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比句能充實文章内容,增強氣勢,增添文采。如何寫出魅力四射的排比句?其中還是有“法”可依的。
1.假設法
即用假設推理的方式組成相對整齊的排比句。例如:
如果大海不放棄洶湧澎湃,就不會有退潮時的甯靜;如果藍天不放棄太陽的光輝,就不會有星光點綴下的蒼穹;如果人生不放棄那些美好的回憶,就不會有新的追求、新的希冀;如果生活不放棄充滿陽光的坦途,就不會有酸甜苦辣的回味。
這段文字用假設推理的方式組成排比句,闡釋了要善于“放棄”的道理,既體現了語言的靈動,也體現了論據的豐富。
2.引用法
引用名言、詩詞等構成排比句,既能豐富文章内容,又能展示深厚的文化底蘊,顯示迷人的靈動風采。例如:
書,韻味無窮。在書中,我同李煜一起無言登上西樓,品味“剪不斷,理還亂”的愁思;和陶淵明一起“采菊東籬下”,體會“心遠地自偏”的超然意境;和李清照一起在藕花深處争渡,共享“綠肥紅瘦”的樂趣;和陸遊一起聆聽風雨聲,體會“鐵馬冰河入夢來”的戎馬生活。
文段恰當地引用古詩詞,寫出了讀書的好處。
3.設問法
通過連續的設問形成排比結構,在一次次的問答中,層層深入,形成文勢。例如:
是為了領略西北的風情嗎?不是,金光閃閃的戈壁和悠久底蘊的敦煌,那都是再熟悉不過的了。是為了逃離所謂城市的“喧嚣”嗎?不是,其實一個十七八歲的女孩也深深喜愛着城市五彩的路燈和現代化的學校。是為了追求父輩走過的路,顯得偉大嗎?不是。試想父母怎會讓唯一的女兒再去吃那份苦,受那份罪?他們深知女兒的肩膀還很弱小。那又是為什麼呢?
三個設問,三個有力的回答從不同層面闡述了關于人生追求的看法,設問使文章有了含蓄美,排比句使文章又具有了形式美。
4.轉折法
即用轉折關系的語句構成語段,以退為進,從而收到突出後句,深化主題的效果。例如:
雖然你現在還隻是一株稚嫩的幼苗,然而隻要堅韌不拔,終會成為參天大樹;雖然你現在隻是涓涓細流,然而隻要锲而不舍,終會擁抱大海;雖然你現在隻是一隻雛鷹,然而隻要心存高遠,跌幾個跟頭之後,終會擁有藍天。
5.條件法
即利用條件關系句式組織語段,利用嚴密的邏輯關系強化主題的方式,構成相對整齊的句子。例如:
面對小池,所有的侏儒都成了巨人;面對大海,所有的巨人都成了侏儒。隻有面對大海,才能懂得什麼是浩瀚,什麼是博愛;隻有面對大海,才能感受什麼是風險,什麼是征服;隻有面對大海,才能真正領悟什麼是人生起伏,什麼是潮起潮落……
6.因果法
即利用因果關系句式組成排比語段,它包括前果後因和前因後果兩種句式。例如:
①因為愛心,流浪的人們才能重返家園;因為愛心,疲憊的靈魂才能鮮活如初。渴望愛心,如同星光渴望彼此輝映;渴望愛心,如同世紀之歌渴望永遠被傳唱下去。(前因後果)
②感恩傷害你的人,因為他們磨練了你的意志;感恩欺騙你的人,因為他們增長了你的見識;感恩遺棄你的人,因為他們教會了你自立;感恩絆倒你的人,因為他們增長了你的智慧;感恩養育你的人,因為他們給了你生命。(前果後因)
7.對比法
即用對比形式構成排比語段,正反鮮明,從而收到突出文意,強化主題的效果。例如:
有所拒絕,才能有所追求。拒絕時髦,是為了追求個性張揚;拒絕熱鬧,是為了追求甯靜的生活;拒絕誘惑,是為了追求道德的完美;拒絕随波逐流,是為了追求獨立的人格和個性;拒絕同流合污,是為了追求高風亮節的品質……
8.比喻法
即用一系列比喻,用形象、具體、感性的事物,來表達抽象的深邃的内蘊,從而構成排比語段。例如:
語文是那無聲的冷月,是那靜谧的荷塘,是那秦皇島外滔天白浪裡的打漁船,是那青天裡的一行白鹭,是那沉舟側畔的千點白帆,是那山重水複後的柳暗花明。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