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緣為兵》【三四八】凍土地結交戰士
小說連載《緣為兵》(初稿)未完待續
圖/文:梁佛心
陸軍璞說的這個二一一廠,就是現在的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一研究院的二一一廠,是中國航天技術領域的骨幹企業,是運載火箭的生産和總裝企業。
陸軍璞說的那時候兒的二一一廠,它的主要任務是仿制和研制導彈。
這個廠子的前身,是一九一零年清政府在北京南苑開辦的一個飛機修造廠。後來經過曆代政府接手,在一九四八年底被中國人民解放軍接管了。
一九五一年又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移交給了重工業部的航空工業管理局,改名為國營二一一廠。
一九五五年年初兒的時候兒,這個廠有職工五百多人。
黨中央、毛主席等老一輩國家領導人,對國防重點企業非常重視。就從全國各地陸陸續續抽調來技術工人、轉業軍人、技校畢業生,以及兩航起義的工程師和高級技術人員,加強了工廠的技術力量。到一九五六年年底,職工、幹部的人數就已經達到了七千多人。
當時的二一一廠改擴建工程被國家列為一百五十六項重點工程項目之一,也是蘇聯援建的重點工程項目之一。主要任務是負責修理米格15型、米格15比斯型和烏米格15型飛機。
一九五八年,二一一廠又接受了“一〇五九”導彈的仿制任務,并正式從一機部四局劃歸到國防部第五研究院一分院。
一九五九年九月,一分院的番号被改為中國人民解放軍〇六八一部隊。
一九六〇年十一月,我國仿制的第一發“一〇五九”導彈在二一一廠試驗成功!緊接着第二發、第三發導彈也都相繼發射成功。
一九六四年六月二十九日,二一一廠研制的“東風二号”發射成功!
一九六四年年底,黨中央、國務院決定,成立第七機械工業部,二一一廠就歸屬于七機部第一研究院。
這正是:“重視國防研導彈,全民援建二一一。”
您要問我幹嘛要費這麼多的話說“二一一廠”啊?因為二一一廠跟傩拆村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系。也因為在陸軍璞他爺爺家裡,住着的那兩家子轉業到二一一廠的軍人,後來跟他們家走成了親戚一樣的關系。所以,不說說,咱這心裡也擱不住,說不定往後還得聊到那兩家子的人和事兒,還是說說吧。
咱們再說說傩拆村。傩拆村東頭兒有一條小河兒,那時候,小河兒裡的水一年四季都嘩啦啦的流着,到了冬天也不上凍。小河兒的河堤很窄,窄窄的河堤上種着樹。那些樹都任性的長着,沒有人管它們,任憑它們橫躺豎卧地阻擋着人們前行的腳步,所以,也就很少有人在河堤上走。
河堤下邊兒是一片光秃秃的莊稼地。五、六十年代的時候兒,北京郊區的冬天,莊稼地裡除去陽畦和溫室,就是裸露着的大片凍土。
那時候兒的那些陽畦和溫室,跟現在的溫室大棚完全不是一碼子事兒。一般農村的陽畦和溫室都差不多,就是在背陰的一面兒,用土坯砌起牆,而在朝陽的一面兒,隻砌起一個矮矮的土埂。然後,從土埂到土牆,搭起傾斜着的架子,鋪蓋上玻璃,形成一個朝陽的、坡形的、透明的頂子。再然後,就是要在鋪蓋好的頂子上,再鋪蓋上一個個的草簾子,草簾子跟草簾子相互搭着茬兒。每個草簾子的下邊,都會從後牆放下去一根兒或是兩根兒繩子,繩子頭兒再從草簾子上面,折回到後牆後邊兒去。太陽升起以後,就到後牆去拽那根兒繩子,使草簾子一個一個的卷起來,讓溫暖的陽光照進來。太陽過去了,再把繩子一根兒一根兒的放下去,使那些草簾子,為溫室裡的農作物保住溫度。
那時,北京郊區這樣的陽畦和溫室很多,為的是供應北京市民的生活需求。不過,那時的陽畦和溫室都很簡陋,不像現在的蔬菜大棚那麼現代化。那時的陽畦和溫室沒有通風設備,溫室裡也沒有取暖設備。要保證溫室裡的溫度隻能靠生火爐子調節。在潮濕的溫室裡,夜裡看守溫室的人,時常有煤氣中毒的現象發生。
那年冬天,二一一廠住在這裡的解放軍,就在小河邊兒上那塊冰天雪地的莊稼地裡練兵。
他們練兵的時候,小軍璞就站在小河兒的河堤上看着。他們練多大工夫兒,他就看多大工夫兒,直到他們收兵回營。時間長了,他們就都熟識了。尤其是那個戴大殼兒帽的軍官,特别喜歡小軍璞。他還跟着小軍璞和他的爺爺去過他們家……
上一篇
紫微鬥數——星在各宮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