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68.原子内部的“氦”結構
2017.12.3
原子由質子、中子組成,不外乎第一周期元素的五種基本形态。通過宇宙射線基本成分的分析,我們知道“氦”結構大約占百分之十,“氫”結構大約占百分之八十九,其餘是電子、光子射線。
“氫”有三種同位素,單質子的“氕”占百分之九十九,“氘”、“氚”占百分之一。通過相對高端化學元素原子量和質子數量的對比分析,我們可以發現相對高端化學元素中純質子結構可能不存在,“氘”、“氚”和“氦”結構是相對高端化學元素的主要内部結構。并且,“氚”結構有遞增趨勢。
為了方便元素内部結構的分析,我曾經将元素内部結構簡化成“氘”、“氚”、“氦4”三種形态,證明可行。事實上還應該有“氦3”形态,因為“氚”形态可能裂變為“氦3”形态,半衰期隻有12.43年。“氘”形态可能聚變為“氦4”形态,元素形成時就可能發生這種聚變,隻是難以确定正确的比例和數量關系,所以沒有進行深入分析。
還有一個原因:“氘”結構核外電子相對分散,“氦”結構核外電子相對集中,可能合二而一,産生不同的物理化學屬性,且“氦3”結構可能配偶“氚”結構存在,相當于3個“氘”結構,“氦4”隻相當于2個“氘”結構,計算上可能涉及取舍問題。好在有了三種構成的分析,适當分解“氘”結構,就可能确定不同“氦”結構的數量,隻是精度難以保證。
有個問題一直困擾我:高溫核聚變與“氫”元素的裂變臨界溫度較低,是如何參與核聚變成為相對高端元素内部結構的?
網上搜索,氫氣的燃點隻有攝氏570度;“氘”氣的燃點隻有攝氏400度;“氚”氣的燃點不詳,普遍認為可燃,就是在高溫下不會存在,如何參與核聚變?
好在“氦”氣不能燃燒,可能在恒星表面的熊熊烈焰和星球内部的高溫中存在,參與聚變反應,“氦3”在原子内部可能聚變出“氚”結構,“氦4”可能裂變出“氘”結構,還可能相對高端化學元素内部沒有“氘”結構!
原子内部可能沒有“氘”,不可能沒有“氚”結構,因為中子遞增現象隻有“氚”結構遞增現象可以解釋。如果“氚”、“氦”結構不能将元素的質子、中子數量全部占用,“氘”結構的存在就不可避免。沒有經過實際計算和檢驗,我現在還不能排除“氘”結構在相對高端化學元素中存在的可能。
分析元素内部結構,要掌握元素形成的臨界溫度和元素内部結構裂變的臨界溫度,起碼也要有個大緻的判斷才不會出錯。也許“氚”的燃點較高,或者不能燃燒,成為相對高端元素的内部結構就不足為奇了,隻是目前沒有依據。
還有一個問題:某些低燃點相對高端元素的存在可能使連續核聚變出現“斷裂”,其後的化學元素是如何出現的?希望獲得合理的解釋。
下一篇
自我激勵八大法則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