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情感 > 正文

心裡裝着美好,世界就美好

東晉名士、書法家王子猷是王羲之的兒子,長期居住在山陰,也就是現在的紹興市。一天雪夜,他一覺醒來,在銀裝素裹的院子裡漫步徘徊,吟誦着左思的《招隐詩》。此時,他靈感大發,思緒跳躍,想到了遠在剡縣(而今的浙江嵊州)的好友戴逵,覺得能邀他來一起欣賞該有多好啊!于是,他二話沒說乘着小船前往。經過一夜航行,天亮之時終于到達,然而王子猷卻轉身返回。随行人員十分不解,可他輕描淡寫地說:“我本來是乘着興緻前往,興緻已盡,自然返回,為何一定要見戴逵呢?”
  王子猷的行為的确有點驚俗,體現了魏晉時期士人所崇尚的那種不拘形迹的行事風格,但也告訴我們一個道理,當你喜歡一樣東西時,得到它并不是最明智的選擇。得到的,未必得到;錯過的,未必錯過。得不到的,反而有一種距離的美感,心裡裝着美好,眼裡的世界就美好。
  其實,人心就像一個容器,裝進了什麼東西并加予消化,什麼東西就會變成你自己。聰明智慧的人,總是要把最美好的東西裝進自己心裡,慢慢地感受和領略,使自己在美好之中不斷完善自己。一個心中總是裝着美好理想、美好願望和美好東西的人,肯定無暇顧及身邊的魑魅魍魉和凄風苦雨;一個心中永遠充滿愛、充滿溫暖、充滿歡樂的人,也肯定不會随便被仇恨憤怒和煩惱痛苦污染侵襲。一旦美好崇高的東西占據了人的内心,這個人就很可能會成為一個崇高美好而又幸福的人,會感受到生命的幹淨與尊嚴和那種純粹的真善美。
  現實生活中,有人越活越精彩,有人越活越麻煩;有人越活越明白,有人越活越迷糊;有人越活越俊朗,有人越活越猥瑣。原因是多方面的,關鍵在于自己的心。人最大的戰争,不是真刀實槍的戰場,是人心。環視四周,不時地會發現,有的人心裡裝着全是自私自利、蠅頭小利,到頭來生活的峪谷一直在擠壓他的空間。其實,生活中并不是想得到的全是美好的,真正的美好是善于把最美好的東西珍藏于心間。美好的東西都是有靈性的,并不是什麼樣的人心都能把它裝下,首先你得有廣博和無邊的情懷,具有恢宏的氣度、寬仁的胸襟、洞察人性的能力、以己度人的體貼、言行一緻的信譽,還要具有高度的智慧和自信。有了這樣的生命積澱,才能夠真正裝下美好,把握住自己的生命航船,走得健康又陽光。
  要讓心裡始終裝着美好,就要善于把精神從肉體中分離出來,并且立足于精神自我,與那個肉體自我拉開距離,不被它所累。精神自我必須得到維護,否則人就是被奴役的,并且被自己創造出來的客體化世界所奴役:人創造了機器,被機器所奴役;人創造了金錢,被金錢所奴役。曆史上,那些仰望星空,叩問天道、求索真理的先知和天才們,都是懷着巨大的好奇和震驚,向蒼茫宇宙敞開自己蒼茫的内心。他們既是天真的小孩,同時又是無比真誠的對天發問的大智大哲。
  心裡始終裝着美好的人,猶如一口古井,雖然幽深但不失澄澈,可以一眼望到井底。有時候,一個人可以一眼看到底,并不是因為他太過簡單、不夠深刻,而是因為他心裡充滿陽光。至純的靈魂,原本就是一種撼人心魄的深刻。這樣的簡單,讓人敬仰。有的人看起來很複雜,很有深度,其實這種深度是城府的深度,而不是靈魂的深度。這種複雜,是險惡品性的交錯,而不是曼妙智慧的疊加。與其把自己裝進複雜的套子裡,不如心思敞亮地和世界對話。
  也許有人會說,把美好的東西隻裝在心裡,自己享受不了,豈不失去了其本身的價值所在嗎?非也,世上的“有”與“無”是相對的,條件成熟時是相互可以轉化的。把美好的東西珍藏在心中,使之成為一種審美意識,其作用更多的是體現在價值觀念和思維方式上的。這種淡泊而高遠的境界,源于對現實的清醒,追求的是沉靜和安然。
  兒時,美好的東西是一件實物;長大之後,美好的東西是一種狀态。然後有一天,我們才發現,美好的東西既不是實物,也不是狀态,是一種領悟。心裡裝着美好,也可以理解為是一種清醒、一種成熟,坦然接受生而為人的一切體驗,因為人的一生,就是一堂獨一無二的體驗課。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