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綜合 > 正文

黑山與日本相隔萬裡,為什麼兩國卻打了102年的“戰争”?


黑山日本關系
作者|雄鷹 責編|Thomas
日本在二戰宣布投降後,幾乎再沒有與任何國家發生過實質性的戰争。但卻有這麼一個國家,直到2006年才宣布和日本結束長達102年的戰争狀态,實現關系正常化。
這個國家就是黑山。黑山與日本之間相隔萬裡,是一個位于巴爾幹半島的面積隻有1.38萬平方公裡,人口隻有60多萬的小國。

▲黑山 和日本的位置
黑山與日本在2006年結束戰争狀态,意味着正式開戰要從1904年開始。那一年,日本和俄國發生了日俄戰争,黑山這個看似和俄國毫無瓜葛的國家卻也對日宣戰。

▲黑山的地理位置
盡管日俄戰争在1905年以日勝俄敗告終,但此後100多年裡,日本和黑山的“戰争狀态”一直沒有解除。
那麼,黑山這個與日本相隔萬裡的東南歐小國,究竟和日本有怎樣的故事?


一、黑山與俄國的關系
1904年,日本和俄國為了争奪中國東北以及遠東主導權爆發了日俄戰争。作為俄國盟友的黑山宣布對日作戰。
黑山和俄國雖相隔千裡,但兩國都有着共同的祖先——斯拉夫人。公元4世紀之後,斯拉夫人從中歐的維斯瓦河畔向三個方向遷徙。到了現代,斯拉夫人主要分布在南歐的巴爾幹半島(南斯拉夫人)、中歐的波德平原(西斯拉夫人)以及東歐平原(東斯拉夫人)。

▲斯拉夫人的分布
在歐洲的各大民族中,斯拉夫人可以算是對東正教最忠誠的民族了,大多數東斯拉夫人和南斯拉夫人均成為東正教徒的一員。 在南斯拉夫民族當中,塞爾維亞人和黑山人都是忠 誠的東正教信徒。

▲大部分斯拉夫人都信仰東正教
黑山人一直生活在山區的地形裡,因此他們在古代所建立的國家國土小,人口少,在中世紀時期,黑山長期以來依附于塞爾維亞王國(帝國)。黑山人和塞爾維亞人彼此之間的差距非常小,在中世紀結束之前,兩個民族還沒有完全分化。

▲黑山被認為是“大山裡的塞爾維亞”
黑山語有時被認為是塞爾維亞語的方言,黑山人被認為是大山裡的塞爾維亞人。

▲中世紀時期,塞爾維亞和黑山基本是一家人(紫色區域)
随着東正教的核心國家——東羅馬帝國被奧斯曼帝國滅亡,中世紀也随之結束。巴爾幹地區的南斯拉夫民族在15世紀時期開始被信仰伊斯蘭教的奧斯曼帝國統治。塞爾維亞人等南斯拉夫民族淪為奧斯曼之手長達3個世紀。
而黑山人生活的地區雖然人口少,但卻憑借着多山的優勢,多次擊退奧斯曼帝國的入侵,成為巴爾幹地區唯一沒有淪為奧斯曼帝國控制的國家。這也标志着黑山人和塞爾維亞人的分化開始。
與此同時,俄國在16世紀逐漸崛起成為東正教和斯拉夫民族中體量最大、實力最強的國家。

▲1683年的奧斯曼帝國地圖(綠色),黑山依舊保持獨立
奧斯曼帝國統治區内的東正教信徒和斯拉夫民族随着與奧斯曼的宗教矛盾和民族矛盾逐漸激化,紛紛開啟了反對奧斯曼壓迫的運動。
意圖在黑海和巴爾幹地區擴展影響力的俄國打着“拯救東正教同胞”和“拯救斯拉夫兄弟”的口号,插手奧斯曼事務,全力支持巴爾幹的東正教徒和南斯拉夫人獨立。1877年,俄國和奧斯曼爆發俄土戰争。
▲俄土戰争後,塞爾維亞、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均獲得獨立
黑山雖然一直以來都免受奧斯曼統治,但其國土面積小,資源少且處于内陸,急需通過與奧斯曼帝國決一死戰,成為沿海國家。因此黑山在俄土戰争中積極支援俄國。
在俄國的幫助下,巴爾幹半島的南斯拉夫民族逐漸獲得了獨立。1878年,塞爾維亞獨立,黑山通過戰争獲得了海岸線。

▲黑山通過對奧斯曼的戰争,獲得了海岸線
塞爾維亞和黑山雖然在俄國的幫助下獲得了獨立或者領土的擴張,但兩個南斯拉夫國家對于俄國的态度截然不同。曆史上曾經輝煌過、面積較大、人口較多塞爾維亞不願意被俄國控制,塞爾維亞和俄國沒有結成同盟關系。
黑山的體量小,對于俄國的依賴度高。黑山在奪取了地中海海岸線後,俄國希望借助黑山獲取進入地中海的機會。俄國和黑山的關系越來越密切,逐漸結成了緊密的軍事同盟關系。

▲1878年後的巴爾幹秩序
俄土戰争後,俄國出入地中海更加便利了。但俄國的目光不僅局限在這裡,還觊觎太平洋、朝鮮半島、中國東北等遠東地區。
而俄國在遠東擴張觸及了日本的利益。1904年2月,日本偷襲俄國軍艦,日俄戰争爆發。作為俄國盟友的黑山當即宣布對日作戰。

▲日俄戰争


二、黑山和日本未了的戰争
黑山雖然在1904年對日宣戰,但黑山實際上對遠東事務鞭長莫及。因此并沒有派出正規軍隊對日作戰。
黑山因為和俄國同屬斯拉夫民族,且在俄國的幫助下獲得了大量領土,因此黑山民衆全力支持俄國的對日戰争。黑山大批民衆加入到俄國軍隊,以志願軍的身份參戰。

▲日俄戰争地圖

對日本來說,與俄國這個“龐然大物”相比,黑山這個遙遠的“彈丸之地”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兩國名義上處于戰争狀态,實質上雙方軍隊并沒有真正交手。
1905年8月,日本在對馬海戰中擊潰俄國主力部隊,俄國投降。1905年9月,日俄簽訂《樸次茅斯條約》,日本獲得了中國東北部分地區和朝鮮半島的特權,俄國未能獲得自己原本預期在遠東地區的通行特權。

▲日俄《樸次茅斯條約》簽訂現場,黑山沒有參與
黑山雖然名義上是日俄戰争的“參戰國”,實際上沒有真正參與到戰争中。因而沒有被邀請參與條約的簽訂。這意味着黑山依然保持着名義上對日宣戰的狀态。
從19世紀末塞爾維亞獨立到20世紀初的日俄戰争期間,越來越多的巴爾幹地區宣布脫離奧斯曼獨立。巴爾幹出現了衆多民族國家。
民族獨立這并不意味着矛盾得到了徹底的解決,新獨立國家與奧斯曼的矛盾、新國家内部矛盾的民族矛盾、大國介入巴爾幹局勢而産生的矛盾交織在一起,使得巴爾幹地區成為了歐洲的火藥桶,更直接導緻了巴爾幹戰争的爆發。
各大巴爾幹國家獨立後,黑山淪為巴爾幹地區體量最小的國家之一,面臨着越來越嚴峻的生存問題。 在冷兵器時代,黑山可以憑借着多山的優勢阻擊敵人。 但随着飛機等新型裝備投入到戰争領域,黑山的劣勢暴露無遺。
因此,黑山不得不尋求更多的靠山,俄國雖然實力強大,但距離黑山太遙遠,俄國無法提供直接的保護。黑山開始依附于“大哥”塞爾維亞。

▲一戰前的巴爾幹半島

巴爾幹這個火藥桶最終在1914年引發了一戰,各個巴爾幹國家紛紛站隊。黑山站在英法俄為首的協約國陣營一方,對德國、奧匈帝國等同盟國作戰。

日本因與德國在中國山東半島的矛盾,也加入到協約國陣營。這時,雖然日本和黑山都是協約國的一員,但 1916年黑山全境被奧匈帝國占領。 直到1918年,在塞爾維亞軍隊的幫助下,黑山趕走了奧匈軍隊。 此後,黑山的命運逐漸被塞爾維亞支配,喪失了自主和獨立。

▲奧匈帝國軍隊占領黑山
一戰後,黑山成為了塞爾維亞的一部分。而塞爾維亞又聯合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建立“南斯拉夫王國”。這是曆史上第一次出現南斯拉夫民族的統一國家。
日本和南斯拉夫建立了外交關系,但黑山成為了塞爾維亞的一部分,相當于黑山有兩個上級(南斯拉夫和塞爾維亞),黑山就此喪失了外交權。日本和黑山的戰争問題就此被擱置。


三、黑山獨立,結束戰争狀态
二戰爆發後,日、德、意組成軸心國陣營,南斯拉夫加入同盟國陣營。1939年,南斯拉夫宣布對日作戰。
二戰以軸心國失利告終,南斯拉夫在鐵托的帶領下趕走了國王,建立聯邦。黑山在二戰後脫離塞爾維亞,被提升為加盟共和國,與塞爾維亞的地位等同。二戰後的南斯拉夫聯邦包括6個加盟共和國(馬其頓、塞爾維亞、波黑、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黑山)。
▲二戰後,黑山(粉色)被提升為加盟共和國
1952年,南斯拉夫聯邦與日本建立正式外交關系。然而,黑山因為不是主權國家,沒有外交權,無法自己結束同日本的戰争狀态。
20世紀90年代,南斯拉夫聯邦6個加盟共和國中的的4個(馬其頓、波黑、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宣布獨立,南斯拉夫聯邦宣告解體,隻剩下了黑山和塞爾維亞。

▲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獨立引起的南斯拉夫戰争
南斯拉夫聯邦的解體伴随着戰争,各個原加盟國的分離勢力得到了包括日本在内的西方世界的支持。
黑山與塞爾維亞剩下的加盟國組成了南斯拉夫聯盟。 南斯拉夫聯盟因為親俄,被西方制裁、軍事打擊,陷入空前的孤立, 經濟逐漸惡化。黑山人覺得自己和塞爾維亞走得太近是“站錯了隊”,因此黑山的獨立傾向越來越明顯。
2003年,在西方和黑山分離勢力的推動下,南斯拉夫聯盟議會通過《塞爾維亞和黑山憲章》,改國名為“塞爾維亞和黑山”,簡稱“塞黑”。《憲章》給予黑山全民公投,規定如果贊成獨立的比例超過55%,黑山就可以宣布獨立。
與之前的南斯拉夫聯盟相比,改組後的塞黑更像一個松散的邦聯。兩個加盟共和國各自擁有較大的自治權。但黑山依然不是一個獨立的主權國家,不享有外交權。

▲現代的巴爾幹半島(注:科索沃仍存争議)
2006年5月,黑山獨立公投如約進行,獨立派以55.4%的微弱優勢勝出。6月3日,黑山宣布獨立,并得到了包括塞爾維亞在内的國際社會的承認。黑山可以自主處理本國的外交事務。
2006年6月21日,日本宣布承認黑山,并着手解決懸而未決的兩國戰争狀态。兩國簽署和平外交協議,至此,日本和黑山的“百年戰争”正式宣告結束。

▲2012年,日本外長和黑山外長的會面
長期作者|雄鷹 直播吧體育作者|足球與曆史愛好者 責任編輯|Thomas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畢業生|環球情報員主編
—(全文完)—
本文系 「環球情報員」原創内容 未經授權,禁止随意轉載 歡 迎 分 享 到 朋 友 圈
你可能錯過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