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造竹紙 事出南方
竹紙與皮紙相對,是據造紙材料所劃分的紙張種類。竹紙以竹為材,從唐代浣花箋和花簾紙到宋元各式宣紙,明代的宣德箋、灑金紙,以及清代數不勝數的紙張門類,衆多門類裡都不乏有以竹紙工藝為基礎的紙張。
東漢“蔡侯紙”和“左伯紙”都以麻為材料制紙,但從晉代開始,用竹子造紙的技藝被開發出來。起初無法将竹纖維完全打碎,造出來的竹紙脆而易碎,且不易吸墨,後來随着技術的進步,竹紙變得細膩柔韌,得到文人青睐。
《天工開物》有雲“南方竹賤之國”,盛産竹子的江浙一帶和福建、四川等地,自然是适合生産竹紙的地方。自唐宋以來,江西連四紙、四川夾江紙、浙江富陽紙,此三種竹紙聞名全國。
“塞溪浸楮舂夜月,敲冰舉簾勻割脂。焙幹堅滑若鋪玉,一幅百金曾不疑。”這是宋代詩人梅堯臣誇贊澄心堂紙的詞句。
看竹體裁
——竹子分雌雄,根據竹筍的大小和生枝節的情況來進行分辨,去雄留雌。
伐竹作料
——區分新竹和老竹,選擇新竹中已經開箨(竹筍外層的皮)的伐以作料。
砍折竹子
——砍成五尺或七尺一根的長度,紮成整齊的竹捆。
浸竹于塘
——成捆紮好的竹子被放入池塘中浸泡。據《天工開物》中所載古法,要浸泡100天來讓竹子褪去粗殼和青皮,這一工序被稱為“殺青”。後來發展出用石灰加速“殺青”的方法,先按一層石灰、一層竹子的順序層層壘疊,然後在水池中加水。
刷洗竹子
——浸泡工序結束後,将竹子撈出進行清洗,洗淨雜質和已經褪掉的粗殼等。
去皮存質
——将竹子表面已經泡軟的青皮,用刀削去,露出白色的纖維。
切碎竹子
——将白色竹子纖維用刀切成小段。
捶搗如絲
——用石錘捶打白色纖維,直到散成纖維細絲。
研磨纖維
——研磨已經打散的纖維,直到成為漿狀。
入煌蒸竹
——竹漿放入煌桶内,與石灰一起蒸煮八日八夜。
入池漚洗
——蒸熟後繼續漚在水池中成為更細膩的竹漿,然後清洗幹淨蒸煮殘留的石灰和其他雜質。
攪拌竹漿
——用長竹竿把竹漿攪拌均勻。
瀝幹竹漿
——瀝去水分後,再用柴灰漿過,之後放入釜中,按平表層後平鋪一層稻草灰。不斷用開水淋在竹漿上,在高溫下讓竹漿質地變得更加細膩。
清洗竹漿
——将竹漿帶到有流動水的地方仔細清洗幹淨。
抄漿成紙
——用木槽盛放處理好的紙漿,以竹簾在木槽中蕩料,竹料成為薄層附于竹簾上面,其餘之水則由竹簾之四邊流下槽内。然後将簾覆過,使濕紙落于闆上,即成張紙。如此重複蕩料與覆簾步驟,使一張張的濕紙疊積上千張,然後上頭加木闆重壓擠去大部分的水。
透火焙幹
——将濕紙逐張揚起,并加以焙幹。
揭起成帙
——烘幹的紙揭下後被卷成軸。
至此,造紙的步驟就已經全部完成了。接下來竹紙被送往紙店,紙店會編織出不同款式的盒子來裝紙銷售。
手工竹紙技藝至今仍有流傳,可也面臨着尴尬的境地。江西鉛山連四紙、浙江富陽竹紙、四川夾江紙作坊始終依古法造紙,但竹紙傳統制作工藝繁複,有些工序格外需要體力和耐心,在傳承上,也是讓人擔憂。
随着掌握制作技巧的匠人年紀越來越大,和機械造紙的迅速發展,傳統造紙工藝面臨着後繼無人的危機,也讓手工竹紙顯得彌足珍貴。在越來越科技化人們連普通紙筆都很少使用的社會中,竹紙制作技藝還能傳承多久?這一問題值得我們深思……
最美文房編輯整理推薦
上一篇
急性腸胃炎
下一篇
李可的行醫經驗36 條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