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黃庭中景玉經
黃庭中景 号黃老君 吾身之寶 大室正房
真人所居 存神念真 紫房玉關 神氣璇玑
主乎七政 上中下部 二十四真 中央主一
神氣合丹 金液還丹 日月光朗 真意守中
丹胎溫養 道證飛昇
◎三部二十四景神
上部八景神
第一景為腦神
第二景為髮神
第三景為皮膚神
第四景為目神
第五景為頸神
第六景為膂神
第七景為鼻神
第八景為耳神
中部八景神
第一景為喉神
第二景為肺神
第三景為心神
第四景為肝神
第五景為膽神
第六景為左腎神
第七景為右腎神
第八景為脾神
下部八景神
第一景為胃神
第二景為窮腸神
第三景為大小腸神
第四景為胴中神
第五景為胸膈神
第六景為兩脇神
第七景為左卯神
第八景為右卯神
黃老章第一
黃老黃庭經
念吾頭頂戴天神 髮為星辰萬馀綸 纡長槃屈光若玄 孔德之容大如錢
天星和氣從此間 養人骨髓浸靈根 下和六腑紹五宮 消除惡氣出臍門
§還念章第二
還念兩目白黑分 左目為日天神存 象長一寸衣丹玄 十二神女迪四邊
右目為月太一然 神長一寸衣白纨 十二神女周成還 日月相去三寸間
中有北鬥七政陳 上有元一五華君 當頭如居圓如槃 象長七寸變化神
§耳象章第三
耳象晝夜空如聰 中有黃庭主聽門 欲下天神如赤丹 蓋長三寸青帻冠
常居鼻上侯百神 念鼻通利蒙如香 中有一人衣黃金 神長二寸出居人
清虛神氣處中央 令我不惑知四方
§念口章第四
念口鴻赤大如方 多淤玉液湧金糧 神長七寸赤如強 左右展轉吸玉漿
象鬥銊初受四方 神長三寸衣玄黃 固其神女東西廂 扶持黃泉五味長
此道妙神利鋒芒 神長七寸之赤丹 群神化養滋五常 大管蕃茂令上方
能知舌道壽未央 舌根玉臊赤如丹 主禀滋味通醴泉 下念侯嚨十二環
自下通流兩乳間 中有陰陽夫妻仙 對持玉戟四方邊 飲食不累讵令還
§念肺章第五
念肺五葉象玉光 青白皓皓若冰霜 鄒震覆心衛四方 上有玄童象月光
真精華蓋内修明 肺中空洞上下行 大如銳孔通太常 乏絕道使享之亡
絕立無萬神不詳 養性審之喘息端 上有流神五形彰 風伯雨師調陰陽
伏羲女娲或存亡 肺合太白華陰鄉 出駕白虎乘風雨
§心祡章第六
心紫五寸銳下行 營若靈根扶中央 明珠赤白如日光 中有三孔氣堂堂
千乘一朝導明堂 精營霍山在南方 心君要妙衣太陽 缜綠曜赫履朱冠
九度明帶服赤兵 飲食華澧太陽東 當如赤子精神澄 出駕丹車禦三雙
隆蓋朱輿赤帷裳 丹烏持符鼓翼翔 出入上下論九星 計曾清神絕存亡
遷徙得天制其裳 下曆長城度九梁
§肝青章第七
肝青七葉寄膽倉 狀如凫翁鳥翼翔 複似鵲蔥走日中 中多諸神東西王
宮屬皇疊紫亭鄉 肝之妙神衣青光 形長八寸乘青龍 上包歲星岱嶽宗
膽在肝中色綠漿 大如雞子中正黃 神長三寸衣青陽 精為臊蛇辟蜚祥
名曰軌敵禦四方
§胃受章第八
胃受三升應日月 上白中澤赤文章 中有和氣上微王 渴思其水當玉漿
饑思其内象黃糧 神之三寸衣中央 變化丹田百病亡 脾之嬖媵色正黃
兩木頗銳迫太倉 狀象金墜色溷熿 常甘包裹開庭堂 神長九寸衣黃光
出乘蒼車駕龍翔 上連鎮星少室堂 主生五味養四行 可以不飢禀神明
§腎黑章第九
腎黑俠嵴當臍居 大如一拳如覆杯 又似大鼠如關台 快如純漆鳥憧來
黃白足脂若軀中 中多無形萬物神 大寶之宮中天部 神長六寸衣赤褐
出駕玄武禦神龜 戴水上下浸九州 百脈孔竅盛以治 上有星辰相合持
下與恆山相連扶
§神長章第十
神長六寸衣玄黃 神妃十二同帷帳 五光玄曜照四方 青赤白黑服外黃
周衛五重四門張 中虛靈台華屋堂 朱樓二寸自相通 神女遊戲集中央
駕無極乘焉陰陽
§禦六章第十一
禦六蒼龍建左方 白虎把弓居右方 朱雀前引把五兵 玄武提鼓在後行
千神萬騎引縱橫 軒如高舉登九蒼 持我黃神轉八關 與道合同相侯迎
還複返我形中央 恍惚出入面無常 莫能知之存與亡 故曰五髒六腑王
§法象章第十二
法象會一于丹田 誠能通之度四方 臍下一寸名丹田 諸腸之纡與嵴連
方圓三寸名關元 縱橫四方為朱垣 常在中央兩關門 神長五寸衣金文
能大能小變化神 下念天門依命門 去臍一尺變化神 兩女夾侍敗亂人
能為大小或人心 意審三神病去身 安樂道經可備矣 六合乾坤定六府
知幾真神窮理盡
現傳《黃庭經》有三種,一為《太上黃庭外景玉經》,一為《太上黃庭内景玉經》,一為《太上黃庭中景玉經》。世傳《太上黃庭外景玉經》早出,始行于西晉,當時稱為《黃庭經》;東晉又出現了《太上黃庭内景玉經》,因此早出的《黃庭經》便改稱《太上黃庭外景玉經》,《外景》及《内景》以後也合稱《黃庭經》。另有《太上黃庭中景經》乃後人之作,宋鄭樵《通志》中曾有著錄,《正統道藏》收有李千乘注本,但通常所說的《黃庭經》,并不包括《中景經》。
晉葛洪《抱樸子-遐覽篇》已著錄《黃庭經》。《列仙傳-朱璜傳》中有“與老君《黃庭經》,令曰讀三過”句,北宋歐陽修《删正黃庭經-序》說∶“有《黃庭經》石本者,乃永和十三年晉人所書”。又說∶“世傳《黃庭經》者,魏晉間道士養生之書也”。按永和十三年後改升平元年(西元 357年)。所謂“晉人”,六朝以來多認為是王羲之。這表明《黃庭經》是西晉之前的作品。南北朝梁陶弘景《真诰》記東晉許長史(穆)自讀《黃庭》,許掾(玉斧)抄《黃庭》。陶弘景《真诰》提到的《黃庭》,皆指《黃庭内景經》法。迨至北宋歐陽修《集古錄跋尾-黃庭四首》說∶
今《道藏》别有三十六章者,名曰《内景》,而謂此一篇為《外景》。又分上中下三部者,皆非也。蓋《内景》者,乃此一篇之義疏爾。又周必大《益公題跋》卷十一《題向鄉林家所藏山谷書南華玉篇》說∶
《黃庭外景》一篇,世傳魏晉時道家者流所作。自王逸少(王羲之)以來,高人勝士,皆善書之。此三十六篇,乃其義疏,名《内景》中,蓋養生之樞要也。
皆謂《外景》先出,《内景》出而《外景》之名乃立,《内景》乃《外景》之義疏。陶弘景提到許穆讀《黃庭内景》,這說明東晉已有《黃庭内景》行世。《外景》傳人為魏華存之師王褒,據唐釋道世《法苑珠林》烍六十九說∶王褒曾撰《洞玄經》,則魏晉道士王褒便極可能是《外景》的作者。魏華存受《黃庭外景》于王褒,後秘傳弟子。又《外景》多談男子煉養之事,而《内景》則兼及女子煉養之術,極可能是女祭酒魏華存據《外景》傳本而草創《内景》,其後東晉楊羲得其秘典而增布完成。
《黃庭經》傳本較多,曆代名人法帖中,晉王羲之,唐褚遂良、宋米蔽、黃庭堅都寫有帖傳世。《唐書-藝文志》中《老子黃庭經》作一卷。《崇文總目》著錄《黃庭經》凡八種,《外景》三卷,不分章,或不分卷而作二十四章;《内景》不分卷,三十六章。現存最早之《黃庭經》包括《内景》、《外景》傳本為《雲笈七簽》中所收載梁丘子(中唐白履忠)和務成子的注本,《内景》分三十六章,名《上清黃庭内景經》;《外景》分為上、中、下三部名《太上黃庭外景經》。
《黃庭經》是道教教義與醫學相柔合的養生、修真古籍,以七言韻語描述人體五官、五髒,六腑諸神,更推廣至全身八景神及二十四真之形象與作用,宣稱恒誦神名及存思諸神形象,可以消災袪病,不憚虎狼兇殘,髒腑安和,卻老延年,甚而升天登仙。道教以存思之術能通靈達神,洞觀自然,養精補氣,煉髓凝真,乘雲飛仙。《經》中雖隐括呼吸胎息、固精煉氣及符圖諸術,但在修煉術中仍以存思、存神為主要内容。為後世内丹理論的淵源。《外景》與《内景》雖主旨一緻,但其文字風格及内容亦略有不同。《外景》文字簡明平易、詞清意暢,髒腑色象神名均較少;而《内景》則文字典奧隐深,對髒腑色象神名之描述甚為繁雜。所謂“黃庭三宮”,即上宮腦中,中宮心中,下宮脾宮。《外景》在煉養上較重腦、心;《内景》則較重脾胃。梁丘子《黃庭内景經注》說∶
外指事,即天中人中地中。内指事,即腦中心中脾中,故曰黃庭。内者,心也。景者,象也。外象谕日月星辰雲霞之象,内象谕血肉筋骨髒腑之象也。心居身内,存一體之象色,故曰内景也。
《内景》重氣養精、存觀一象,在道教謂之“存神”;而《外景》則重存思外界自然之象,緻神以内佑。
曆代道教煉養家均重視《黃庭經》,為該經作者不少,如金代的劉處玄,明代的陸西星,清代的李涵虛等都曾注過《黃庭》。後世道教全真派更以其作為講習功課之一。曆代文人學士亦頗重視《黃庭》,如唐李白詩中有∶“山陽道士如相見,應視黃庭換白鵝”。宋陸遊詩有∶“白頭始悟頤生妙,盡在《黃庭》兩卷中。”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