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是中國文化史上的一部奇書。它用陰陽二艾組成64種卦象,每一種卦象都具有豐富而深奧的含義,反映了上古時期人們對天文、地理、社會、曆史、人倫及自然萬物的認識,折射出古人的哲學觀念和文化觀念。多少年來,人們一直試圖破譯由陰陽二艾組成的各種卦象所蘊涵的語意密碼和文化密碼。有的論者把《周易》看做一部有關自然、社會、人類的曆史發展的綜合性著作,指出:“((周易》的《經》本來是古代用以占蔔的書,隻有個别地方包含有一些原始的哲學概念。但經過《傳》的解釋、引申和發揮,《周易》就遠遠不再是一本占蔔的書,而是一部哲學著作了。和先秦諸子的著作相比,《周易》有一個鮮明的特點,那就是企圖對包含自然、社會、人類的曆史發展等等範圍廣泛的問題作出一種總體性的概括和說明,建立一個世界模式。所以《周易》曆來被看作是‘彌綸天地,無所不包’二”(李澤厚、劉綱紀主編:《中國美學史》第1卷)但不論怎麼評價《周易》的社會文化價值,都不能否認它最初是一部關于占蔔的書。這是一個基本事實。後世一些術士動不動就擡出《周易》作招牌,是有一定道理的。
《周易》最為基本的内容是卦象,以及解釋卦象的系辭、象辭、象辭和交辭,系辭和象辭是周文王所作,象辭和艾辭是周公所作。占卦的時候要先取卦,就是通過某種方式先得到本卦。取卦的方式多種多樣,最初用蓄草,後來改用竹簽、銅錢或其他物品作算籌。取卦的方法基本上是以偶數為陰艾,以奇數為陽交,有的則在算籌上标明陰艾和陽丈。若用銅錢占卦,古法是以有字一面為陰,無字一面為陽;南宋朱熹則以有字一面為陽,無字一面為陰。陰艾為六,陽艾為九。其法是取銅錢三枚,一擲得本卦,亦稱内卦。本卦既定,就可以根據求占者所要求問的事項來取變卦,然後再結合本卦和變卦進行占笙,預測吉兇。占簽取卦的過程乍一看很複雜,其實它和邏輯學中的三段論推理很相似。取本卦的過程,就是設
定大前提;取變卦的過程就是設定小前提,占笙的結果就好比是三段論推理的結論。從這個意義上說,占笙也是一種邏輯推理過程,隻不過它的大前提和小前提,都是由《周易》中的卦象、卦辭來确定的。
讓我們結合兩個例子來看一看什麼叫本卦,什麼叫變卦。
春秋時期,魯國的叔孫得臣生了一個兒子,就用《周易》占笠,為兒子取一個名字,得明夷之謙。他拿占得的結果去問蔔楚邱。蔔楚邱說:“從卦象來看,您這個兒子應取名叫牛,最終會因饑餓而死。”他進一步解釋說:“明夷之象是離下坤上,離為日,坤為地,明在地中,其光被掩。明夷初九變而為謙,其象為‘明夷于飛,垂其翼’。其義為‘君子于行,義不食也’。所以,您這個名叫牛的兒子最後死于饑餓。”(事見《左傳•昭公五年》)這個例子中的本卦是明夷,變卦為謙。變卦的目的,是為了确定所占之艾,确定了所占之艾,就可以根據交辭和象辭來占蔔吉兇。本卦确定的是基本卦象和卦意,變卦則是确定求占之事所當之交,本卦和變卦相結合,才能進行占笠。所以,在先秦文獻中,幾乎所有的占例都是“某卦之某卦”這樣的模式。
通常情況下,有本卦和變卦就可以進行占旅了。但有的時候則可以以變卦為本卦,再求變卦,反複推演。北宋大詩人蘇轼被貶為瓊州别駕時,思念遠方的弟弟蘇轍,卻又不得音信,就自己占起卦來。宋哲宗紹聖五年十月五日,他用《周易》占笠,得渙卦,然後自下而上,變渙卦三交,開始推演。渙卦初六變而為中孚,艾辭是“用拯馬壯吉”。中孚九二變而為益,艾辭是“鳴鶴在陰,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益之初六變而為家人,其艾辭是“益之用兇事,無咎。有孚中行,告公用圭”。家人之卦系辭有“家人,利女貞”之語,其象辭是:“風自火出,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常也。”(事見《東坡志林》卷三)渙卦之象是坎下翼上,有風行水上之意。坎卦自下而上三變,依次為兌、震、離,加上坎卦,則剛好代表東、西、南、北四個方位,而其上卦翼始終不變,則暗寓借風問訊四方之意。坎卦三變為離,又有問離别之意。三變得家人之卦,剛好與蘇轼占卦的本意相符。蘇轼覺得這次占笠很有意思,就把整個演卦過程告訴了他的兒子蘇過,并把它記了下來。
用《周易》占蔔,取本卦容易,取變卦則是難點。本卦艾動而成變卦,可是究竟應該是哪一交動,卻是很有講究。每一卦都有六交,内卦三艾,外卦三艾,應變哪一交,須視情況而定。本卦不同,求問的事項不同,變艾也就不同,所得變卦自然也就不一樣。不同的流派取變卦的方法也不相同。有的以陰陽而定,有的以“河洛數”而定,有的以占卦的時辰而定,有的以占卦的歲月而定,有的根據所求事項而定。如果是用《周易》來推算人的流年大運,流行的取交方法是以求占之人的出生時辰而定。一天有l2個時辰,子、醜、寅、卯、辰、巳為上六時,午、未、申、酉、戌、亥為下六時,上六時為陽,下六時為陰。陽時生人,則取本卦陽艾,從子時數起,至其生時為變艾;陰時生人,則取本卦陰艾,從午時數起,至其生時為變艾。變艾既定,變卦自然也就出來了。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