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家長擔心:
我孩子整天左耳朵進右耳朵出的,批評他也笑呵呵的,啥事都不往心裡擱,是不是心太大了點。
哈哈,别擔心,反而要恭喜你,臉皮厚點是好事。
在陶藝館,看到這樣一幕。
五、六歲的男孩,完成了他的作品後,示意站在門口的媽媽來看,還沒等媽媽走近,鄰座小女孩對男孩說:“嘻嘻,你做了個大肚瓶……”。
這話顯然刺激到了男孩,他“砰”地一下把自己好不容易做好的陶瓷給摔了,哭着讓媽媽帶他回家。
女孩的媽媽趕緊教育孩子:“快點道歉,不要亂說,這是哥哥的藝術品。”
但男孩并沒被安慰,反而跟媽媽說:“我讨厭做瓷器,我再也不要做了。”
媽媽尴尬地說:“我家寶貝就是愛面子……”
确實,每個孩子都好面子,但是其實“臉皮厚”點是好事!
太愛面子的孩子,給自己設限
孩子有顧惜面子之心,但過于愛面子,則未必是好事。
《育兒大師》中,優米愛面子的脾性,讓父母很是頭痛。
優米用積木搭城堡,進行一半時,她放上的一塊積木讓整個“建築”失重,城堡嘩啦一下垮塌了。
看到搞砸了作品,積木又散落一地,優米尴尬地沖媽媽幹笑着,嘀咕着:“它垮了”。媽媽則示意她,東西掉了要自己撿起來。
但優米不理媽媽的建議,隻顧着擺弄身上的麥克風,并要求媽媽也來看,又拿起積木去遮媽媽的眼睛,回避談論撒落了積木,意在轉移話題。
用“小動作”來掩飾錯誤,是優米的常态。
并且,為了不被差評,優米也從不當衆“出醜”。
老師拍來視頻,同學們都歡快地唱着歌,唯獨優米不敢開口,手腳無措地想唱又不敢唱。
媽媽不解地問優米:“你會唱的歌,為啥不唱呀?”優米不好意思地說:“我怕唱錯……”
為維護最佳形象,優米竟不敢當衆展示熟悉的事物,爸媽也很無奈,不知該怎樣教育。
事實上,束縛孩子的,正是過重的面子思想,為了保證有個最好的形象,孩子不肯認錯,不敢試錯,甚至幹脆逃避一切可能出錯的行為。
逃避錯誤,也意味着限制成長,讓孩子丢失更多的機會,甚至丢失更好的未來。
不僅如此,薄臉皮、愛面子,又讓孩子活得很辛苦。
心理學家戴維·邁爾斯指出,臉皮薄背後,是自尊心脆弱的表現。他們把自尊建立在分數、外貌以及别人的稱贊之上,誇大自我,尋求成為注意焦點,以此來獲得自我價值感。
然而,外在形象和表現,最容易受到環境的沖擊,在此之上所建立的價值感,也随之而脆弱不堪。
孩子為讓外在“價值王國”不倒塌,在維護和修補它們之中往來奔走,卻不知道真正的價值來自孩子本身,也不知如何建立真正的價值感。
這就讓孩子面臨比别人更多的壓力,憤怒以及人際關系問題,讓他陷入痛苦,卻又無力自拔。
“厚臉皮”的孩子,敢于突破自已,更易于成功
愛面子猶如“牢籠”困住孩子,而“厚臉皮”則能讓他勇往直前。
辣目洋子原名李嘉琪,她坦言,能走到今天,要歸功于她的“厚臉皮”。
洋子很小就學習舞蹈,在媽媽的鼓勵下,頻繁地登台演出,讓她練就了不畏評價的“厚顔”。
也是由着這股勁,長相普通的她,竟“妄想”做演員。
如此“崇高”的理想,被人頻頻潑冷水,因為在大家眼裡,洋子身上沒有一樣符合演員标準。
洋子卻毫不氣餒,分析了自身的優點與劣勢,并且尋找其定位,她在日記中寫道:
“如果要找個漂亮的女演員,随便一抓一大把,但想找個醜得有特點,有自信,會搞笑的女人,就我一個。我不美,但僅此一個,絕版了。”
學生時代的洋子,熱情積極,熱衷組織文藝活動,一直穩坐班上文藝委員位置。
但她依舊經常被同學嘲笑,說她“臉大”,但洋子從不會因此受傷,總是怼回去:“關你屁事……”
大學畢業後,她開始創作短視頻,憑借特别和搞笑的風格,很快就收獲了大量的粉絲。但随名氣而來的,是别人對她長相的吐槽,網友說她長得既胖又醜,讓人倒胃口,還辣眼睛。
剛開始,洋子也感覺很受打擊,但她很快振作,并決定把名字改為:辣目洋子,意思是辣眼睛的樣子,沖着诋毀她的人叫闆。
這還沒完,她越發大膽暴露自身的缺點,露出滿身贅肉參加時裝秀,以辣眼睛的形象接拍各種廣告。
挫折奈何不了她,連負面評價也被她“厚着臉皮”正面回擊,正是這股打不碎,折不斷的韌勁,讓她闖出了屬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心理韌性的力量》書中說:
“具有心理韌性的人身上所有的特質是,他們擁有應對任何狀況的信心和希望,他們并不是盲目樂觀,而是知道自己擁有能夠化險為夷的資源。”
厚臉皮的孩子,是具備心理韌性的。
他不在意别人的看法,了解自身的短闆和長處,能保持樂觀和自信,善于發掘、利用自身的優勢,來應對面臨的問題。
他能正确看待成敗,有勇氣直面困難,而每一次的得勝,會讓他積累出更多的信心,帶出更多地成長,讓内心更加強大。
正是這“厚臉皮”,能将孩子的潛力和才華發揚光大,成就理想,助他活出人生赢家。
表面的“厚臉皮”,實際必須有内在力量的支撐,因此,要給孩子一副耐摔打的厚顔,就需要培養他強大而充實的内在。
1.幫助孩子養成樂觀的心态
悲觀的孩子,把失敗看成洪水猛獸,往往知難而退,裹足不前。但樂觀的孩子,能迎難而上,不停止追求的腳步,也更容易獲得成功。
讓孩子保持樂觀,首先教他:給壞事件做出更正确的解釋。
比如,孩子數學考砸了,跟媽媽抱怨:數學又沒考好,我怎麼這麼笨?孩子失敗,就歸咎于人本身有問題,消極的自我定義,隻會絆住前進的腳步。
父母要引導孩子,有問題隻看事情本身,而不應該自我貶低。
可以這樣回答:孩子,雖然兩次沒考好,也并不意味着你笨,想想你以前不是學得很好嗎?來我們一起找找原因,努力把沒搞懂的地方學透徹,下次一定能進步。
讓孩子學會多看事情積極面,從失敗中找原因,并尋求解決辦法,孩子積累更多戰勝困難的經驗,就能形成“隻要付出努力,一切都能改變”的意識,從而養成樂觀。
其次,避免孩子陷入災難性思維。
有些孩子,習慣把事情往壞處想。比如,因為一道題錯了,就擔心會有更多的題出錯,甚至想到以後可能考不上大學。
可以告訴孩子,不要放大威脅、低估自己應對的能力:
“實際上,你的基礎不錯,一道題不會做,隻能說這個知識點沒吃透。你擔心錯太多題、考不上大學,都是你的想像,而不是事實。要緊的是,哪裡不會就着重學習,直到弄懂,下次就不會做錯了。”
接着,還可以帶孩子做一些喜歡的事,來轉移注意力,以免在負面想法中打轉。
2.“降低”孩子的自我意識
心理學認為,自我意識過高的人,會十分強烈地感覺到自己的存在。
他在下意識的假想中,感覺好像始終被“注視”着,會強烈地感受到自己的一舉一動。而在人群中,他感覺所有人都在看自己、評價自己、甚至等着自己出醜。
時刻活在“别人的注視下”,就會特别在意成敗得失,這也是造成孩子臉皮薄,過于愛面子的原因之一。
要訓練孩子厚臉皮,父母可以有意識地“降低”孩子的自我意識。經常給孩子灌輸一個理念,即:“專注在要做的事情上,而不是别人的眼光”。
如果孩子害怕出醜,而不敢做某件事時,可以告訴他:别人并沒有那麼在意你的表現,也沒有人等着你搞砸一切,你這樣做完全是為了提升自己的能力。
也可以調換角色的方式,來引導孩子。
舉個例子,孩子因害羞不敢參加合唱,可以告訴他,媽媽在台下看合唱表演,是不會專注在某個孩子身上的,接着反問孩子:“如果是你看表演,你會盯着看一個人嗎?肯定不會,是吧?!所以,不必害怕,因為别人并不會太在意你。”
孩子能養成專注當下,而非惦記别人眼光和評價的習慣,能很好地避免或降低過高的自我意識,有勇氣接受挑戰,能自由地做想做的事。
3.給予無條件的愛,幫孩子建立健康自尊
擁有健康自尊的孩子,是在父母無條件的愛中培養出來的。
如果父母因為孩子做得好、表現好就愛孩子,反之,就收回對他的愛,這附加條件的愛,會讓孩子把價值感建立父母所設的條件之上,比如外在好的表現和行為。
因此,孩子會努力表現自己,争取别人的稱贊等來獲取自尊。
但這自尊并不健康,也很脆弱。
反而,不管孩子做錯事、淘氣、還是沒别人優秀,如果父母都一如既往地愛孩子,他就會感覺自己是受重視,是有價值的,從而建立起健康的自尊。
無條件的愛,是孩子面對困難的底氣,也是應對逆境的铠甲,讓他無畏也無懼。
《社會心理學》書中有言:“對自我形象少關注一些,多注意培養自己的才能和發展人際關系,因為這些最終會給你帶來更大的幸福感”。
讓孩子感到幸福的,不是奪目的外在,而是充實的内心。
以愛為圓心,以發展才能實現自我為半徑,把清醒地認識自已作為輔助,幫孩子描繪出更幸福圓滿的人生。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