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鳳凰新聞客戶端特約撰稿人、中國近現代史史料學學會會員胡博等
要形容豫中會戰期間日軍在河南戰場上投入的兵力,可謂'空前絕後'。對此,日軍也形容這次作戰為'百年大遠征',這是河南戰場曆年作戰中投入兵力最大的一次。對于日軍到底投入了多少兵力,目前說法不一,從5、6萬到10萬都有。本文現依據日方檔案以及各部隊史的記載,對日軍投入的實際兵力作一介紹。
投入河南戰場作戰的日軍,以第12軍為主。這個軍轄有第27師團、第37師團、第110師團、第62師團、第63師團(實際參戰兵力為一個旅團)、戰車第3師團、第12野戰補充隊、第7獨立混成旅團、第9獨立步兵旅團、第4獨立騎兵旅團,以及若幹直轄和配屬部隊。
除了第12軍之外,位于山西的第1軍、武漢的第11軍、安徽的第13軍也都奉命抽調一部或者是策應作戰或是配合作戰。其中第1軍抽調部隊為第69師團、獨立混成第3旅團和神部隊(由三個集成大隊編組,兵力相當于一個旅團),第11軍抽調部隊為獨立步兵第11旅團,第13軍抽調部隊為第65師團。
以上計投入三步兵聯隊制師團三個(即甲、乙種師團,其中第27師團為甲種師團,第37、第110師團為乙種師團)、兩步兵旅團八步兵大隊制師團三個半(即丙種師團,第62師團、第65師團、第69師團、第63師團步兵第67旅團)、戰車師團一個、獨立步兵旅團兩個、混成旅團兩個、騎兵旅團一個、野戰補充隊一個、臨時兵團一個,以及大量配屬部隊。
戰車第3師團是整個抗戰期間唯一一支投入作戰的戰車部隊。作為日軍王牌機械化師團,其火力和機動力不言而喻。按編制,總人數為13820人。轄戰車聯隊四個(各1070人)、機動步兵聯隊一個(3030)、搜索隊一個(約700人)、速射炮隊一個(約340人)、機動炮兵聯隊一個(約1500人)、防空隊一個(約1010人)、工兵隊一個(約1150人)、整備隊一個(約780人)、辎重隊一個(約770人)。在豫中會戰中,戰車第3師團實際投入的兵力為12936人。
師團之外,日軍還陸續投入不少獨立步兵旅團和獨立混成旅團。獨立混成旅團下轄步兵大隊五個(各810人)、炮兵隊(74式75山炮4門、38式75野炮4門)、工兵隊和通信隊各一。除炮兵隊外,每個大隊轄有炮兵中隊各一(92式步兵炮和41式山炮各2),整個旅團各種口徑火炮計28門,全員4816人。獨立步兵旅團轄獨立步兵大隊四個(各1427人)和一個通信隊(111人),重火力配置相對薄弱,僅有四個步兵炮中隊(計92式步兵炮8門),全員5985人。騎兵第4旅團是日軍唯一一支參戰的騎兵旅團,按編制有3200人,會戰前後的實際投入兵力為3129人。
神部隊是日軍臨時從獨立步兵第11、12、13聯隊抽調組建的三個集成大隊,其實力相當于一個加強聯隊或旅團,總兵力約在5000人左右。第12野戰補充隊也是一個旅團級單位,因相關史料的缺失,具體人數不名。但根據由第11野戰補充隊改編而來的獨立混成91旅團(4871人)來看,第12野戰補充隊的人數因相差不大。
受篇幅所限,配屬部隊不再一一詳細說明,這裡僅列出配屬部隊的大緻人數:其中,野戰重炮兵第6聯隊2583人、獨立野炮兵第11大隊約600人、獨立山炮兵第1大隊約600人、野戰高炮第74大隊約500人、獨立工兵第38、第40聯隊各約500人、獨立工兵第59、第60大隊各約150人、獨立步兵第74、第5、第38大隊各約1200人、汽車第21、25、26聯隊各約500人。
上述各部,戰鬥力最強的屬戰車第3師團,其次是第27師團、第37師團和第110師團,最弱的是獨立步兵第9旅團和第12野戰補充隊(前者是戰前新編部隊,後者是訓練新兵機構改組)。作為甲種師團的第27師團,戰鬥力無疑在參戰各部中屬于佼佼者。會戰中,第12軍司令官山内英太郎對該師團可謂愛護有加,并沒有将其作為主攻師團使用,而是賦予了配合友軍作戰的任務。戰後,該師團又繼續南下參加在湖南戰場上的戰鬥。盡管如此,該師團還是在作戰期間因為氣候、疾病等原因而非戰鬥減員近4000人,創日軍自'918事變'以來的最高紀錄。這個巨無霸師團,也毫無争議的成為整個會戰中的'倒黴師團'。
綜上所屬,筆者經過統計,在保守估計的情況下認為日軍在豫中會戰期間投入的兵力最少也有14萬7000餘人。而根據日軍自己統計,其參戰兵力為14萬8000人,其中火炮269門,坦克、裝甲車691輛(内坦克255輛),汽車6100輛。
這裡要特别說明的是,按照參戰日軍的編制火炮數,即:甲種師團(第27師團)擁有91式105榴彈炮12門,38式75野炮36門,41式山炮12門,11式平射炮6門,94式速射炮6門,92式步兵24門,計各式火炮96門。乙種師團中,第一類(第37師團)擁有38式野炮24門,41式山炮9門,92式步兵炮18門,計各式火炮51門;第二類(第110師團)擁有41式山炮9門,92式步兵炮18門,計各式火炮27門;丙種師團擁有92式步兵炮32門,41式山炮16門,計各式火炮48門。
這裡需要指出的是,日軍野戰重炮兵第6聯隊擁有24門大正四年式150榴彈炮和2門繳獲的120加農炮。如果再加上各師團所屬重炮的話,在數量上占據優勢。此外,國軍對于炮兵的使用往往是分散配屬,而日軍則根據戰況機動調配,時常集中使用,這使日軍在重炮火力的壓制上也完全占據了優勢。另外,更為關鍵的是相比國軍,日軍的炮彈數量充足。
也就是說,光第27、第37、第110師團就擁有各類火炮達195門,加上丙種師團第62、第63、第65、第69師團等部有各類火炮168門,以及其它獨立部隊的火炮,保守估計就将達到600門以上。然而在太平洋戰争爆發後,中國戰場的日軍師團或獨立炮兵部隊都面臨着火炮短缺的困境,許多部隊缺編嚴重,有的獨立野炮部隊甚至被迫換裝山炮。
雖然日軍大本營為'一号作戰'的參戰部隊全力提供補充兵和各式裝備補給,但火炮的缺乏依然是一個嚴重問題,導緻投入河南戰場的實際火炮僅269門(湖南戰場也同樣面臨這個窘境)。(未完待續,本文由胡博,楊曉鵬,吳京昴三人共同撰稿完成)
預告:
重返豫湘桂系列本周到此為止,下周将向鳳凰新聞客戶端網友着重介紹豫湘桂戰役中湖南戰場的情況。中國戰區參謀長,美國四星上将史迪威在湖南戰場國軍慘敗這件事情上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