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情感 > 正文

人這一生,隻欠父母

慈懷書店 慈懷書店,為你精選各類書籍。好書相伴,讓你的生命閃閃發光。 2篇原創内容 公衆号 解讀:慕木| 朗誦:天明 原著:岸見一郎
網上曾流行過這樣一句話:“如果有一天父母開始看你的臉色了,那說明他們真的老了。”
小時候,我們總覺得父母是無所不能的超人,隻要有他們在,什麼問題都可以解決。
然而,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曾經年輕力壯的父母背駝了,走路慢了,記性也衰退了。他們逐漸變成了需要我們照顧的“老小孩”,而我們則成為了家裡的頂梁柱。
那麼,面對日漸老去的父母,我們應該用怎樣的心态與他們相處呢?
今天的這本《請你迷失在我身旁》就為我們解答了這個問題。
本書的作者是日本著名的心理學家岸見一郎。他的父親在82歲時被診斷出患有阿爾茲海默症,也就是俗話所說的“老年癡呆症”。在照料父親的過程中,岸見一郎體會到了生活的艱辛與不易,同時也對子女和父母的關系有了新的理解和感悟。
他告訴我們:父母終究會老去,子女所能做的就是接受他們的變化,并努力與他們和平共處。隻有學會接納父母的衰老,我們才會真正走向成熟。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這本書,向岸見一郎學習與父母的相處之道。
衰老并不等于失去價值

自從獨立之後,我們需要父母的時刻越來越少。相反,随着年齡的增長,父母對我們的依賴性卻越來越強。
有時候,哪怕是像出門拿快遞這樣的小事,也可能會讓上了年紀的父母頭疼不已。時代在飛速地發展,而他們的腳步卻在一天天變慢。
那麼,父母的衰老是否意味着他們對我們已經“沒有用”了呢?
岸見一郎的答案是否定的。他認為,父母的價值是不能用世俗的标準來衡量的,因為他們對兒女來說代表着一種不可替代的情感支持。
書中提到,岸見一郎的父親平時除了吃飯,其他的時間幾乎都在睡覺。也許在很多人看來,這樣的父親簡直是可有可無的。可是岸見一郎卻覺得有父親盯着自己工作也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
他說,自己一個人工作的時候,注意力總是難以集中。可是自從和父親待在一起之後,他每天都能看很多書,寫很多稿。
可見,很多時候并不是父母“無用”,而是子女沒有及時發現他們的價值。
《超級演說家》第二季的總冠軍劉媛媛曾經在自己的視頻賬号上分享過這樣一件小事。
一天早上,她發現媽媽在廚房裡炸油條,就想提醒媽媽早上吃太油的東西不健康。可她還沒開口,媽媽就搶先說道:“我知道你特别喜歡吃油條,外面的不健康,這是我自己給你炸的。”
那一刻,劉媛媛百感交集。她突然意識到,自己已經很久沒有向媽媽尋求過幫助了,可媽媽卻還在期待每一個可以幫到自己的機會。
其實,大多數父母都和劉媛媛的媽媽一樣,既想為兒女付出,又擔心給兒女添麻煩,于是隻好利用一件件看似不起眼的小事見縫插針地表達自己的關心。
茲心覺得,作為孩子,我們應該學會及時肯定父母為自己所做的一切。一句“我需要你”或者“有你在真好”,就是對他們最好的鼓勵。
要記住,衰老并不等于失去價值。父母的存在本身,對子女來說就是一種福氣。

子女的陪伴,就是父母最大的安全感

有句話說的很好:“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然而,在如今這個快節奏的社會,我們總是會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忽略了對父母的陪伴。
很多人總以為隻要給父母買更好的衣服、更大的房子,就能讓他們感到幸福,殊不知父母真正想要的僅僅隻是和子女待在一起罷了。
岸見一郎在書中提到,自從父親無法獨立生活之後,他便整日守在父親身邊,從不離開半步。然而父親大部分的時間都在睡覺,自己除了刷廁所和做飯之外,幾乎沒有什麼事情可做。
于是,岸見一郎就對父親說:“你整天睡覺,其實我可以不用來吧。”
誰知,父親卻回答:“有你在,我才能安心睡覺啊。”
那一瞬間,岸見一郎才明白自己的陪伴對父親而言是多麼重要。
很多時候,我們的父母缺的并不是外在的物質,而是心理上的安全感。隻要子女能夠待在他們身邊,即使什麼都不做,也能給他們的内心注入滿滿的能量。
在《你好生活》第三季的節目中,主持人尼格買提的一段話讓無數人潸然淚下。
他說,自己的媽媽因為生病,必須定期進行痛苦的化療。每次自己不在家的時候,她的化療反應就非常嚴重。但神奇的是,隻要自己回去陪着她,媽媽就好像變了一個人,什麼事都沒有。
尼格買提的經曆告訴我們,在父母虛弱無助的時候,他們内心最渴望的往往是子女的關心和陪伴。
茲心覺得,無論生活多麼忙碌,我們都應該盡可能地留出一些與父母共處的時間。哪怕隻是簡單地聊聊天,或者在一起吃頓飯,對父母來說可能都是一種巨大的心理安慰。
要相信,靜靜的陪伴雖然無聲,卻勝過千言萬語。我們的默默守護,就是一種愛的表達。

親人之間,不要太在乎輸赢

有人說:“不與父母争對錯,就是最好的孝順。”
茲心深以為然。
與父母相處,最忌諱的就是像比賽一樣,非要分出個高下勝負。有時候,我們不妨故意糊塗一點,對父母多一點理解和包容,這樣才不會赢了面子,丢了親情。
書中講到,有一次父親喊岸見一郎吃飯,可他當時正沉浸在工作中,就請父親再等自己10分鐘。父親很不高興,于是兩人發生了争執。 事後,岸見一郎非常後悔。他覺得自己不該為了這樣一件小事和父親争辯,導緻雙方都很不愉快。從此,隻要到了飯點,他就會立馬放下工作,和父親一起吃飯。
生活中,我們與父母難免會有意見不合的時候。此時,千萬不要讓求勝欲蒙蔽了你的理性。要知道,過于較真的結果隻能是兩敗俱傷,隻有退一步,才能換來海闊天空。
馬東在一檔節目中說到,自己的老母親為了省電,總喜歡随時關燈。每次隻要房間裡一沒人,她就會第一時間把裡面的燈關掉。
一開始,馬東試圖想要說服母親改掉這個習慣。于是他和母親講道理,告訴她燈一開一關反而會減少使用壽命,還不如讓它一直亮着。
母親聽完,雖然嘴上答應了,可一轉身就又開始關燈。馬東發現後,并沒有指責母親,而是再也不和她争論關燈的事。
其實,馬東何嘗不知道母親的省電方法是錯誤的呢?
但他明白,固有的習慣已經深深地刻在了老母親的骨子裡,一時半會兒是沒有辦法改變的。與其強迫她接受新觀念,還不如尊重她的意願。
很多時候,在父母前面适當地示弱反而是一種高明的表現。隻有接受自己與父母之間客觀存在的認知差距,我們與他們的相處才會更加輕松。
茲心想說,如果你也有一個性格頑固的父親或母親,那麼不如把他當成孩子,對他多一點寬容。
用一顆包容之心對待父母,你的世界就會少一些争執,多一些明亮。

尊重父母的愛好,讓他們有自己的生活

在我們身邊有很多這樣的父母:年輕時,他們為了照顧子女放棄了自己的愛好,将所有的精力都撲在了家庭上。然而等到他們晚年想要做回自己時,又會遭到子女的反對。
比如,子女會告訴他們:“你現在年紀大了,還學什麼跳舞呢?”“都七十多歲的人了,就好好在家安心養老吧!”
這樣的勸告雖然是出于好心,卻會使父母備受打擊。與其這麼做,我們不如尊重父母的愛好,讓他們自由安排自己的生活。
岸見一郎說,有段時間由于自己實在無力在家照顧父親,隻好把他送到了專門照護老人的保健機構。
因為擔心父親無聊,岸見一郎便在家屬問卷中提到了父親喜歡畫畫的事。誰知,這樣的一句囑咐竟完全改變了父親的生活狀态。
從此,隻要岸見一郎去看父親,都能看見父親在認真地畫畫。一開始,他的畫很笨拙,隻會簡單地塗塗顔色。但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後,父親的畫越來越好,甚至可以對着照片進行臨摹了。
這件事讓岸見一郎意識到,要想讓父母生活得更幸福,我們就要創造條件讓他們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
這讓茲心想到今年79歲的網紅老太太雷秀雲。雷秀雲出生于陝西省富平縣的一個農村,隻有小學文化的她,卻靠三年時間寫出了一本十幾萬字的書。
經過了解,人們發現,她的成功與子女們的幫助是密不可分的。
由于雷秀雲文化程度有限,她的初稿可謂是錯誤百出。于是,她的子女們就利用空閑時間幫母親仔細修改别字和病句,使原本雜亂無章的流水賬變得越來越通順和生動。
在雷秀雲一度想要放棄時,子女的支持給了她繼續前行的勇氣,從而創造了奇迹。
我們不應該忘記,父母除了是父母之外,首先是有着獨立思想的人。他們有權利堅持自己的愛好,也有權利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因此,茲心想說,請對父母喜歡的事情保持尊重。
我們有我們的快樂,而父母也有父母的樂趣。支持彼此的選擇,我們才能同時獲得生活的自由。


網上曾有人做過這樣一個計算:
假設你的父母現在60歲,還能再活20年。如果你每年隻有春節可以回家陪他們7天,那麼就算你一天有11小時都和他們待在一起,你能和他們相處的時間也隻剩下1540個小時,相當于64天。
可見,我們與父母在一起的時間其實是十分有限的。作為子女,我們不得不面對他們一天天老去的事實,因為這是自然的規律,也是無法改變的命運。
然而,衰老可以奪走年輕的容顔,健康的身體,甚至關于親人的記憶,卻奪不走父母對子女的愛。隻要愛還在,我們與父母之間就永遠都有一根剪不斷的紐帶。
因此,無論人間多麼險惡,請相信,父母的愛永遠都是我們内心那束最溫暖的光。它将在我們陷入低谷時刺破黑夜,成為我們心底永恒的光明。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