具有滋陰潤絡、涼血清營、補益肝腎之功,《神農本草經》有其“逐血痹”“除寒熱積聚”“除痹”的記載。先生用生地黃治療頑痹一般用量在60~90g,最多可用至150g。
其用意有三:
第一,生地黃甘寒,入肝腎經,可滋養陰血、補肝益腎,得酸平之淮牛膝、辛溫之五加皮協助,共同發揮補益肝腎、扶助正氣的作用。
第二,風寒濕三痹中,寒痹和濕痹均需辛溫或燥烈之品方可消除,然辛溫燥烈之品無不有傷陰耗血之弊。方中的川烏、蠶沙、威靈仙、獨活便是此類藥物,得大劑量之生地黃,可緩和它們的燥烈之性,雙向調節,取利祛弊。
第三,根據《神農本草經》記載,地黃有除痹作用,生者尤良,風寒濕三痹中,行痹需以散風為主,佐以祛寒理濕,但古有“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的理論,更須參以補血之劑。血不足者痹着不行,生地黃補血養血,補養充足,自然流通洋溢而痹行矣。藥理實驗證實,生地黃可延長抗體存在時間,是促進免疫功能的藥物,且又可調節抑制性T細胞的功能,從而阻抑自身抗體的形成,具有保護腎上腺皮質功能的雙向調節作用。 【案4】楊某,男,46歲。3年多來腰痛如折,右腿冷痛,腫脹麻木,屈伸不利,艱于行走,得溫則減,遇寒則甚,氣候交變尤易發作。化驗:抗“0”750U,血沉15mm/h。
診斷為風濕性關節炎。平素惡寒怯冷,口淡不渴,舌苔白而厚膩,脈象按之沉細。證屬寒濕入絡,凝滞經脈,閉阻營衛。
治拟溫經散寒,活血鎮痛。藥用制附子9g,桂枝9g,生地黃50g,威靈仙15g,晚蠶沙30g,秦艽9g,蕲蛇9g,當歸9g,赤芍9g。
7劑藥後,關節疼痛、麻木、發冷好轉。守上方加黃芪30g,乳香、沒藥各6g,再進14劑,患者下肢活動自如,後用上法調治月餘而愈,随訪1年末發。
【按】本案為“痛痹”,系由寒濕之邪外襲,凝滞經脈,不通則痛。綜觀本方配伍,妙在重用生地黃一味。生地黃味苦甘,性寒,滋陰養血而補益肝腎,臨床多用于熱痹之熱灼營陰,或陰虛内熱、耗血傷津之證。今先生通權達變,用以治寒濕痹證,是取其滋陰補腎、鼓舞正氣之用也。正氣乃固衛禦邪之動力,但以陰精為之糧資,地黃滋補腎陰,則一身活力由之振奮,祛邪乃能得力,此一也。
且地黃能通利血脈,《名醫别錄》雲:“生地為散血之專藥。”蓋通脈之品都具有破瘀攻伐之性,而生地黃散血通脈,既無燥烈傷正之害,又有滋陰柔潤之用,并具通中寓補之功效,乃寓通以于養血之中,盡其祛邪之能,正如《本經逢原》所曰:“統領他藥,共襄破宿生新之功。”此其二也。又據現代藥理研究,大劑量應用地黃有激素樣作用而無激素的不良反應。方中,成靈仙與當歸、桂心配伍,為《證治準繩》神應丸,更加血肉有情之蕲蛇,故治療風濕腰痛尤佳。 【案5】陸某,男,49歲。患類風濕關節炎,小關節變形,疼痛,手足均見凹陷性浮腫水腫,舌淡、苔薄白,脈滑。以防己茯苓湯加活血藥。
處方:防己9g,黃芪15g,桂枝9g,丹參15g,當歸9g,生地黃90g,蠶沙15g。7劑痛愈。【《姜春華醫案》】
【按】本例濕痹為主,若單用防己茯苓湯益氣利水,浮腫改變不大;若輔以丹參、當歸等活血藥物,則浮腫顯著減輕。蠶沙治療痹證,無論風重、濕重均可用之。《本經》雲生地黃“有除痹作用”,大劑量用至90g,有類似激素可的松樣的作用,而無激素的不良反應。 【案6】宋某,女,18歲,農民。1983年10月28日初診。周身關節腫痛3年,多次在省市醫院查治,診為風濕性關節炎,長期用吲哚美辛(消炎痛)、吡羅昔康(炎痛喜康)、地塞米松等仍反複發作,起居稍有不慎,即發熱腫痛加劇。近3個月來。左踝及兩腕手指腫痛,不紅,屈伸不利,肌肉瘦削,飲食、二便尚可,面萎黃虛浮,舌質淡紅,苔白微膩,脈細澀,今純用中藥治療。
生地黃50g,黃芪、續斷、桑寄生各15g,防己、桂枝、制川烏(先煎)各10g,五加皮12g。3劑痛腫明顯減輕,守方繼服16劑,痛止腫消,肌肉漸豐,面色紅潤,為鞏固計,再進3劑,半年後随訪未發。【《黑龍江中醫藥》,1986 (5)】
【按】痹者,閉而不通之謂也。風寒濕之邪乘虛而入,留滞于内,血氣為邪氣所阻,不能暢達。故以補益疏通、祛風濕為法。重用生地黃者,蓋因本品滋陰養血,善逐血痹,性涼而滑利流通,正切病機。 【案7】郝某,女,32歲,産後受風,雙下肢關節疼痛不己,血沉風濕因子為陽性。醫院診斷為風濕性關節炎。予以布洛芬治療,當時吃了止痛,過後仍犯,不除根,尋求中醫治療。

時診:中等個子,虛胖面白,脈弦滑兼數,無力,舌紅苔薄。言之生完孩子未注意,受了風寒,自此雙腿關節疼痛難忍,察雙關節怕風、不腫,飲食、二便尚可。血虛受風,郁久化熱。
處方:水牛角(先煎)30g,生地黃60g,牡丹皮12g,赤芍30g,忍冬藤30g,海風藤30g,石楠藤30g,生黃芪150g,當歸30g,首烏藤30g,生甘草30g,徐長青30g,淫羊藿30g。7劑,水煎服,每日3次。
一周後複診,雙腿關節己不痛了,效不更方,繼服5劑,痊愈。【古道瘦馬醫案】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