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母嬰育兒 > 正文

原創你家孩子“廢話”太多?恭喜你,他一定很快樂!

2021-12-29 09:59

作者 | 芊和

在網上看到一個超級可愛的小視頻,

一位媽媽哄自己2歲多的兒子睡覺,

于是有了下面一段對話。

“媽媽!媽媽!”

雖然已經關了燈,但寶寶豪無睡意。

“怎麼了?”

媽媽疲憊地回應着。

“你說'唉!’”

寶寶認真地教媽媽回答。

“你話太多了,可以閉會兒嘴嗎?”

媽媽可笑又無奈地說。

“我不可以閉會兒嘴,

我本來就是一個話匣子呢,媽媽!”

寶寶奶聲奶氣地回答道。

看到這兒,我真是笑翻了。

“話唠”寶寶的童言童語讓人忍俊不禁,

他和媽媽的有愛日常也讓人羨慕不已。

來源:抖音@童童媽媽

每天晚上睡覺前,

都是他廢話連篇的時刻。

睡前向媽媽表達愛意,

問媽媽愛不愛自己,

一邊唱着超級飛俠一邊跟媽媽說晚安,

在媽媽哈欠連天的時候依然嘴不時閑。

雖然媽媽總是溫柔地讓他“閉嘴”,

卻經常不忍打斷和他一起“廢話”。

《奇葩說》辯手楊奇函說:

“其實很多的我愛你,都藏在了廢話裡。”

其實,孩子喜歡“說廢話”,是好事。

而能陪孩子一起說“廢話”,

是每一個父母最大的福氣。

有一個特别能說“廢話”的孩子,是什麼體驗?

家裡有個話唠小孩天天和你“廢話”是什麼體驗?

“媽媽,你為什麼比我吃的多?”

“媽媽,你看我把面包咬了個三角形。”

“媽媽,你知道我為什麼喜歡你嗎?”

“媽媽,我覺得你的臉比我的臉大3厘米。”

周末,我帶5歲的兒子出門辦事,

一路上他叽叽喳喳不停地說這說那,

和他單獨相處了三個小時,

我被他的各種廢話說得腦袋嗡嗡直響。

好不容易到家我正想靜靜,

他卻在我身邊一邊玩一邊又開始了自言自語模式。

蒼天啊,大地啊,

我隻是想安靜一會兒怎麼就這麼難呢?

不過,和大家一交流我才發現,

原來頭疼的不隻是我一個人,

我相信,很多家長都有發言權。

曾經在網上看到一個新聞,

一個小朋友和爸爸媽媽去動物園玩,

看到獅子隔着玻璃窗撲向爸爸,

他以為獅子要吃爸爸,

于是對獅子開啟了“話唠”模式。

一邊追着獅子喊“你不要吃我爸爸!”,

一邊不停地和獅子“廢話”,

最終把獅子煩得不行,

竟然躲在爸爸身後把頭埋在了地上。

來源:四川觀察

不過,

“廢話”多的孩子很可能給家長帶來意想不到的歡笑和幽默。

前段時間,

一個小男孩打疫苗時“段子式”求情的視頻火了,

别的小朋友都安安靜靜地排隊打針,

輪到他時,他一邊脫衣服嘴裡一邊不停唠叨:

“阿姨,求求你了,

我這一生最害怕的就是打針了。”

“我要死了,讓我去死吧,

再見了媽媽,我要去世了……”

原本嚴肅的旁人被他逗得哈哈大笑。

來源:澎湃新聞

吉林長春一個5歲萌娃因貪玩把手指卡在了籠屜洞裡,

消防員施救期間,

他一會兒叮囑消防“小心點,我的手指長得很漂亮”,

一會兒問媽媽“可以請幾天假”,

看到變腫的手指,還笑稱“手指有點胖”。

直到爸爸忍不住讓他“閉嘴”,

原本緊張的救援氣氛變得莫名搞笑起來。

孩子愛說“廢話”,到底說明了什麼?

如果你也有一個“話唠”小孩兒,

每天叽叽喳喳,“廢話”不停,

請千萬别嫌他煩。

因為,這說明你的孩子很聰明。

麻省理工學院、哈佛大學和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科學家們曾做過一個實驗,

他們以波士頓地區30多名4-6歲的兒童為研究對象,

通過儀器掃描他們的大腦活動發現:

無論家庭是否富裕,父母教育程度如何,

孩子與父母交談的頻率越高,

他們大腦中語言相關區域的活動就越強,

并且在标準化測試中會取得更好的分數。

仔細觀察那些“話多”的小孩你會發現,

他們都有這樣的特點:

好奇心強,

他們就像一個行走的十萬個為什麼,

身邊的萬事萬物都能引發他的興趣,

各種問題問個不停。

想象力豐富,

看到圓形他會想到太陽,

看到猴子他會想到孫悟空,

在他不停的“廢話”裡,

好像任何事物都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系。

語言表達能力強,

在沒完沒了叙述自己的所見所聞的時候,

也在不斷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邏輯能力。

也就是說喜歡說廢話的孩子,

也說明他更快樂。

前兩天和表姐聊天,

說到10歲的“話痨”侄兒最近非常少言寡語,

表姐高興地認為這是兒子長大了、成熟了的标志。

可我還是建議表姐多關心一下他。

果然,沒多久,

表弟的班主任就因為他和同學鬧矛盾的事情找了姑姑談話。

她才恍然大悟,

孩子寡言其實隻是因為有心事。

很多家長覺得,

孩子“廢話”太多會顯得瘋瘋癫癫,不夠穩重,

但,這恰恰說明這個孩子很快樂。

很多心理研究顯示:

如果一個人90%以上都是廢話,

那麼這個人一定很快樂;

如果這個人廢話不足50%,

那麼他大概率過得不太開心。

隻有當一個人心情放松,感到幸福的時候,

才會想說話,多說話,說廢話。

所以,你要知道,

一個“廢話”不停的孩子,

大概率生活在一個幸福的家庭,

得到了父母很多的關心和愛。

能和孩子說“廢話”,是父母最重要的能力

有人曾經做過一個統計,

在父母與孩子的交流中,最常見的四句話是:

“該做作業了!”

“考了幾分?”

“别浪費時間!”

“少看電視!”

而孩子對父母說的最多的話則是:

“我回來了!”

“我餓了!”

“我作業做完了。”

“我睡了。”

心理學家武志紅曾說,

中國家長最缺的,

是和孩子說“廢話”的能力。

而那些看似不重要的“廢話”,

其實最能拉近親子關系,

聰明的父母,都懂得和孩子多說“廢話”。

要麼做?

1、耐心地聽,珍惜孩子和你說“廢話”的時光。

網上曾經有篇很火的文章《我們能擁有孩子多少年》,

讓人讀來心酸。

父母的有效期很短,

孩子能和我們說“廢話”的時間有限。

那個每天叫着“媽媽,媽媽”,

問題不斷、廢話連篇的小孩兒,

雖然有時會讓你煩得想原地爆炸,

但用不了幾年,他留給你的就會是一個沉默的背影。

請多一些耐心去傾聽孩子,

珍惜他們和你說“廢話”的時光吧。

2、放松地說,“廢話”才能更深入地了解孩子

心理學教授賀嶺峰,

曾在一次節目中分享過自己跟孩子說“廢話”的教育心得。

他和在日本學習的女兒打電話,

經常一聊就聊三四個小時,

其中大部分都是廢話。

他沒有像其他父母一樣總問孩子:

“今天作業做得怎麼樣了?”

“老師說了什麼?”

而是喜歡和女兒八卦一下:

“聽說你們班誰談戀愛,現在怎麼樣了?”

在這樣輕松的聊天中,

他給女兒講自己當年談戀愛時的感受

女兒也很願意和他分享自己的感情動态。

在交流中,

沒有太強目的性的語言才會讓人感覺親近,

和孩子多聊“廢話”才會讓他對你卸下防備,

暴露自己真實的内心。

3、用心引導,多聊“廢話”更能養出優秀的孩子

在韓國真人秀節目《英才發覺團》中,

有一個叫卞藝潭的孩子。

雖然隻有3歲半,但他在語言方面卻極具天賦,

不僅詞彙量豐富,

在專業測試中,語言能力和理解水平也獲得了高分。

卞藝潭的爸爸坦言:

他在家裡是個小話唠,而我們的責任就是陪他聊天。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費曼也曾在自傳中講過:

父親對自己的啟蒙教育就是海闊天空的閑聊。

父親和他一起讀《大英百科全書》,

讀到關于恐龍的部分:

“它有25英尺高,腦袋有6英尺寬。”

就對兒子開啟了“話唠”模式:

“讓我們看看那意味着什麼?

那意味着如果它站在我們家前院,

就足以把頭伸進窗戶裡來。

不過呢,它也可能會遇到點麻煩,

它的頭太寬了,可能會擊碎玻璃……”

父親用充滿趣味性和啟發性的閑聊,

在年幼的費曼心裡埋下了好奇心和創造力的種子。

在《小王子》裡,狐狸對小王子說過這樣一句話:

“正是你在玫瑰身上浪費的時間,才讓它變得無比珍貴。”

對願意和孩子一起說“廢話”的父母來說更是如此,

“廢話”不廢,

而是我們和孩子擁有的最珍貴的幸福。

—— End ——

作者:芊和,熱情的生活家,冷靜的思考者。體驗人生,記錄生活,分享感悟。和你一起,讀懂自己,讀懂人生。部分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