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長激素在人們的話題中可謂長盛不衰,似乎每隔幾年生長激素被濫用的情況就會爆發一遍,這不,今年的8月份,新華社發布的一篇名為《身高焦慮就打“增高針”?危險!》的報道,又激起了不小的浪潮。
今天咱們就來讨論、了解一下生長激素,以及如何更科學地讓孩子長高?
生長激素是什麼?
生長激素,它是由人體腦垂體前葉分泌的一種肽類激素,由191個氨基酸組成,生長激素能促進長高。
生長激素促進長高,一是通過刺激肝髒,合成胰島素樣生長因子(IGF-1)發揮促進骨骼增長;二是可直接促進骨骼增長。
而一般情況下,我們在醫院裡注射的生長激素,是重組生長激素的簡稱,是通過基因重組大腸杆菌分泌型表達技術生産的,在氨基酸含量、序列和蛋白質結構上與人垂體生長激素完全一緻,是用來治療部分矮小症的藥物,俗稱“增高針”。
什麼是矮小症,
矮小症就要打生長激素嗎?
矮小症是指在相似的生活環境下,同種族、同性别和同年齡的個體身高低于正常人群身高2個标準差(-2SD)或低于第3百分位數者,或者身高每年增長低于4-5厘米的。
我們可以對照下面兩張身長體重Z評分圖(分男和女兩張),“0”代表的是一般人群平均身高值,“+1”代表超過正常人群平均身高1個标準差,“-1”代表落後正常人群平均一個标準差,其他以此類推。
如果在“-2”以下,就屬于符合矮小症的診斷。
(如看不清可放大查看,或者找小助手要清晰版)
當然并不是身材矮小,就屬于矮小症,也并不是矮小症就是因為生長激素缺乏引起的。引起矮小症的病因很多(如下圖),根據研究統計由于生長激素缺乏引起的概率隻有萬分之1-3的孩子。
而且生長激素缺乏了,也不一定就要去打生長激素,因為生長激素的分泌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比如充足的營養更利于激素的分泌、深度睡眠時生長激素會達到分泌的高峰期。
所以充足營養、高質量的睡眠,規律的作息對生長激素的正常分泌很重,好的情緒,足夠的戶外活動等等都是促進生長激素分泌的因素,如果生長激素分泌量少,那麼通過飲食生活的調整也可能有改善。
目前臨床上可用生長激素治療的疾病有:生長激素缺乏症(通常是病理性因素,比如肝功能障礙)、慢性腎功能不全腎移植前、Turner 綜合征、Prader-Willi綜合征、小于胎齡兒、特發性矮身材、短腸綜合征、SHOX基因缺失、Noonan綜合征等[。
所以一定不要僅僅因為覺得孩子“矮小”,而去打生長激素。
打生長激素的安全性如何
如果孩子确實符合需要打生長激素的适應症,那麼也不必太有心理負擔,總體來看,目前從病例研究來看其安全性是比較高的,副作用均比較輕微,主要也是局部不良反應。
但由于生長激素療法的曆史較短,它到底有怎樣的風險還是末知數,也許這個影響是需要更長時間還能體現出來呢?不好說。
隻是不管它的安全性如何,它都不作為不矮想要增高或者偏矮的正常人使用。
因為:
1.由于生長激素對胰島素生長因子和胰島素有調節作用,因此采用生長激素治療後,後期有可能會存在高胰島素血症;
2.生長激素總體安全,但仍存在一定不良反應,如生長激素可能會促進已有腫瘤或潛在腫瘤的生長,目前臨床數據偏少,安全性和有效性需要進一步研究;
3.貿然打生長激素可能緻股骨頭骷骺滑脫,可能因骨頭移動出現疼痛,走姿不正,後期難調整;
4.如果孩子存在活動性腫瘤、嚴重肥胖、末控制的糖尿病、精神異常等都不可以打生長激素。
以上是搜索一些資料後的不完全總結,僅供參考。
總的來說,打生長激素之前,一定要評估孩子是否屬于矮小症,引起矮小症的原因是否符合使用生長激素治療的條件,是否其它的方法都試過了,是否确實是隻能通過打生長激素解決,這些都需要想通過了,再去選擇。
打生長激素帶來的頻繁就醫的負擔,多次打針的疼痛,價格不菲造成的家庭負擔,都需好好考慮是否值得,而且,生長激素的作用也非常有限,即使它能讓孩子長高,可能也就長高4-6厘米左右。
如何科學看待孩子長高?
如果單純是為了讓孩子長得更高一點,沒必要打生長激素,而如果确實需要也符合适應症,那麼就可以打。
但很多家長的錯誤理念在于,要麼認為孩子的身高管不管都一樣,要麼就認為如果矮了就打“增高針”就好了,從而忽略了日常的生活飲食營養方面的改進。
孩子的身高受到多種因素影響,遺傳至少占據70%,這部分因素我們是無法改變的,但是剩下不到30%的因素同樣至關重要,且是我們完全可以努力的方向,也有不少人雖然父母不高,但是後天的努力卻讓他們突破了遺傳的限制,日本就是一個非常好的例子。
日本号稱“一袋牛奶強壯了一個民族”,從二戰時期普遍平均身高一米五到現在平均身高一米七(大概的數據),就是通過加強營養去做到的。
有些孩子原本有不錯的遺傳基因,卻因為挑食、厭食而營養不足,再加上疾病、睡眠和運動不足等原因,導緻最終的成年身高不理想,這些都說明,後天的營養對身高影響很大。
(下圖是孩子遺傳身高的大緻預測方法,大家也可以參考一下)
那麼問題來了,營養方面怎麼做,有助長高呢?
相信大家也看過很多的增高文章,看着都很有道理,可是實際實施起來是比較難的,比如均衡飲食、充足的睡眠、合理的運動…說起來比較虛,回到現實生活中大家還是不知道怎麼辦,所以我把最重要的,最容易落地的幾個方面單獨拎出來,看起來就好實施了。
以下幾點,就是對長高的簡單有效也很落地的方法:
1、把奶喝夠
因為牛奶可以提供骨骼發育非常重要的原料:鈣和蛋白質,并且含量豐富,平均100毫升牛奶含鈣120毫克,且是好吸收的乳鈣,含優質蛋白3克,其中乳清蛋白非常好消化,裡面含豐富的免疫蛋白,另外牛奶富含維生素b以及鉀,磷,鎂,鋅等重要微量元素,都是對骨骼發育有益的。
當然還有很多其他富含鈣、蛋白質的食物,隻是,像牛奶這麼普遍易得、營養豐富且鈣、蛋白質含量還這麼高的就少有了,其他食物難替代。參考我國的國情并綜合它國經驗,建議一歲以後,保證每天500毫升左右的奶量。
2、補充維生素D
維生素d可以促進鈣、磷等礦物質的吸收和利用,讓骨骼更強壯,美國的牛奶大多是強化vd的(也是人家長得高大的一個原因),而我們沒有,我們國家的牛奶并沒有額外強化vd,所以要單獨補充,一天需額外再攝入400IU維生素d。
很多醫生可能會建議補充到2歲,但是醫生關注的角度不同,他們更多的是從治療疾病的角度出發,通常是以沒有達到疾病為建議,維生素D補到2歲可以比較理想的實現預防佝偻病的發生,但體内卻可能因為缺乏vd而導緻鈣的吸收不理想,影響長高。
3、增加有陽光的戶外活動,多做跑跳運動
每天至少戶外運動2小時,上下午曬太陽半小時以上(有陽光的天氣下去運動)。運動可促進血液循環,增強身體對營養的吸收,使骨骼變得粗壯和堅實,在紫外線的幫助下還能合成更多維生素d,尤其是一些跑跳、騎車、摸高等有助于拉伸的運動;如果不适宜出門的天氣,也可以在室内積極地做一些運動,比如爬行、鑽隧道、跳繩、摸高等。
以上方法是比較容易實現的,長高沒有一勞永逸的方法,靠的也是日常點滴累積。
同時也提醒需要打生長激素的,一定要到正規醫院,接受專業醫生的建議,科學的注射。
END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