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我又重拾閱讀的習慣。從嘗試挑戰每年50本實體書,到愛上電子書,再到寫作日更以及共讀群,快速閱讀,真的靠譜嗎?
是的,《快速閱讀》的作者告訴你,閱讀有是有方法的。而《快速閱讀》,也真的靠譜。
1.克裡斯蒂安·格呂甯
這本書的作者是克裡斯蒂安·格呂甯,他的本行是律師。
和我們中的大多數人一樣,格呂甯一開始并不是一個熱愛閱讀的人,也是一個讀書少、效率低的人。
但後來,在準備律師考試的過程中,他發現,其實閱讀是有方法。隻要掌握了正确的方法,每一個人都能夠随心所欲地在書籍的海洋中暢遊。
于是,他将《快速閱讀》寫成書籍,為大家分享。
2.閱讀的底層邏輯
讀完這本書,我才發現:閱讀,原來是有它背後的底層邏輯的。
2.1閱讀是眼部運動與大腦運動的結合
經常能夠看到這樣的人:我才讀完一本書,他都已經讀完二十本書了。
除了閱讀方法與技巧,這其實,說明這樣的人的眼部運動比較發達。因為,讀書,我們也常說”看書″,是用眼睛在掃描紙上或者是屏幕上的文字、圖片。
而這樣的差異,則是因為有的人,可能一眼十行;大多數人,一眼幾行。
但閱讀的意義,不僅僅是用眼睛去浏覽,更重要的是将書中的内容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因此,閱讀,還是一種腦部運動。
2.2閱讀是有目的的
當一個人漫無目的的去閱讀,那麼,給他一百本書,他也是随便翻翻,讀不進去。
而當一個人帶有目标地去讀書,那麼,他不僅能夠做到入眼,而且能夠做到入心。
舉一個例子,電影院是年輕人約會常去的地方。在我嘗試寫書評影評之前,我老公帶我去電影院,我都是看完了不知道這部電影在講什麼。遇到我不喜歡的,我都能睡着。
但當我嘗試寫書評影評之後,我們兩口子再次去電影院,我就不一樣了。不論這個電影我是否喜歡,我都會非常認真地看完它。因為,我要從電影中尋找有價值的素材,然後把它變成文章。
閱讀也是一樣。比如這段時間,心情不好。而這個時候,手中正好有一本笑話集,那讀起這本書來絕對是狼吞虎咽。
2.3理解力的池子有多大,閱讀能力就有多強
書籍有許多分類,經濟類、管理類、曆史類、文學類、漫畫類、國學經典類、家庭教育類、物理天體類、科幻類……
還是拿我自己舉例。我讀家庭教育類的書籍就相對容易,也讀得比較快。因為,我最喜歡家庭教育類的書籍,也在閱讀家庭教育類的書籍過程中,逐漸建立并形成了自己在家庭教育領域的知識體系。
而我讀科幻小說,比如劉慈欣的《流浪地球》以及《三體》全套,就特别費勁,也特别慢,甚至是迷迷糊糊讀完的。因為我并不喜歡科幻小說,我也沒有建立、形成這一方面的知識體系。
所以,是的,理解力的池子有多大,閱讀能力就有多強。
2.4閱讀速度與閱讀數量
在閱讀的過程中,影響閱讀的速度的,還有閱讀的數量。當你讀書越多,也就讀書越快,也就越能夠找到自己的方向。
這一點,我深有體會。2021年的我,讀完了64本紙質書,13本電子書。
一開始,我也是漫無目的地去選書,因為我不知道我要讀什麼。但後來,讀書越來越多,我發現,家庭教育、國學經典、人物傳記、經典電視劇原著、世界文學名著,才是我的最愛。
閱讀速度也是一樣的。我記得樊登老師曾經說過,“當你讀完50本書的時候,讀書的速度不知不覺地就快了”。是的,不知道哪一刻起,我的閱讀速度就突然變快了。
3.閱讀整本書的步驟
在《快速閱讀》這本書中,格呂甯将閱讀整本書分為三個步驟。而我卻認為,其實應該是五個步驟。
3.1閱讀前要明确閱讀目标
一個沒有目标的人,是可怕的。同樣,沒有閱讀目标的人,也是可怕的。因此,閱讀每一本書之前,我們都要明确自己的閱讀目标。
比如,《快速閱讀》。我為什麼要讀這本書?這本書對我來說有多重要?我想要獲得哪些信息?我打算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哪些方面?
是的,我想知道“快速閱讀真的靠譜嗎”。現在看來,是靠譜的;同時,也能夠順便寫讀後感或者是書評;能讓我變成讀後感或者是書評的内容,就是我想要獲得的信息;我打算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讀書寫作中。
這就是我讀格呂甯《快速閱讀》的原因,也是目标。
3.2泛讀全書,把握整體脈絡
我其實有一個閱讀習慣,就是打開一本書,先閱讀它的前言、目錄以及後記。因為,作者寫這本書的真正目的,都在這三個部分有所體現。
比如,李躍兒老師的《關鍵期關鍵幫助》。這本書一共有六章内容。第一章,認識孩子;第二章,關鍵期關鍵幫助;第三章,如何選擇幼兒園;第四章,如何适應幼兒園;第五章,愛的誤區;第六章,幫助孩子建構獨立完整的人格體系。
其實,這本書的重點,就是第二章,關鍵期關鍵幫助。
3.3快速閱讀與反複精讀相結合
同樣的書,每讀一遍,就有不一樣的收獲。尤其是經典書籍,常讀常新。
2022年,我給自己制定的讀書目标:主線是李躍兒系列讀十遍;副線是還有微信讀書的電子書,以及365父母閱讀幫中的書,當然也穿插有其他紙質書。
當然,現在《孩子是腳,教育是鞋》,我已經讀完十遍,《關鍵期關鍵幫助》正在讀第二遍。
是的,越讀,體會越深刻。
3.4回顧知識點,系統理解全書
之前的我,有讀書劃線的習慣;但這兩年,我變了。
因為,每本書都是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劃線則會破壞對書中核心内容完整性的理解。
尤其是小說類的書籍,更是這樣。
比如,劉靜的中篇小說《父母愛情》,書中可能會有名言警句,但那的确無所謂;而真正重要的是,我又從央視綜藝《故事的中國》,看到了《父母愛情》是緻敬經典,緻敬父輩,緻敬一代又一代的守島軍人,緻敬一代又一代的守島軍嫂。
3.5閱讀之後,輸出倒逼輸入
我一直認為,分享、寫作、講書、複盤,都是輸出倒逼輸入的最佳方式。
是的,從2021年開始,我每讀完一本書,都會發個朋友圈;從2022年開始,我每讀完一本書,都會把它寫成書評。
其實,在發朋友圈、寫書評的過程中,我又重新梳理了一遍剛剛讀完的那本書的知識點,并加深了對剛剛讀完的那本書的理解。
另外,就是對共讀群的偏見。
有的人,更喜歡自己閱讀;而我卻認為,加入共讀群,也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式。大家一起讀書,一起育兒,一起讨論,一起成長,反而會學習的更多,進步得更快。
就像春節前,我們365父母閱讀幫的第一季第一個月的複盤周。
我選擇的是《關鍵期關鍵幫助》。我們聊了育兒路上掉過的那些兒“坑″,也分享了書中的知識點(關鍵期的關鍵幫助),真的是收獲頗多。而我正好是一個1-2歲物質期小女孩的媽媽,也正好學以緻用。
所以,對于亂扔東西的小朋友,我并沒有生氣,而是在保證安全的範圍之内,任她自由探索。
4.快速閱讀的小工具
格呂甯在這本書中,還提到一些幫助大家快速閱讀的小工具。
比如,對于容易串行的人,找到一把直尺比着讀是一個比較不錯的方法。還有就是視覺卡片。知識卡片、視覺卡片,都是幫助理解知識點的最好方式。
其實,在這個互聯網時代,信息化時代,還有許多的方式可以輔助閱讀,比如思維導圖等。
最後,快速閱讀也罷,慢速閱讀也好,都要一直做下去。因為,讀書是一輩子的事情。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