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是我們唯一的家園,這裡孕育着無數多姿多彩的生命。然而衆所周知,自工業革命以來,污染就成了破壞地球系統完整性的重要因素。
我們利用有害物質污染了水源,影響了水生生物的生長與繁殖;污染了土壤,破壞了植物的生命活動。同時也因食物鍊的傳導作用,最終被這些有害物質毒了自己,危害了自己的健康。此外,我們還通過排放工業廢氣,汽車尾氣等方式,污染了空氣。使這些有害物質成了我們每天呼吸的一部分,持續性地損害着人類的身體機能。地球更是在人類毫無節制的透支下,變得不堪重負。
為了确保人類的子孫後代依舊能在地球上繁衍生息,28 位國際知名科學家團隊于2009年,确定了調節地球系統穩定性和彈性的九個指标。并通過量化這九個指标,劃定了影響地球穩定性的邊界。
這些邊界代表着地球已經保持了10,000年的穩定狀态。分别是: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的喪失率(陸地和海洋)、幹擾氮和磷循環、平流層臭氧消耗、海洋酸化、全球淡水使用、土地用途的變化、化學污染、大氣氣溶膠負荷。
上圖:地球安全邊界,分為九個部分。
隻要邊界不被打破,人類就可以一直在地球安全地發展和繁衍。而跨越這些邊界,就可能會産生大規模或不可逆的環境變化。但早在2015年,科學家就發現已經有四個邊界被突破。此外還有兩個邊界指标沒有得到量化,分别是“化學污染”與“大氣氣溶膠負荷”。而最近一項研究,填補了“化學污染”這一空白。
研究顯示,目前的全球市場上,估計存在350,000種不同類型的人造化學品。包括塑料、殺蟲劑、工業化學品、消費品中的化學品、藥品和抗生素,其中大部分進入了環境。此外,化學品和塑料對地球健康産生負面影響的方式還有很多。比如從采礦、水力壓裂和鑽探到提取原材料,再到生産和廢物管理,其中每個環節都會造成污染。
而據研究估計,自1950年以來,這些化學品的生産量已經增加了50倍。而到了2050年,預計這一數字将再次增長三倍。其中又屬塑料尤其令人擔憂,僅僅是塑料這一項的産量,在2000年至2015年間就增長了 79%。而這種材料卻含有10,000多種化學物質,因此會給環境帶來各種超乎尋常的危害。研究表明,塑料在世界的任何地方都能找到,即便是那些最偏遠的環境,比如北極、南極和珠穆朗瑪峰的高處。
最值得注意的是,該研究團隊稱,地球上的塑料總質量,已經是所有活體哺乳動物質量的兩倍以上。而且有史以來生産的大約80%的塑料仍然存在于環境中,預計生産和後續污染隻會繼續增加。研究人員得出結論,當前化學生産和釋放的增長趨勢使地球系統的健康處于危險之中,人類已經超越了“化學污染”的行星安全邊界。
上圖:紅色部分為“化學污染”項
毫無疑問,自工業革命以來,人類已經給地球帶來了很多不可逆的影響。而面對環境逐漸惡化的地球,無數的生命正在悄然逝去。如果松開捂住耳朵的雙手仔細聆聽,就會注意到死亡的喪鐘從未停止。夏威夷大學馬諾阿分校的生物學家羅伯特·考伊說:“物種滅絕率急劇上升,許多動植物種群數量下降,這是有據可查的,但有些人否認這些現象相當于大規模滅絕。”
也許否認大規模滅絕的事實,就能否定人類所造成的影響。但無論第六次物種大規模滅絕事件因何而起,羅伯特·考伊和其同事的一項新研究,用數據證明了滅絕确實正在進行之中。
研究顯示,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對于世界上最重要物種的滅絕記錄,通常偏向于鳥類、哺乳動物和兩栖動物。根據統計數據,自1500年以來,大約 1.5%的哺乳動物和鳥類物種已經滅絕,這與物種在“非大規模滅絕時期”的正常滅絕率差不多。但研究人員指出,地球上并非隻有鳥類和哺乳動物,還有很多無脊椎動物。
上圖:最近滅絕的内齒蝸牛科
為了突出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的統計數據中遺漏的生物,研究人員将重點放在了軟體動物上,這是僅次于節肢動物的第二大無脊椎動物門。而無脊椎動物本身,就占了我們已知動物物種的95%,之前卻一直不怎麼被統計在滅絕數據裡。
上圖: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的分類偏見
他們根據之前對無脊椎動物數量減少的多項研究的“大膽”推斷,研究人員認為自公元1500年以來,地球上大約200萬種已知動植物物種中的 7.5% 至 13% 可能已經滅絕。換算為具體數字,這相當于有15萬到26萬物種滅絕。滅絕的數量遠大于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承認的900種。因此,生物學家羅伯特·考伊稱:“考慮到無脊椎動物,可以确認我們确實正在經曆地球曆史上第六次大滅絕的開始。”
總而言之,無論人類之前對地球做過什麼,現在也該想想辦法,将地球恢複成适合我們生存的樣子。同時也要去記錄和保護那些還未消失的物種,為我們的子孫後代留下寶貴的物種日曆。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