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7月31日,安徽蚌埠一小區内,有居民聽到異樣的敲擊聲,發現鄰居一位老人倒在家中,急忙報警求助。消防員到場後,經家屬同意,破拆房門,進入家中。
消防員入屋後發現,老人用洗臉盆敲擊地面,發出求救信号。經詢問,老人在家中突發疾病,倒地無法動彈, 4天滴水未進,而屋内的飯菜已發黴。
獲救之後,老人一口氣喝下一瓶水,這樣的場面,實在讓人心疼。如果鄰居沒發現老人用臉盆敲擊地面的異常,七八天之後會是怎樣的情境?後果真的不堪設想!
獨居老人慘死家中無人知曉,這樣的案例并不鮮見。随便在網上搜索一下,即可找到無數相似的案例,一幕幕寡居老人的慘劇,無不令人心酸。
2
安徽蚌埠這個老人,他非常機智,倒地後敲擊身邊的洗臉盆,引起鄰居的注意,最終獲救。如此的機智求救,堪稱教科書式求救信号,值得獨居老人借鑒。
不過,這也讓我們反思一個問題:“常回家看看”已經寫進了老年人權益保護法,但我們做的還遠遠不夠。特别是獨居老人,子女更應多一些關愛,多一份關注。
新聞中的這個老人,獨居且又有疾病之憂,他的子女非但沒有“常回家看看”,而且四天都沒有打過電話,如果不是老人機智,家中離世多日無人知的慘劇,恐怕又一次上演。
若真的如此,老人的子女們難道不捶胸頓足地後悔嗎?可是,子欲養而親不待,後悔能有什麼用呢?能換來父母的生命和健康嗎?
3
父母在不遠遊,這樣的古訓已經落伍。現今社會,生活節奏快,流動人口密集,子女生活壓力大,獨居老人成普遍現象。你養我長大,我陪你變老,這份承諾,日益變得沉重,很多人無法落實。
作為子女,如果我們不能“常回家看看”,不能精神贍養老人,那至少應該給于老人多一份安全上的保障,比如勤給老人打打電話,不但能陪老人聊聊天,還能發現緊急情況;比如給一部貼身手機或呼救機,以備不時之需,等等。
如果可能,子女還可以協同社區、村委,組建互助式養老模式,讓鄰居的老人與自己的父母勤串門、多聯系;這樣一來,也可以防範老人發生意外無人知的情況。
再或者,子女也可以在家中多裝幾個攝像頭,将父母日常活動範圍納入視頻監控中,實時監測。如果遇到打電話父母不接,就可以查看視頻監控,提前發現異常。
4
據當時的消防員了解,老人的家屬、子女已經20多天沒來看望老人了。一個獨居老人,20多天無人問津!如果父母遇到突發事件,那将是永生難忘的遺憾。
知乎上有個網友寫下一段話,讀了淚奔。他說,人生有一種無能為力叫做:“我爸躺在地上,而我在手機通訊錄裡”。
再完美的求救、自救機智,都抵不上子女的責任。你知道嗎?每一起空巢老人“死在家中無人知”的悲劇,都是一份子女贍養老人不及格的答卷。
救出老人後,消防員發出一份讓人淚目的提醒——家有老人,請記得常回去看看。但願所有的子女,都能聽懂這份呼籲和提醒,常回家看看父母,或勤打電話問候,别讓悲劇重演。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