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大腦常在“青春期”,身體就能活125歲
為長壽動動腦筋吧——重新認識我們的大腦
平均壽命躍過80歲的台階,我們恐怕就會由衷地感到“人類長壽了”。然而人的壽命原本就該更長,超過百歲不足為奇,應該都能活到120~125歲才對,那才是人類正常的生物壽命。但是現今的人們,卻都早早地折壽而去。
我們經常研究貓、狗的生物壽命有多長,馬能活到多少歲。正常壽命指的是對生物進行生理計算時的界限壽命,而人的界限壽命怎麼保守着去衡量,也不應該在百歲以下。
東方醫學裡有長壽者“160歲”的說法。《神仙道》等書中,也記載有許多超長壽的故事,然而因無法考證,誰也不敢妄斷。盡管現在日本百歲以上的老人已經有5000人之多,但是我們決不應該視他們為“壽星”,因為他們現在享受的,正是人類本來就應該享有的壽命。
要問人類能夠活到125歲的根據是什麼,這是本着大腦成長發育期限理論計算出來的。人的大腦大體在25歲完成發育。大腦成長期的5倍等于人的壽命,25×5=125歲,所有的脊椎動物的壽命,都适用于這個公式。
我的家族中,有三人分别活到109歲、107歲、102歲,但是還沒有活到110歲以上的。我今年70歲了,當然想突破110歲這條防線,根據現在的醫學水平,實現超越極有可能。
那麼,人為什麼活不到界限壽命就會“早逝”呢?盡管平均壽命的數字裡,包含着非正常死亡和嬰幼兒死亡的統計,公布的數字要比實際低,似乎現實中的百歲老人有所增加,但是不過也就5000多人,決不成比例。因而我說,肯定有什麼原因縮短了人們的壽命。
現在,我們先從生活方式談起。其中主要的環節就是飲食習慣。飲食過量、偏食及化學物質的影響,都在縮短生命。還有熬夜、晝伏夜起的颠倒生活,也會破壞人體的生命節律,還有運動不足,會引起身體“生鏽”,這些怪現狀如今屢見不鮮。
但是,最重要的影響因素莫過于大腦。隻要大腦保持年輕,肌肉保持一定的健壯,百歲以後精神仍然矍铄,就不會被社會所淘汰。不擅長活動大腦,隻是一味地講究膳食,注重鍛煉身體,還是達不到真正的長壽。
然而我們以前講鍛煉大腦,卻不知道怎麼鍛煉才好。人們常說“要動腦筋”,不過僅僅“動動腦筋”,并不會收到顯着效果,從前幾章的說明中已略見一斑。
為了長壽而動腦,其實指的是利導思維。利導思維會促使腦内嗎啡的分泌,腦内嗎啡的湧出,會促進腦細胞活性化。所有的生活習慣,都應該以利導思維為前提,這樣才能永葆青春,遠離成年病的困擾。
目前要想打破長壽的瓶頸,最大的敵人就是成年病。盡管目前的醫療技術已經如此發達,成年病的治愈仍然難以攻破。而且這一現象似乎很正常——道高一丈,魔又高十丈,與攻克傳染病的方法論同樣,無論投入多大力氣去攻關,都很難得到顯着的效果。
由于成年病的根源,80~90%都是由精神壓力所引起,即與心靈問題密切相關,而西方醫學僅着眼于疾病的局部治療,因此對“病從心頭起”的心靈整體調治無能為力。
當然,從事物的面面觀來看,這也情有可原。西方醫學原本就是通過對發生病變的局部,采取各種檢查手段而發展過來的,對“心靈”的觀察無法判斷。但是現在腦生理學的發展,在相當程度上,已經可以用物态形式來說明心态的變化了,就是說,有了判斷的參照物。因而也就揭示給我們一種新的生活方式——充分促使腦内嗎啡的分泌,這才是英雄所見。隻要我們調整好生活的态度,腦内就會發生這類可喜的變化。觀察這些變化,就能清晰地判斷自己的健康水準,以及近期内是否有染上疾病的可能。
盡管現代醫學的理論,已經讓我們理解到如此高度,但是醫療行為本身,實際上還停留在局部治療階段。胃部發炎就投藥消炎,明明知道消炎藥除了消炎還有其他副作用,到頭來,還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再如遇到癌症患者,首先想的隻是如何局部切除,或者用放射線治療。如果不了解其緻癌的病因,不從根本上揭示問題的所在,恐怕該患者接二連三地還會出現癌變。盡管醫生心知肚明,但也無能為力。因為現在的醫療制度,隻将患者作為臨床治療的對象,無法考慮他命運的走向。
健康的人不來醫院,來醫院的人都已經不健康。另一方面,健康設施不面向病人,惟有活蹦亂跳的年輕人才去鍛煉、享受,而即将得病的人,則很少去光顧。
随着年齡的增長,我們的身體也會逐漸走向衰老,這是自然規律。我認為在當今的老齡化社會中,真正需要的,是不讓老年人生病的科學理念,以及适合于接納他們的養老設施。那裡不應該是治病的天堂,而是能夠讓“未病”者頤養生息的地方。在這樣的設施裡,務必給于他們具體的生活指導,讓每個人都要懂得如何養生,才能遠離生病的煩惱。讓他們的健康問題自然而然地得到解決,從而才能延年益壽,活到界限壽命的125歲。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