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藏》是三易之一,《周禮·春官》曰:“太蔔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其經卦皆八,其别皆六十有四。除了現在留下的《周易》,還有神農的《連山易》,黃帝的《歸藏易》。《連山易》以艮卦為首,艮卦代表“山”,《連山易》的意思是“如山之出雲”。《歸藏易》是黃帝時代所用的易, 以坤卦為主,坤是純陰,一切陽能“歸藏”到純陰的境界裡去了。
傳說中,商人的祖先為“契”。契的母親叫簡狄。簡狄為有氏之女,曾與兩位夥伴去河裡洗澡,見到玄鳥(燕子)落蛋。簡狄拾取玄鳥蛋而吞下去,就懷了身孕,然後生下一個兒子,即“契”。于是商人以玄鳥為其圖騰标志。這也是母系氏族社會中“知其母,不知其父”的反映。既然殷商的祖先出自母親簡狄(和玄鳥),那麼他們的一切都是這個偉大的母親給予的。于是,殷商将“夏易”的《連山》卦改為《歸藏》,由坤卦開始,象征“萬物莫不歸藏其中”,即一切都來自母親簡狄,引申為人類的文化與文明,都以大地為主,萬物皆生于地,終于又歸藏于地。
三易與《歸藏易》
《連山易》、《歸藏易》和《周易》合在一起稱為“三易”。《商易》以坤為首卦,故名為歸藏。意思是說《連山》、《歸藏》、《周易》是三種不同的占筮方法,但都是由8個經卦重疊出的64個别卦組成的。相傳黃帝作《歸藏易》,有四千三百言。宋代家铉翁稱:“歸藏之書作于黃帝。而六十甲子與先天六十四卦并行者,乃中天歸藏易也。”。
《文畫易經》中的《歸藏易》
《文畫易經》在講述時間與空間的時候介紹了大禹發明的《歸藏易》
伏羲氏的《連山易》培養造就了三皇五帝這些懂得用完備品格統領天下的首領,開創了華夏曆史的輝煌篇章。
到了最後一個五帝舜帝時代,随着農耕技術的不斷成熟,人類從山區向平原地區遷徙。此時的人類從自然界的生存需求開始向為了生存而改變自然而轉變,建立完備人格的《連山易》已經滿足不了人類進步的發展需求。
那個時代洪水泛濫,舜派鲧去治水。鲧單純采用了以強制強的方法與自然對抗,不斷建造更高的大壩攔堵洪水,但自然的力量是強大的,最終沖垮了所有的大壩。
為了救天下百姓于水火,舜任命鲧的兒子大禹繼續完成治理水患的工作。
據《洪範》記載,鲧是胡亂處理五行,因此導緻失敗,禹上任之後,上天賜予他治理天下的洪範九疇,從此治理天下的新的一套體系誕生了。請關注微信平台老天爺。
傳說上天是通過一隻從洛水中背負着洛書的神龜将這套治國之法傳給了大禹。
大禹将這套大法經過歸納總結,編撰了華夏曆史上的第二部易經:《歸藏易》。
伏羲的《連山易》是從八個空間格局上幫助我們建立完備的人格,大禹的《歸藏易》則是在六個時間段上幫助我們條理做事的節奏與尺度。
通過多洪範九疇、洛書的歸納總結,以及對後世相關文獻的參考與印證,我們可推導出《歸藏易》的基本結構是由六個時間基本點結構而成。
這六個節點分别是:無、有、兼、反、行、道。
至大無邊為無,天人合一以得;
鏡花水月為有,自強明性以得;
陰陽兩顧為兼,兼愛非攻以得;
向内取之為反,反求其應以得;
左右進退為行,寵辱不驚以得;
傳承踐行為道,治人事天以得;
這六個時間節點不僅成為中國古代劃分時間段的基本元素(如十二時辰、二十四節氣、六十分鐘一小時等),也為周文王推導出《周易》六爻奠定了理論基礎。
【歸藏易】
《說卦》傳曰:乾以君之,坤以藏之。雷以動之,風以散之,日以烜之,雨以潤之。兌以說之,艮以止之。
《歸藏》易之原理:以《乾》天(基因原素)為君資始之,由《震》雷形象動而《晉》進之,以《巽》風之形勢将時令之命申長之、流行之,以《離》日之光輝将其功德麗而顯現之、發揮之,以《兌》之和悅性協調之、惠澤之,以《坎》水之能滋潤之、輔弼之,以《艮》止界劃之、規則之、終始之,以《坤》地厚德容納之、承載之、資生之。就此:四時行,四方定,木火金水土五行屬性分,物類界劃别矣!
萬物之生與滅,總因動(始)于陽而止(終)于陰者然;故《乾》陽為君,《坤》陰為《歸藏》處也。《乾》天一陽(帝)從東方《震》動晉進,到《離》南盈實亢奮盛極。夬而遂順乎《巽》令入于月窟,與《坤》陰姤(媾)而交合,孕育事物之胎。至《兌》得和悅之喜,獲孚信之慶。繼而向晦入宴息,至《艮》閉合《剝》而入定。《歸藏》于《坤》物中(天根處)潛修《頤》養其德于凝堅以備再次《複》出行功者是《歸藏》易之原理。
所以說:陽動則物開,陰閉則物藏。陽交陰,陰合陽,陰陽剛柔互交相摩,開物成務之功行焉。此之所以謂陰陽互交而成八卦,而成六十四卦之錯綜複雜,而成萬事萬物之功者理也。
先天圖:《乾坤》定位于上下,象征着《乾坤》天地為本根,是《乾》以君之,《坤》以藏之者義。
《離坎》分列東西左右,象征着日月交流于晝夜間,日由東出西落,月則西生東滅。《離》者:麗也,日也,屬陽,肖《乾》。故《乾》之功德由《離》麗之,日煊之。《坎》者:陷也,險也,水也,月也。屬陰,肖《坤》,勞卦也,物之所歸也。故《坤》之厚德由《坎》險之,水潤之,而後可成生物養物之功也。
《乾》陽止于《艮》(剝),藏于《坤》,再動于《震》(複)處者,既是濟物需開物務得功之主器者适時向晦入宴息,退隐《歸藏》而《頤》養天年象。又是由《姤》(媾)而交《遁》而胎後潛心《頤》養于《坤》母天根處,修為成另一濟世君子《複》動《豫》謀再出者象。此乃天開于子之十一月節令冬至時及十二月令二陽荟《萃》機緣來《臨》時,是地辟于醜由昏而曉由終而始之分界交會處。是時雷振物動恰為君子舉手思奮者象,故有帝出乎《震》之說焉。三陽開《泰》人生日時乃立春正月節令,是時現龍在田萬象更新政通人和,君子當終日乾乾,自強不息者才是。繼而啟《蒙》成長于春夏之交,以茂對時育成萬物于茁《壯》者是二月令。而後龍躍于德而信,制而度,不因循,不盲目,以《夬履》法再接再厲者是三月令。而後《乾》陽純潔圓滿于《乾》位之正,飛龍在天,利見大人者,是由《同人》行于野之志将獲《大有》功德于未來之立夏四月節令端陽時。往後陽亢龍悔進入月窟,陽與陰交媾,孚時令之信于《巽》順地者是五月夏至時。是時午與子沖,沖必動,故一陽動于子,行于醜。申與寅沖,沖必升,所以夏至時日由寅出。進而盛于巳亢于午,衰于未刑沖于申而向晦于酉入于戍。寅與亥合,合必靜,故是時日沒于亥。此時晝最長夜最短,所以有長(暑)夏之說。而後再孕育事物胎胚于《遁》而《漸》《畜》賢德善俗者為六月令,是時陽伏,故有伏天之說。陰漸進而陽漸退隐,《泰》極《否》生,萬物杜塞成危象者是七月立秋節令時。此時卯與西沖,沖必動,與戍合,合必靜,故是時日出于卯沒于戌。仰觀天象知時之當否,識大體顧大局,以大方向為準則,以應時之濟否與人心向背者是八月令時。此時辰與戌沖,沖必動,與酉合,合必靜,故是時日出于辰落于戌,晝夜相等平衡矣!履霜之時閉門謝客,剝落紅塵貪念而宴息入定厚下安宅者是九月令時。潛心修養于陰凝冰堅及萬物《歸藏》之《坤》地中成厚德載物之功者是十月立冬節令時。而後又于天根之所《複》動之者是冬至時,此時亥與巳沖,沖必動,巳與申合,合必靜,所以是時日升于巳沒于申晝最短夜最長,故有深(寒)冬之說。此便是太極陰陽互根,互相推移交替運作而成四時節氣月令之天文也。
《乾》《兌》《離》《震》為天之四象區,《坤》《艮》《坎》《巽》為地之四象區。其《乾》《兌》《震》,《坤》《艮》《巽》分别定位不動。《離》《坎》各肖《乾》與《坤》,分别以順逆之序交流運行于天地間。《離》麗《乾》德輝《乾》之功,《坎》勞役于《坤》濟物之《需》。故《離》與《乾》同位,《坎》與《坤》同位。與先天圖《離坎》分列東西左右者不同,因彼為象征意義此卻為《離坎》随時之推移而依序運作之具體時位,是之所以能成為《歸藏》易者當居之時位也。請關注微信平台中國風水研究會。
《乾坤》上下定位相交,成《泰否》,分列左右。《乾》順行與《巽》交,成《姤小畜》。與《艮》交,成《遁大畜》。《乾》逆行與《兌》交,成《夬履》。與《震》交,成《大壯無妄》。與《離》同功同德,合之成《同人大有》。
《坤》順行:與《震》交,成《複豫》。與《兌》交,成《臨萃》。《坤》逆行:與《巽》交,成《觀升》。與《艮》交,成《剝謙》。與《坎》親密,合之成《師比》。《離》肖《乾》,麗《乾》偉功。與《巽》交,成《家人鼎》。與艮交,成《旅贲》。與《兌》交,成《革睽》。與《震》交,成《豐噬嗑》。《坎》肖《坤》,成《坤》厚德。與《震》交,成《屯解》。與《兌》交,成《節困》。與《巽》交,成《渙井》。與《艮》交,成《蒙蹇》。
《小過》者:凡事有根且不敢超越時位之限者事。《中孚》者:因《小過》而成之功焉。故《小過》居位于動之始處,《中孚》居位于陰陽交媾恰至好處。《頤》者:養賢事也,故居位于《艮》與《震》間之《坤》宮。《大過》者:因《頤》養而得之功,故居位于《兌》與《巽》間之《乾》宮。
《兌》《巽》《艮》《震》互交成《鹹》《恒》《損》《益》《漸》《歸妹》《随》《蠱》調潤補漏于随時随地,使蠱事漸歸其正。
天上有水,可濟萬物之《需》,天與水違行,失《需》之孚必《訟》。火在地上,萬事萬物《晉》進,火入地下《明夷》。此便是萬事萬物所以成《既濟》,所以成《未濟》之因由焉。
先天圖以《乾》為君,逆行經《兌》《離》《震》歸《坤》。順行經《巽》《坎》《艮》歸《坤》,是《歸藏》易。
特别提醒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