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功時切莫發急,先找個适宜場地,凝神靜心,調息站立,身軀宜直,兩足分開與肩齊,渾身關節都含有似曲非直的一點意思,内空靈外清虛,兩手慢慢輕松向上提,高不過眉、低度不過臍,臂半圓、腋半虛,左手不往身右來,右手不往身左去,往懷抱不沾身,向外推不逾尺,雙手變化在範圍裡,不計較姿式好壞繁簡和次序。
須察全身内外得力不得力、守平庸,莫好奇,非常原來極平易,這種運動也算真稀奇,不用腦,不費力,行站坐卧都可練,這裡邊蘊藏無限神思、精金和美玉,鑽研起來生天趣,有誰能知這種自娛能支配虛空宇宙力,鍛煉的愉快難比喻,飄飄茫茫随他去,精力充沛神不疲,注意頭頂有如線系,遍體松淨力如泥,慧眼默察細胞系,如醉如迷,如瘋如癡,虛靈獨存,悠揚相依,浸在海闊天空滌萬慮,管他日月星球在轉移,隻要恒心去站立,就有意想不到的舒适,習拳應以善字入手,從靜中作為方能達初之精确之正路也,再增繁功以臻至入微入妙也。
然學識學術亦如是也,研究越高級,入手作為越應正确,佛,儒、道、醫、天主、基督,均平心正性,善念濟世,由善心慈念入手,由靜心抑欲、清靜中求其作為,解理悟性,體認源識,以理義而指導行為也。
拳學更應如此,入手與作為原則是不能改變的。至于每一具體、每一局部,或某一單純之事物中或可有其與總則不盡同處,亦屬常規之例。但總則方向不可逾越者,是理義大局,整體概念也。此理望當慎記之,慎求之,慎為之。
拳中之“吸”鮮為人知,實是鮮有人用,鮮有人研也。擠、按、撞、拍、抖、撣、扔、推以及砸、削、扇、挂、裹、偏、挫、靠,拳界因多研、多用不為奇。因其為明,而吸則為暗。吸為稀傳,而諸皆常施也。
另,吸難為,而諸易用。故是理則所系,非吾不言、不教,實技擊樁之站功,吸胯溜臀之吸,吾早有所言著,隻是人多不深解,一覽而過,故不明析。王芗齋口述不傳的秘決
實際,吸胯之吸是提、抽、拔、擰之意總和而言,樁中含奧,有擰卷、提吸、抽拉、拔拽等相近而微細之不同,樁中所求重吸、用時方可知吸也。此即前人不傳的秘決
勿使前輩之遺珍失于我手,勿使國術之精神止于我身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