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綜合 > 正文

讀《三國》看劉備:看一個草根在亂世之中是如何創業的

《三國演義》開篇講的是因為東漢末年朝廷的腐敗不堪從而導緻了“黃巾起義”的爆發,張角三兄弟以宗教的形勢在河北高舉義旗,霎那間就席卷了大半個東漢朝廷。

而此時一個織席販履的沒落皇室看着朝廷頒布的征兵榜而歎息自己不能挽救天下蒼生,卻引來了一個大漢的厲聲之言:“大丈夫不與國家出力,何故長歎?”這個沒落皇族回視其人:隻見這大漢身長八尺,豹頭環眼,燕颔虎須,聲若巨雷,勢如奔馬。

這個沒落皇族上前與之交談頓時感覺遇到知己,而就在此時他們又遇到一個趕着前去投軍的紅臉大漢,三人感慨相見恨晚。緣分這東西可以說真是說來就來,當天他們就在桃園裡義結金蘭,這就是著名的“桃園結義”。然後《三國演義》的故事就此開始。

讀《三國》看劉備:看一個草根在亂世之中是如何創業的

不錯,上述講到的三人就是曆史上著名的劉備、關羽和張飛三人,雖然曆史上可能沒有桃園結義這回事。不過不可否認的是,這二人就是劉備最初起家的班底,而劉備也從此開始了征戰天下的路程。

剛接觸《三國演義》這本書時是在還很小的時候,那時候因為年紀小就有了一種錯誤的觀念,認為劉備就是一個大好人,而曹操就是一個十惡不赦的壞人。當每一次看到曹操被劉備打敗時會心裡暗暗叫好。

随着年齡的增長,讀了更多的史籍資料,漸漸的他們兩個人臉上的面紗也漸漸的被揭開了。曹操的确還是那個奸雄可是不像演義裡表現的那麼低智商,劉備不再是那個劉備,他厚道的一面也漸漸的被扒開,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個活生生的劉備。

雖然此時的劉備的形象不再是那麼的英明神武,但是越讀越覺得此人是多麼的不容易,今天我們來看看劉備創業的艱難曆程。

讀《三國》看劉備:看一個草根在亂世之中是如何創業的 創業初期:颠沛流離,屢戰屢敗

如果用一朵花來形容劉備的話,那就是“梅蘭竹菊”中的梅花:在中國人看來,梅花在漫天飛雪的隆冬盛開,不畏嚴寒、探波傲雪,象征君子威武不屈。這正如劉備前半生的寫照,幾乎無時不刻都在颠沛流離。

劉備的起家比起曹操和孫權來說又多了一份艱難。

曹操雖然出身宦官之家,可是因為他年少成名,又經常結交各類人物,因此他陳留起兵之時便拉起了一支數千人的隊伍。

奈何讨董聯盟都是一群志大才疏之輩,看着這群“食漢祿卻不思報國”的一群行屍走肉整日碌碌無為,因此他絕望了,自此曹操自己走上了單幹的道路。

而孫權這邊呢,因為孫策的意外遇刺,其十八歲就接手了江東基業,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官二代”。

而反觀劉備,因為其家境貧窮,當曹操在朝廷建功立業之時他還在民間織席販履,直到黃巾軍失敗之後才混了個一官半職,可是不久又因為得罪朝廷派下來的督郵又打道回府,之後起起落落就在幽州公孫瓒手下當差。

讀《三國》看劉備:看一個草根在亂世之中是如何創業的

直到張闿殺曹嵩之後,曹操兵發徐州。公孫瓒命令劉備前去救火,後來曹操因為兖州内亂不得不退兵徐州。而劉備也因救徐州之功得到了陶謙的賞識,後來陶謙病逝,他知道自己的兒子沒有能力和曹操對抗,為了保住家人和徐州他把徐州交給了劉備保管。

到這為止,劉備終于有了一塊屬于自己的地盤,可是就算有了徐州作為根據地,但是以劉備此時的實力守得住徐州嗎?

古語雲“匹夫無罪,懷璧其罪”,徐州曆來為兵家必争之地,戰略位置相當重要,而且此時劉備周邊強敵環伺,各個都虎視眈眈,而且内部又矛盾重重,因此這也注定了劉備前半生颠沛流離的悲劇。

恰巧就在此時,在兖州被曹操大敗的呂布過來投靠了劉備,此時劉備手底下兵少将寡,對于這樣一個強将自然樂于笑納,但是呂布的狼子野心劉備也是知道的,因此就讓他去駐守小沛,去防守徐州的北大門。

讀《三國》看劉備:看一個草根在亂世之中是如何創業的

但是前面我們也說過,此時的徐州強敵環伺,這麼一大塊肥肉自然不會有人放過他,不久淮南袁術兵發徐州。劉備率領手下将士前去迎擊袁術,命令張飛鎮守徐州重鎮下邳。

但是張飛和關羽後來走麥城時一樣,不知道協調和手下的關系。這不,劉備在前線和袁術厮殺那會徐州後院起火了。曹豹迎呂布入徐州,一下子劉備又成了無家可歸的流浪漢,身邊就兩個小弟,連自己老婆都被人抓走了。

但是此時的呂布也需要依靠劉備來幫他對付周遭的那些強敵,因此之後的劉備就和之前的呂布一樣駐紮在小沛,因此兩人也相安無事了幾年。

可是呂布這個人勇而無謀而且其目光短視,在周遭強敵環伺的狀态下他竟然和劉備鬧翻了,最終逼得劉備投靠曹操,也最終呂布命喪白樓門。

後來很多人都把呂布之死歸咎在劉備的頭上,的确呂布之死和劉備有很大關系。可是大家也補防換一種方式去考慮問題,當初呂布落難之時是劉備接濟了呂布,後來兩人鬧翻也是呂布首先發難欲圖吞并劉備的兵馬,最終才會引起二人火并,所以一味的指責劉備也是對其很不公平的。

再者呂布本身是一個反複無常的小人,你真的覺得如曹操這樣的人物會放過他麼?換任何一個人,你在别人最困難的時候幫助了他,那個人卻恩将仇報,你真的能大度到原諒他嗎?因此在呂布命喪白樓門這件事,在小編看來,呂布完全是咎由自取怨不得他人。

讀《三國》看劉備:看一個草根在亂世之中是如何創業的

曹操平定了呂布,劉備也自然而然的跟着曹操了,可惜劉備和曹操兩個人都是幹大事的人,這就注定了他們兩個人不能相容。

不久,劉備趁着讨伐袁術的功夫又重新奪回了徐州,為了消滅曹操,劉備和河北的袁紹主動聯絡,希望南北夾擊。

可惜袁紹這個人在大事上容易犯迷糊,他能平定河北是因為河北就一個比他還蠢得公孫瓒有點威脅,别的都是碌碌無為之輩,但是遇上曹操這種人精就不一樣了。

曹操知道兵貴神速的道理,于是立馬兵發徐州,消滅了劉備這個心腹之患,等到袁紹要讨伐曹操之時,已經喪失了最佳機會,如果袁紹能夠英明果斷一些,那麼官渡之戰的曆史就将會改寫。

劉備被打敗之後,又無家可歸了,這回比之上一次更慘。上一次身邊還有關羽張飛,這一次連自己的兩個小弟都丢了,無奈之下隻有栖身袁紹,但是索性袁紹對他還不錯。

可是劉備這個人有一樣的确為世人所稱道:那就是他看人的确特别準。經過一段時間之後,他看出袁紹這個人終究不能幹大事,于是找了個借口就溜了,投靠荊州的劉表。

的确,劉備有一點的确被人诟病。那就是他的确換主子換的比誰都勤快,對于這點小編也的确在接觸到了真實的史籍之後對其也開始鄙視不已。

可是另一層方面來說,也有點佩服他,經曆這麼多挫折之後,他還能重拾信心在這個亂世之中成就一番功業肯定有他的道理。古往今來,成大事者又有幾個是人品過硬的呢?

雖然不想承認,但是在亂世之中厚道人的确是不能成就功業的。和他三分天下的曹操和孫權他們兩個又有哪一個是易相處的。

因此寫到這,總感覺把劉備比做梅花又有點不合适,梅花的确象征着百折不撓,但是它也象征着品行高潔,因此梅花才能成為“花中四君子”之首。

讀《三國》看劉備:看一個草根在亂世之中是如何創業的 創業中期:意外橫财,指明道路

官渡之戰後,袁紹逃回河北,曹操取得了此戰的最後勝利。

可惜袁紹家大業大,就算是曹操一口氣也吞不掉他,這時有人如果能在背後捅曹操一刀,曆史又将會改寫。

此時能和曹操對抗的唯有荊州劉表和江東孫策二人,可惜一個在官渡之戰時被人暗殺,導緻江東停滞了幾年。因此此時唯一能對曹操造成威脅的唯有荊州劉表,也因此劉備希望劉表給他一支精兵從背後偷襲曹操。

但是劉表這個人胸無大志,隻想守着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而且他也知道劉備這個人自己也不好控制,因此一直未答應劉備的請求。

讀《三國》看劉備:看一個草根在亂世之中是如何創業的

就這樣,劉備在劉表手下就這樣安穩的過了幾年,這段時間雖然太平,可是劉備也浪費了大把的時光,看着自己将近半百之數卻寸功未立真不知他感想如何。

直到公元207年,劉備得到了一筆橫财。什麼橫财?确切的說是一個人,一個幫助劉備成就大業之人。沒錯,這個人就是後來的蜀漢丞相諸葛亮。當然此時的他還是一個在山野之間耕種的鄉野村夫。

劉備聞其大名,于是乎不顧天寒地凍,艱難險阻,“三顧茅廬”終于見到了他。

也因此“隆中對”就此産生了,不管後人如何評說隆中對。但是“隆中對”卻給劉備規劃了一條路,沒有諸葛亮的參與,恐怕劉備還處在迷迷糊糊之中。

我們後人認為隆中對戰略有誤,是因為我們已經熟悉了這段曆史,可是諸葛亮能千古留名肯定有其道理,後世李靖李世民都堪稱軍事天才,他們都對諸葛亮推崇備至,而我們連“紙上談兵”都說不上又有何資格評論諸葛亮呢?

對于當時的劉備來說諸葛亮的出現給他指明了一條路,這就好比創業過程中,你不知道該做什麼行業?是選擇實體還是金融還是餐飲,直到遇見了這樣一個人,他幫你指明道路,幫你尋找戰略夥伴,幫你融資上市,而此時的諸葛亮對于劉備來說就是這樣子的一個人。

此時的劉備則就是因為諸葛亮的出現而有了“公司”創業的藍圖,所以劉備才說得孔明有如“如魚得水”。

讀《三國》看劉備:看一個草根在亂世之中是如何創業的 創業後期:戰略合作,向西發展

公元208年,劉表意外亡故。此時的荊州一下子沒了主心骨,而荊州的各大豪強地主為了自身的利益于是在荊州實權派人士蔡瑁的策劃下立了劉表小兒子劉琮為荊州之主。

劉表的意外亡故無疑給了劉備一個晴天霹靂。自己素來和蔡瑁不和,此時蔡氏家族掌握荊州大權,外加曹操大兵壓境,而荊州各部則為了自身的利益,率衆投降了曹操。

荊州投降曹操之後,此時的劉備可謂是又窘迫到了極點,身邊不足萬人,大将還是那幾個,隻不過此時劉備身邊又多了一個諸葛亮。

但是此時諸葛亮的作用就體現出來了,此時的劉備可以說瀕臨破産邊緣,但是隻需要有一把“資金”的融入,那麼劉備集團就可以活過來了。那麼去哪尋找“資金”呢?東吳。

曹操奪取荊州之後,接下去首當其沖的就是江東之地。可是江東孫權雖然年輕,卻已經是一個合格的“CEO”了,他不想看着自己的“公司”被曹操給吞并。

讀《三國》看劉備:看一個草根在亂世之中是如何創業的

于是就在這種契機之下,孫劉兩軍聯合,最終在赤壁大敗了曹操。由此也開始了三分天下的序幕,此戰過後劉備得到了荊南四郡,由此劉備由瀕臨破産一躍成為一個上市公司。

集團坐大了,那麼自然人才也就跟着一起來了,這不後來龐統、張松、法正等人都看到了劉備這支潛力股。

張松、法正二人為了自己的榮華富貴,于是開始出賣自己公司的利益,開始為劉備謀劃占據益州。

荊州畢竟是四戰之地,于是劉備此時也決定進軍西川奪取益州這一塊風水寶地。

此時的孫權和劉備雖然有小矛盾,可是他此時将目标主要都盯在合肥,而曹操此時則将目光盯在了西涼馬超等人頭上,這就給劉備進軍西川提供了方便之門。

可是劉璋雖然暗弱,但是川蜀之地的民風也是比較彪悍的,而且此時劉璋帳下也有不少的謀臣良将,因此劉備打西川其實并不是太順利。

起初劉備隻帶了魏延黃忠和龐統等人進川,可是随着戰事的擴大,僅憑劉備手上的這點兵力其實不夠用了。而且龐統的意外去世給了劉備集團一個打擊,因此劉備不得不調諸葛亮、張飛和趙雲等人入川,此時的荊州唯有關羽一人鎮守,這也為之後的失敗埋下了伏筆。

荊州集團的全部加入已經不是劉璋所能對抗的了,最終經過三年的苦戰,劉備奪得了川蜀之地的控制權,至此《隆中對》的戰略規劃可謂完成了一大半。

讀《三國》看劉備:看一個草根在亂世之中是如何創業的 結局:盛極而衰,三分天下

取得西川之後,劉備可謂實力滔天,可是卻引起了孫權的警覺。本來劉備實力弱小,曹操強大,自己才會和他進行戰略合作。

可是經過一番角逐之後,曹操在赤壁之戰後休養生息已經恢複了元氣并取得了涼州之地,而劉備取西川之地一下實力大增,隻有自己毫無變化。

對曹操無可奈何,對于劉備孫權卻還是不怕他的,因此屢次三番向劉備索要荊州,可是卻遭到了劉備的拒絕。

劉備此時無疑動了孫權的奶酪,于是孫權率軍五萬兵發荊州,劉備也與之針鋒相對,可是曹操奪取漢中之舉令兩方都暫時清醒了一下。

對于劉備來說:漢中是西川的門戶,漢中被曹操奪取,那麼西川必将不保,于是乎之後劉備的戰略目标又定為曹操;對于孫權來說:曹操攻占漢中之舉也令他意識到了曹操還是當時最強的勢力,一旦他奪取漢中之後繼續兵發西川劉備必将不保,劉備不保,自己也必将不保。

讀《三國》看劉備:看一個草根在亂世之中是如何創業的

但是曹操的介入隻是令兩方都冷靜下來了而已,隻不過他們此時的利益已經不一緻了,一旦有個臨界點,那麼矛盾必将會再一次爆發,這個臨界點是什麼呢?關羽的水淹七軍。

劉備回師西川之後,經過了兩年多艱苦奮戰取得了漢中的控制權,可是此時的西川經過數年的争鬥,民聲凋敝到了極點。

恰好就在此時,關羽為了策應劉備的漢中之戰,率領一支偏師北上攻取襄樊。關羽無愧當時名将,以弱擊強竟打的曹魏沒有還手之力,曹仁苦守襄樊,于禁被天時擊敗。

可是事物有兩面性,關羽的這一舉動不但讓曹操震恐,也讓孫權震恐。本來孫權和關羽的關系就不好,關羽如果真的奪取了襄陽,到時就将會是劉備強大起來,這是孫權不想看到的。于是當曹操派使者前來說服孫權希望兩面夾擊關羽之時,孫權答應了。

強如關羽,再這腹背受敵的情況下也可謂是無可奈何,最終落得個“走麥城”,最後身首異處。

讀《三國》看劉備:看一個草根在亂世之中是如何創業的

荊州的失守對于劉備集團來說無異于一次“股價大跌”,本來這“股價大跌”之後劉備應該痛定思痛,整肅内部,待天時有變之後再一次整軍奮戰。

可是此時的劉備已經等不了了,他不顧國内的反對之聲,一意孤行的強行讨伐東吳。

最終夷陵慘敗,劉備也因此一病不起,為了蜀漢之後的基業,永安托孤這一幕就在白帝城上演了。

至此,劉備創業的故事到此終結,而蜀漢也進入了諸葛亮時代。

而諸葛亮無愧是一個“文武全才”,僅僅數年就恢複了蜀漢的國力,并有能力對外進行征戰,由此諸葛亮開始了其一生浩浩蕩蕩的“南征北伐”。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