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姓氏:不亞于“四大發明”的發明

中國人的姓氏有這樣兩個特點:一是源遠流長,從上古的伏羲氏時代開始中國人就有了姓氏,至今已經五千多年了;二是中國人的姓氏是按照父系傳承的,即隻是在男子中一代代地相傳,比較穩定。事實上,這一點恰恰與遺傳學中的Y染色體的傳遞方式相一緻,Y染色體就是隻沿着男性這條脈絡下傳的,除了極為罕見的異常,一代代的隻要是男性,就會一直傳下去。

現在人們都知道,人有23對(46條)染色體,其中X和Y染色體是控制性别的。在男人的精子中,一半含有X,一半含有Y;女人的卵子含有的都是X,沒有Y。當精子中的X遇到卵子中的X,組成新的染色體對XX時,就生女孩;當精子中的Y與卵子中的X相遇,組成XY時,一個男孩就誕生了。當這個男孩再生男孩時,一定是這個Y又一次地被選中,與一個卵子中的X結合了。除極個别情況外,如果一個家族一直有男孩誕生的話,那麼這個家族的染色體Y就一直傳下來了,而且是同一條祖先染色體的複制品。

我們的祖先太聰明了,他們在五千多年前就用“姓”給自己的家族做了命名。當然,我們祖先這麼做的時候,想到的不僅僅是标識自己,區别他人,很重要的是為了避免近親繁殖。但是他們沒想到的是,此舉一下子給他們家族的染色體Y打上了标記。從某種意義上說,我們的“姓氏”,就是染色體Y的“姓”,因為生生死死,承載着姓的一代代的人都消失了,但染色體Y卻與“姓”結合在一起,流傳至今。姓的傳遞,就是Y染色體的傳遞。這真是人世與自然神奇的同構,是天人合一的典範。我甚至認為姓氏是我們中國人的一項偉大的發明,是一項不亞于四大發明的發明。

歐洲人有姓的曆史不過一千多年,日本人在明治維新以後才有姓,才幾百年。為什麼中國人最早發明了“姓”,而且“姓”在中國能夠延續下來?我猜想原因有二:一是漢語文字的簡潔。單音節,一字一音,用來做姓,方便好用。西方人的語言文字用來做姓,就不如漢語方便,我們都曾有過記不住外國人複雜冗長姓名的感受;二是早在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就統一了中國,廢除了分封制,推行郡縣制,郡縣制需要戶籍制度配合,所有的人要登名造冊,這是中國人的姓能夠流傳、普及、鞏固以及人人有姓的重要原因吧。

中國人在傳統上特别看重生男孩,古人雲: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原來我以為這種現象隻有文化、經濟和社會方面的意義,現在看來,并非如此,這其中有着更深的生物學上的意義。

男孩是染色體Y的承載者,而人體其他的45條染色體在人類一代一代的繁殖過程中被反複地打亂重組,加之配偶的染色體不斷地補充進來,從某種意義上講,其實就是基因被逐漸地“稀釋”。比如,你的兒女對你的基因,隻繼承了1/2,你的孫子、孫女隻繼承了你兒女基因的1/2,随着時間的推移,祖先的基因越來越少,最終近乎于無。但是除了少數的突變外,Y染色體躲過了被“稀釋”的命運,它将随着這個家族的男性成員一直延續下去。

也許這正是中國人喜歡男孩的深層原因。因為隻有男孩繼承了真正的祖先的一點遺産——Y染色體。這才是一個家族一直沒變的東西,是一個家族真正的血統。

“姓”告訴我們的,不僅僅是傳承,更重要的還有競争。

俗話說:張王李趙遍地劉。說的是中國有些大姓集中了衆多的人口。看一下今天新百家姓的排行榜:前19個姓,已經包括了漢族人口數的一半。但是中國人的姓氏現今仍在使用的達4000多個,也就是說,不到0.5%的姓,占據了50%的人口,這種現象不是天生的,而是姓氏經過競争而逐漸形成的。中國曆史上曾經存在過23000多個姓(中科院遺傳發育所袁義達教授收集),但後來有些姓逐漸消失了,僅剩下今天的4000多個。如果我們把姓氏看做是物種,那麼那些消失的姓氏就是一些滅絕了的物種,留存下來的則是成功者。

最“成功”的是那麼幾個大姓,比如:李、王、張、劉、趙、朱等,如今前3個姓每一個姓的人數都超過了總人口的7%,劉姓人數超過5%,趙姓超過2%。朱姓超過1%。注意一下,我們就會發現,這幾個大姓劉、李、趙、朱不正是中國幾大王朝(漢、唐、宋、明)皇帝的姓嗎?皇權使這幾個姓發展成為中國的常見姓,這可以歸結為姓氏發展的“皇室效應”。

從過去23000多個姓,到今天的4000多個姓,這中間有多少可歌可泣或者是哀婉動人的故事。如果有誰把19000多個姓氏是怎樣消失的故事寫出來,其意義和可讀性可能不比一些生物滅絕的故事差。

我們的攝影師從陝西泾縣發回了一些關于一個罕見姓氏“第五”的圖片,看到這些圖片,我想到的是姓“第五”的這些人還是幸運的,那些姓“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的人已經消失了,因為史料記載這個姓從“第一”到“第八”都曾經存在過。

由此我進一步想到,姓氏也是一筆珍貴的資源,不僅是文化的,還是生物的,尤其是那些小姓、奇姓、罕見的姓更是一種珍稀的資源。想想看,在漫長的曆史驚濤駭浪中,這些小姓奇姓沒有借助任何權勢的力量,竟然在姓氏的競争中走了過來,給我們保存了一份珍貴的獨一無二的Y染色體的遺産。對他們,我肅然起敬。多一個姓,不僅多了一份家族史,一份文化史,更是多了一部基因史。

然而在今天,這些小姓和奇姓,有的正在消失,有的正處于瀕危的邊緣。想想看,一個家庭隻生一個孩子,按照中國人的傳統,姓氏按男性傳遞,生女的小姓家庭,姓氏就有失傳的危險。因此保護小姓、奇姓,讓其傳承下去,非常必要。

需要指出的是,人類的文化傳承和文化影響遠比生物學特征的繼承重要得多,我們無意推崇男尊女卑,也無意阻止人們的姓氏随意化的傾向。但是,中國傳統的以男性為姓氏傳承者的聰明之舉,值得延續,至少我們有理由修好自己的家譜,在你想變動你的姓氏,取得一個時尚的新的“社會姓氏”時,不要忘記記錄下你原有的“生物姓氏”,即“Y染色體姓氏”。這對于遺傳素質和人類健康以及疾病的研究,對于文化現象的揭密,對中國人的遷徙,甚至對中國人的來源的研究和探索,以及我們今天未能預見的許多問題的揭示,都有着無可估量的意義。

我們中國人的姓氏,是讓外國非常羨慕的資源,因為它有五千多年的曆史。更珍貴的是它穩定按照男性一脈相傳。它是Y染色體的标記,可以說它就是“姓氏基因”。

說句題外話,如果今天現代文明對中國的姓氏的延續有嚴重沖擊的話,為“姓”申報世界遺産可能極有價值。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姓氏是我們的祖先留給我們的最珍貴的遺産。(文章出自:中國國家地理 2007年第02期 作者: 單之薔)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